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莲花广圆 2014-04-08

 

  南唐的第二个皇帝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烈祖长子。公元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我收藏的南唐钱币
观币读史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唐国通宝”及“大唐通宝”是两种国号钱。李璟继承了他父亲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当时南唐需要一个富有阅历、能审势度势、具有军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他发动了对闽国的战争,还讨伐过湖南的楚国。都因措施不当,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劳民伤财,国力也渐渐衰弱。而这时北方的后周在柴荣的领导下渐渐强大起来,南唐经过与后周的较量,屡战屡败,不得不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赔款,向后周屈服,还废了帝号。迫使南唐称臣,割让14州60余县归后周管辖,每年进贡银10万两,绢10万匹,钱10万贯,茶10万斤,米麦20万斤,以致南唐“府藏空竭,钱贷益少”。于是始铸“唐国通宝”钱,唐国通宝是在战争需要经费、战败需要赔款的背景下铸造的。与开元通宝钱并用。是在南唐战败改为后周显得年号之后铸的,可钱文仍称“唐国”,从中可见李璟此时的心境,可能是处于“既内心纷扰,又心犹未甘”的状态三年后,在无可奈何的哀叹声中,李璟结束了他亡国生涯。而李氏当年发行的“唐国通宝”钱,却备受收藏者青睐。

 “唐国通宝”版本极多,仅钱文书体就有篆、真、隶三种,篆书以初铸时的当二钱制作最为精美,但所见不多。其中以大字、细缘小平钱最少见。篆书“国”字呈方形的称为“方国”,当百型花纹式银币及折十型母钱还没见有发现的披露,有一种方国的“唐”字篆法独特,笔法秀丽,与普通品迥异,是“唐国通宝”钱中的佼佼者,也不多见。这几种“唐国通宝”篆书钱,应仔细辨认,否则,很可能把它们当成普通品,而不觉其珍稀。

中兴二年铸“永通泉货”当十钱,此外还铸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

  永通泉货的铸成历史是当时有个叫钟谟的官员“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 永通泉货钱币文字精良,分为隶书,篆书两种。其隶书钱又有阔缘,窄缘之分与精字,细字之分。永通泉货铸期只有大约半年时间,故当年铸造量不大,现今存世量就更加少了。相传为南唐重臣韩熙载所监铸。

大钱的铸行实际上等于公开掠夺百姓财富,于是物价高涨,私铸泛滥,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由于小钱在兑换中明显吃亏,故民间匿币而不出,甚至销钱铸器,以获厚利。随后名为韩熙载的官员建议“铸铁‘永通泉货’钱,以一当二”,与旧铸并行,更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千年烟雨,连连绵绵,朝暮更迭,一时繁盛的南唐小国早已迅疾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大潮之中,大浪淘沙,涤荡了一切。能够给予后人品味的,只有千古些许的骄傲、梦中的辉煌、沉痛的教训和凄婉的绝唱。这些铸造者意欲寄托强国万载愿望的钱币,却无奈地印证了一个王朝灭亡的历史,在中国钱币史上写下了凄凉哀绝的一笔,任后人随意评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