分享

平阴县况

 我的图书73号 2014-04-08

在平阴大桥到陶山幽栖寺还有多远?

走220国道穿平阴县城,过了山口看到有个去山水集团的路口右转进入,行驶八公里有个丁字路口再右转,顺路走四公里多就看到去陶山的大牌子了,按照指路牌方向行驶两分钟就到

 全程不到30公里

平阴县地处东经116°12'至116°27' ,北纬36°1'至36°23',位于山东省西部,距省会济南市60公里,与肥城、东平、东阿、长清等县(市)区接壤,总面积827平方公里。平阴玫瑰是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以花大、瓣厚、色艳、味浓、质优、出油率高著称于世,平阴县因此被誉为“中国玫瑰之乡”。与人参、鹿茸齐名同称“中药三宝”的阿胶,因始产于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 。1996年,东阿镇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阿胶之乡”。

陶山的千古流韵

【摘要】:正 牛山山脉系泰山的支脉,1993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省级综合性森林公园,地处肥城矿区北部。陶山为牛山三大景区之一,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还有许多动人的人文景观。 陶山主峰海拔502米,传说上古之时,曾有鸾凤游戏其间,且山巅地势平坦,草木葱茏,方圆数顷,故有翔鸾台之美名。登高环顾,泰山雄峙天东,齐长城绵延山阴,黄河蜿蜒东行,山南平林漠漠
 

平阴县况

平阴县况

地理概貌之山脉

平阴境内多山,几乎遍布全境,为泰山西之余脉。其脉络整体呈西南走向。其地质构造,因其基层为前震旦系泰山群褶皱变质岩系,盖层为古生代寒武、奥陶系的各色灰岩、页岩等。多呈羽状及垂直节理发育,因而形成一系列象形状山体,山形奇特,峭壁耸列。形成大小山头800余个,海拔400米以上的16个,其中大寨山为全县最高峰。

山脉从肥城县城西北部的陶山入境,主要可分为天堂山脉,黑山山脉,大寨山山脉,谷城山山脉,各有其支脉向各个方面延伸。

◆天堂山及其支脉

天堂山位于平阴县城东部的安城乡东毛铺村,主峰高371米,周边有青龙山、白虎山、锦鸡、凤凰山等拱卫,诸山林木葱郁,峰峦叠嶂,玉皇洞、漫水洞等奇洞纵多,大、小海眼、长源泉等流泉遍布,八里沟、桃花峪为此处胜境,有3000多前的商周遗址,传说春秋战国时范蠡曾在此处隐居。

天堂山西北支脉有虎山、豹山、穆柯寨、馒头山、望口山等形成,至齐长城起点与著名的大峰山相接,其间齐长城、北安故城、虎豹川修路碑亭等人为景观与古平阴八大景之一的“天井飞泉”等自然景观。

天堂山南向支脉起伏绵延,至分水岭、有馍馍山、王凤山、尖山、会仙山、文笔山、青龙山、田山、峻玉山等组成,由分水岭西向支脉有灵芝山、罗宅山、卧牛山、外山、诸山拱围着平阴县城,其间有古平阴八大景的“锦水秋潆”,“峻玉含辉”、“碧峰仙迹”、“湖溪沉月”,有尖山圣母教堂、平阴黄河大桥等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新建的文笔山森林公园等。

◆黑山及其支脉

黑山,位于平阴县城南东阿镇的黑山村南,海拔335.9米,由东西两黑山组成,山脊长约5公里,山势起伏纵横,峰险壁峭,山下梯田叠布,山腰果树环绕,山顶林木葱郁,重修于清乾隆年间的青龙观古寺藏幽,似一处世外桃源。

黑山支脉东北经石板台、龙王峪,西北经凤凰山至亭山,西至冠山、雪山、龙山头。东南连大荆山,南连大寨山脉。其间有为古平阴八大景的“石门晚照”,史志记载的黑山、雪山、冠山等自然景观,又有春秋时邿城遗址,乔学诗墓等人文景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六支队三营奇袭盘据黑山的日军,几使全部覆灭的英雄事迹,至今传为佳话。此时的大荆山做为平阿山区革命根据地,万里、袁振等老革命家曾在此发动群众,建立武装载入革命史册。

◆大寨山及其支脉

大寨山,又名大山监山,位于平阴县境南部洪范池镇境内,海拔494.8米,最早见注于《水经注》。大寨山纵横达10公里,巨峰高耸,峭壁嵯峨,气势磅礴,雄峙南天,为平阴县境内最高峰,山上柏木茂郁,林深藏幽,透风崖、挂天橛、扪心桥、一线天等峰景、石景众多,《水经注》所载的狼泉出其山下,并有天乳泉、宝泉等出于峰顶。主峰有古东阿八大景之一的“山监山出云”景观,有升月庵、睡奶奶庙、刘公墓等人文景观。

大寨山西支脉至书院村为天池山。山顶有天池泉、山脚有著名的东流泉,山腰崖壁有南北朝时期的摩崖造像及安道一所书“大空王佛”等刻石。

大寨山南支脉向西且北延伸,形成云翠山、扈山等。云翠山自然景观奇特,有天柱峰、一线天等,人文景观众多,有子陵寨、汉严子陵隐于此。有南天观、史载金代著名道士丘处机修炼于此,其弟子为其建观,为中国北方名观。观内有长春阁、悟庵洞及列为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日月泉等景观。元大学士李谦留有碑刻“云翠山天柱观记”,明代大学士、礼部尚书于慎行对此有赋咏;并留有碑刻三进士碑(于慎行撰文,孟一脉篆额,乔学诗书丹)。云翠山有北齐摩崖刻石“大空王佛”,有于慎行书“天柱峰”刻石,为该山注入了深遂的文化内涵。

云翠山北有扈山,因此地为春秋时扈国旧址而名,山北有泉名扈泉,因泉水喷涌形成“扈泉涌碧”奇观而列为古东阿八大景之一。

大寨山东支形成华盖山再延伸形成九峪山;又向北延伸形成烂柯山、刘寨山,龙头山诸峰,山势绵延、岭连峰接,山峪众多,泉水遍布,奇洞相连。其间有二十四孝子丁兰的故里丁泉村,以其而名的丁泉常年喷涌不涸;有相传刘邦来此寻水射雁而得名的“白雁泉”和“拔箭泉”等,烂柯山的神秘棋盘演绎出的“摸斧掉”的神话故事为该山增添了几分“仙”气。

大寨山及其支脉峰峦迭起,钟灵毓秀、山上苍翠葱郁,山下泉池密布,云雾缭绕,瑞气霭霭,以其奇、险、秀、幽的自然景观与众多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于慎行等古代文人骚客多留有赞赋,今日游客到此均流连忘返。

◆谷城山脉

谷城山,即黄石山,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境内,因此地为春秋时谷城而名,最早见记于《山海经》。后因其山顶巨石泛黄色,又名黄石山。谷城山脉南北长10华里,俗称十里长山。自北向南依次为白山、青山、黄山、峦山、鸡公山、少岱山。诸山皆不高,呈平缓起伏之势,虽无巨崖峭壁,称不上伟岸挺拔,该山脉却似一横卧的长龙,呈现着勃勃生机。又因每座山石所呈颜色不同独具特色。谷城山因黄石公“圯桥授书”后隐于此,被载入史册,闻名全国,黄石台也被载入《水经注》,使谷城山具有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少岱山因仿泰山而古迹众多,少岱山鼎盛于明清时代的骡马庙会闻名鲁西南一带,使东阿县一度成为鲁西南商阜重镇。

地理概貌之泉池

平阴县山多泉多,在众多的山崖下、树林间、山寺内、道观旁散落着众多的泉池,它们不分季节以相对恒定的水量喷涌,或受月圆月缺影响,水量是潮汐变化,或受降水影响,时而如潮涌浪突,时而蓄势待发。点点泉池,如山的眼睛,使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更显葱茏毓秀。点点山泉,或以涓涓细流,或以喷涌之势,在山间沟壑,在大地平原,汇成了奔流不息的河流,滋润着平阴大地,孕育了平阴数千年的文明,使平阴在改革开放中展现出了更加绚丽多彩的英姿。平阴县诸泉,主要集中在洪范池镇,其它皆散布在各地。有主要泉池34处。

■洪范泉群

洪范泉群 济南市9大泉群之一。位于平阴县西南洪范池镇浪溪河中、下游右侧,分布面积约9平方公里。历来有“洪范九泉”之称,尤为著名的是洪范池、东流泉、扈泉、日月泉、白雁泉、拔箭泉、丁兰泉等。诸泉形状不一,均涓涓澄莹,各具风韵,独成一景。其中洪范池为洪范九泉之首,最负盛名。

洪范池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平阴县西南部,洪范池镇政府驻地北的洪范池公园内。此处地势奇特,四周重峦叠嶂,中间高地突起。泉水涌溢而出,水面平稳如镜,不显趵突之状,四季长流,水势均衡。泉涌水量每天约1000立方米。此泉独特之处,在于泉水不以旱涝而消长,不以冬夏而变温,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泉水溢出,汇入浪溪河。

东流泉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洪范池东书院村东的天池山下,距洪范池约1公里。因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泉旁建书院,又名书院泉。泉水从村东天池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汇入石砌方池中。泉水常年喷涌,盛水期日涌量8373立方米,是洪范诸泉中涌水量最大的泉池。泉水沿渠道汇入浪溪河。

扈泉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洪范池东南的扈山坳,因北临古扈城遗址,故名扈泉。扈山坳峭壁陡立,壁下天然溶洞幽深莫测,泉水由洞中喷出。平时细水长流,雨后盛水期,水出如注,触石有声,浪花飞溅,涌下石崖,形成瀑布,景色非常壮观。

墨池泉 位于扈泉西北百余米处。泉池为边长7米的石砌方池,甚深,水色如墨,故名。此泉水不干不溢,而随朝夕及月园月缺而有潮汐,传说为东海海眼,堪称奇观。

长沟泉 散落在洪范池向南至刘庄的深沟里,沟长6.5公里,两侧皆为高山,沟内随处有涓涓细流涌出,故名长沟泉。泉水汇而成溪顺沟而下,汇入浪溪河。长沟泉两侧青山长绿,果园成片,山下溪水潺潺。刘庄、李山头、任庄、陈庄、阎庄、张海散落长沟两旁,富有山乡情趣。

日月泉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洪范池南,云翠山南天观蓬莱仙院南端的回阳洞中。月泉在南,日泉在北,两泉相邻而不通连。皆因泉口如新月形、如中天之日形而得名。两泉口直径均约0.4米,口下稍大。泉水深约1米,大旱不涸,丰水时由地下暗渠引入观北水池备用。泉在洞内,故清凉甘甜。

天池泉 又名天池。位于洪范池东,天池山山腰处(东流泉北的山上)。泉水从岩缝中涌出,汇入自然形成的泉池。池成长方形,南北长1米,东西宽0.5米,深0.15米。天旱不涸,雨季外溢,从山西流下山坡。天池泉东的山上柏树茂密,青葱墨绿。泉西的荒坡,乱石遍布,杂草丛生,远看如放牧的群羊。泉西南的山崖上有唐代摩崖造像两龛4尊,像与人高,面容丰满,是极为少见的石佛造像珍品。

丁泉 位于洪范池镇丁泉村东首,华盖山(又名韩寨)西侧,距洪范池10公里。山脚下,有丁兰祠,相传此处是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里,故又名丁兰泉。

白雁泉 位于丁泉北的白雁泉村中。村北为九顶莲花山,泉在山之南,距丁泉约2公里。块石砌垒的方池,边长约6米,深4米,水由南壁石雕龙头的口中泻入小池,然后流入小溪,汇入浪溪河。泉日涌水量850立方米,长年不涸。

拔箭泉 位于白雁泉村东首,高地上。相传汉王刘邦带兵喝过白雁泉的水后,发现不远处也有白雁,于是便张弓射去。箭未射中雁却插在地上,军士将箭拔起,随箭涌出一眼清泉,故名“拔箭泉”。此泉常年不涸,泉涌量与白雁泉相酹。泉池呈正方形,边长19米,深3米,石砌。池中砌一条南北向石墙,将池一分为二,东池狭长水深,西池面阔水浅。池南壁分别留有出水口。盛水期,泉水由此泻出,流入小溪,汇入浪溪河。

狼泉 位于丁泉村南,大寨山东北侧山脚下,为自然形成的泉池。因常有狼来此饮水,故名“狼泉”。泉水汇而成溪,又叫狼溪,此即狼溪河之源。因此名不雅,后演化为浪溪河。此泉现已淹没在丁泉村南的大寨水库内。

天乳泉 位于平阴县南洪范池镇的大寨山上。山顶两峰对峙,中间有石梁相连,称“天门观”,又名扪心桥。北峰西侧,有巨石探出,似乳形,石面中部凹进,内有水渗出,滴滴下坠,下有自然形成的泉池呈之,故名天乳泉。

宝泉 位于大寨山天门观东侧的山崖下,泉北有奶奶庙。水从悬崖下的石缝中渗出,汇入自然形成的泉池。此泉不显喷涌状,但久旱不涸,故名宝泉。

道塘泉 道塘泉又名“发际泉”,位于云翠山天柱峰的西北侧下。出南天观绕山路西行到山前峪沟的东南侧,约有千米即到泉池。泉水由岩缝隙流出,澄澈清莹,饮之去疾,浴之疗毒,西流10米入泉池。泉池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许,深1.6米。是道士从山岩上凿制而成,供道士浴体而用。因此人称道塘泉。道塘泉水亘古流淌,大旱不涸,地处风光秀丽的僻静山谷。其东南为壁立万仞的天柱峰。天柱峰古称“小髻”,意思是天仙美女的秀发。因此处“小髻”之下,故古称“发际泉”。泉池周围,草木茂盛,怪石嶙峋,悬崖峭壁之上点缀着奇花异木,如诗如画,泉水溢池而出,入大峡谷,山间溪韵令人陶醉。

■翠屏山泉群

翠屏山泉群 位于距县城西南12公里的翠屏山上。翠屏山因泉池众多,又称水山,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较有名的泉池有6处,即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朝阳泉、向阳泉、落阳泉……,形成翠屏山泉群。

杨枝泉 在宝峰寺东北侧的山崖下。旧《平阴县志》有“承以石盆,久旱不枯”的记载。杨枝泉在一石窟内,泉水自正面石壁上方缝隙中渗出,顺势而下,形成数支细流,状如杨枝。窟壁上雕凿佛像三尊,勒《杨枝泉说》、《宝峰院记》等古代石刻。

有本泉 在石窟西侧4米处,为一自然洞窟,水从窟中涌出,泄入洞前小池,铿锵有声。洞外两侧岩石上分镌“有本泉”三字和古诗一方。

浸润泉 在有本泉西侧上方约5米处的石崖上,水从石缝中涌出,汇入有本泉泉池。清光绪年间《平阴县志》载,“可供千人饮,不溢不涸”。今枯水季节时有干涸,盛水时泉涌如故。泉两旁的石壁上有刻于唐天宝十一年(752)的石佛龛两铺,内有造像12尊,甚为精美。

朝阳泉 亦名龙须泉,位于翠屏山东侧半山腰。水自岩壁间流出,汇入池中,四季不涸。池西北为山崖,东南壁为块石砌垒,约5米见方、深2米。池上方山崖处刻“龙须泉”三字。

向阳泉 位于翠屏山南侧山腰处。因泉池向阳,故名。泉水自石缝中渗出,积于自然形成的池中,终年不涸。池周砌以石墙,高1米,南侧留出水口,泉水流向山下。

落阳泉 又名夕阳泉,位于翠屏山西南侧山腰陡岩下,上紧靠翠屏山景点“石门槛”。水从数处石隙中流出,四季不歇,蓄水成池,夕阳正好照射池水,映出灿烂的光辉,故名。盛水时节,水势颇大,池水外溢,漫流于石崖上。泉池上方巨大的岩石上镌刻有“落阳泉”等字。

翠屏山泉之水,流出山后,汇入山下的玉带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