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究底2 “男左女右”的来历

 向春阁 2014-04-08

“男左女右”,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不是吗?你看: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像拍照结婚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有谁颠倒了位置,就会遭人笑话。

那么这个“男左女右”习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为此我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现简述如下:

一是由上古神话传说传承而来

有个神话讲: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成仙之后,他的身体的各部分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所以在《五运历年记》中就说: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那么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谁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

后来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阿斯塔那出土的伏羲女娲图的白色浮雕,说明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而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

这是一幅根据阿斯塔那古墓群中

出土的伏羲女娲浮雕而制作的绢像

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而在1953年,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生物的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它的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形象非常相似。于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上,以“化生万物”为名,将吐鲁番出土的这一幅伏羲女娲画像作为首页上的插图。

二是由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引伸而来

如易经就认为,世间万物,包括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与人事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我国古代的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随后将其归类,以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而从人的性格上讲,男子性暴刚强属阳处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阴处于右。

就是在中医应用上,“男左女右”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所以中医诊脉,男子取气于左手,女子取血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这种诊断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沿袭至今。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则是另当别论了。

三是古代社会对尊卑高低观念的反映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连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也不例外。

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同时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因此就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随着高贵起来。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女左男右的现象。那是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期,这有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位于嘉陵江东岸的古栈道石柜阁旁的千佛崖摩崖造像为证:在千佛崖最大的洞窟大云古洞中,共有234尊造像,大殿正中弥勒佛立像中主佛,位于中间。左边是则天女皇,右边是高宗李治。这个排列改变了我国男左女右的传统习俗。

男左女右,约定俗成,是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使然。从左到右,先男后女。按东方习俗,每每签名,若是夫妻,必是丈夫的大名写在前,妻子如一个后缀添加其后。

但在西方文明中,有时是男左女右的,去年起深圳卫视还引进了荷兰一家著名的版权公司(Battle of the Sexs)的一档节目,就叫《男左女右》,每周一期,节目现场各有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观众,每期节目会分别邀请男女两位队长以及3位男性明星队员和3位女性明星队员参加比赛,其中有一对明星夫妻。每期节目还开出累计12万的礼券奖励,将由男女两队获胜方的100位观众分享,使观众互动成为《男左女右》节目的一大关注热点。

但有时也可以是男右女左的,如‘达·芬奇’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所以他在画《蒙娜丽莎》时,就将左边的地平线画得明显高于右边的地平线,这样他让蒙娜丽莎从左边看上去更庄重美丽。

所以现在一些大宾馆中或大街上的男女厕所,有的也不一定遵守“男左女右”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也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中外交流文化融合的一种反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