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经穴特异性” 为传统医技正名

 yangmill 2014-04-08

揭秘“经穴特异性” 为传统医技正名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作者:2014年04月03日 00:53
[导读] 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针灸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揭秘“经穴特异性” 为传统医技正名
——访973首席科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教授
本报记者 罗朝淑

 

 

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针灸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针灸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0余项,对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运用、针灸临床RCT的研究、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经穴特异性的基本规律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创新启示录
    2005年,德国科学家Linde以针灸适宜病种——偏头痛为例进行了临床实验,其结果表明中医传统针灸按辩证取穴治疗对临床疗效无帮助。这一结论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刊》上发表后,引发的争论不断发酵。这意味着针灸临床疗效的理论基础——经络学说受到了质疑和否定,针灸的科学地位或将被动摇。
    在2007年11月召开的美国针灸学会年会上,“经络上的穴位是否具有特异性的疗效”被一致认为是关系到针灸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受到各国学者关注。
    首次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
    在针灸学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面前,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教授为首的针灸经穴特异性研究团队勇挑重担,在基于多年来潜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经络上的穴位是否具有特异性的疗效”这一困扰整个行业发展和针灸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发出了挑战。在梁繁荣的带领下,其团队自2002年以来,先后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循经取穴治疗偏头痛的中枢网络机制研究”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多学科单位,以及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针灸临床研究基地等多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围绕“阐释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基本规律、影响因素及生物学基础”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该研究团队分别以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偏头痛为研究载体,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本经特定穴、本经非特定穴、他经取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浆代谢物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经穴对疾病关键代谢产物的调整效应和针对性明显优于非穴,本经特定穴优于他经穴和本经非特定穴。该研究从整体代谢流的角度证实了经穴的调整效应最大,针对性最强,而非穴作用强度最弱,调整范围较窄。
    研究团队首次从经穴与非穴、本经穴与他经穴、本经特定穴与本经非特定穴三个层次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国际学术争议提供了客观证据,初步回答了国外学术界关于经穴特异性的质疑;并从经穴特异性多角度的研究结果初步提炼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循经性、相对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同时发现经穴特异性与穴位状态相关,经穴生理情况下的“沉寂”转化到病理情况下的“激活”是发挥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关键;经穴与非穴在肥大细胞分布、胶原形态与元素含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研究,项目组共发表论文678篇,其中SCI论文128篇,出版学术专著27部,申请专利9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在内的各级各类成果奖励10余项。
    客观认识经穴特异性研究
    近年来,国外有很多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关注经穴特异性问题,研究的结果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梁繁荣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能单纯从所谓的报道偏倚,或者研究质量高低来进行分析,应客观认识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几个因素。
    在梁繁荣看来,影响研究结果的几大因素中,“对照组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在国外的经穴特异性研究中,被用于作为常规针刺对照的方法可基本概括为非经非穴、浅针刺和安慰针刺三类,几乎很少涉及不同经穴之间的比较,如同一条经脉的不同腧穴,或不同经脉相同属性的腧穴。”
    梁繁荣认为,在关注经穴本身的特异性治疗效应时,应该综合考虑穴位本身的属性和穴位所在经脉的属性,从经穴与非经穴效应差异、不同经脉穴位的效应差异以及同一经脉不同穴位效应差异三个层次来综合分析。
    “在浅针刺方面,尽管在经穴特异性研究中被较为广泛的使用,但这种对照方式是值得商榷的。”梁繁荣告诉记者,浅针刺在传统针灸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刺激的部位在针灸学理论中被称为“皮部”,隶属于十二经络系统,并且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因此刺激皮部是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这在诸多临床报道中也得到了证实。但梁繁荣团队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浅刺是否适用于穴位针刺的有效对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与疾病的载体、刺入的部位等的相关性还值得深入研究,将浅刺作为经穴特异性研究中的首选对照方法是不恰当的。
    除了对照组的设计,研究载体的选择也是影响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目前开展的经穴特异性影像学研究大都以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但梁繁荣团队的研究证实,生理状态下经穴会保持相对“沉寂”,异常病变时经穴却会变得相对“敏感”。“事实上,从经穴的功能来看,它具有传注病邪、反映病候、调理脏腑和平衡阴阳的作用,而针刺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是针对疾病状态而非生理状态的人体。”梁繁荣团队认为,针刺临床疗效的发挥是指在疾病状态下,针刺特定经络、特定腧穴而产生的特定临床疗效,因此,以生理状态为研究载体进行经穴特异性研究是存在局限性的。而在以疾病状态为研究载体的报道中,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在评价疼痛强度时主要依靠量表,这难免受到患者主观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偏倚。“此外,疼痛的治疗常选用阿是穴,它是局部取穴治疗的典型代表,但这种局部选穴的方法对于非疼痛类疾病的疗效就不一定最佳。由此我们推测,经穴特异性有一定的相对性,它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规律可能受到疾病自身状态的影响,而这种相对性是否有规律可循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类型、经穴特异性的影响因素等都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差异。
    整合资源促进针灸学可持续发展
    梁繁荣说:“‘经穴特异性’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除了涉及腧穴临床效应的相关研究之外,还与针刺过程、针刺作用机制等的研究密不可分,甚至还涉及生理、病理、心理等相关内容。因此,经穴特异性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研究过程中还需充分吸纳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如结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脑连接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技术,开展多层次、多水平的研究,以期深入、系统、全面地探讨经穴特异性基本规律的普适性,阐释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科学基础,并深入揭示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等关键影响因素对经穴特异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梁繁荣透露,经穴特异性命题已受到国际针灸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国内外有多家知名大学、研究所和研究团队在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今后该团队将加强和国际研究团队的协作与交流,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将经穴特异性理论用国际认可的科学语言深入诠释,以促进针灸学的可持续发展。
点击下载:
[责任编辑:lili]分享到:    相关阅读:
·禽流感命名不严谨应正名 2014.03.20 ·医事服务费为医者收入正名 2012.05.31 ·互联网金融受追捧 2014.03.26 ·木乃伊:奇特纹身揭秘神秘生活?[图] 2014.03.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