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09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北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十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再此生息、繁衍。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蓟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的另一个分封国燕国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在此后的三千多年间,尽管朝代更迭,城名屡改,北京始终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并逐渐成为声名显赫的国都。

老北京—广安门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中国著名民俗画家方砚笔下“广安门雄姿”图】

    广安门为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通进深6米;高17.6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长34米,南北宽39米,瓮城墙基宽7米、顶宽6米。箭楼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6.6米,高7.8米,连城台通高16.6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每层3孔;北侧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系冰月楼下城台正中对着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当年在外城,有着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钜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广安门明代称广宁门,又名彰义门(该门与金中都彰义门在同一轴线上)。清朝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现名。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由于广安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广安门内的彰仪门大街(即今天的广安门内大街)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繁华的,有“一进彰仪门,银子碰倒人”的说法。雍正年间,因为皇帝打算在河北修建皇陵,雍正帝下令从广安门到宛平城修筑石板路。广安门到小井村的路段长1500丈,共花费白银八万两,平均每尺长的道路用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因此有“一尺道路五两三”的说法。这条道路的修通对广安门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清末时期的广安门火车站】

京张铁路起点车站——广安门车站在北京与各地之间的铁路、公路修通之后,广安门的重要地位逐渐下降,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城门到菜市口大街并没有二层楼房,这条大街也并非是商铺相连的大街。1956年,广安门被以“年久失修、阻碍交通”的理由拆除。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两广路新貌】

在新千年2001年,广安门至广渠门一线进行了道路的扩宽改造,一条崭新的平行与北京长安街、“平安大道”的第三条横贯东西的“两广路”应运而生,使广安门一代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个新的“商业中心”逐步形成。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关于广安门事件的具体过程,国民政府的档案内留有材料,中日两方的史学家均有记述,中日双方的当事人(如刘汝珍、今井武夫等)也留下了书面回忆。在叙述事件过程方面,这些史料大体上是吻合的。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广安门事件的梗概如下:

  7月26日晨1时,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令驻屯军步兵第二联队第二大队(广部大队),由天津出发直趋北平,到平后受北平留守警备队长冈村的指挥,保护北平的日本侨民。广部大队于晨5时30分自天津出发,于午后2时到达丰台。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与冈村、今井武夫等日本在平的校尉们,商讨广部大队进入北平方式,决定伪称为北平日本使馆卫队出城演习归来,由广安门入城。29军的日本顾问樱井负责与29军联络,企图蒙混过关。在丰台,广部大队换乘了26辆汽车开往广安门。广安门守城部队为赵凳禹部132师独立27旅679团,团长刘汝珍。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广部大队于晚6时左右抵达广安门,29军的日本顾问中岛、樱井,以及书记官佐藤茂等与刘汝珍部营长李延赞联系,要求进入城内,于是守军先开启城门,诱日军进入,当进至一半,刘汝珍团长乃下令士兵开枪射击,日军便被分割为城内、城外两部分,陷入混乱中,遭受相当损失,书记官佐藤茂被守军击毙。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驻丰台的日本驻屯军河边旅团,知道情况后,马上与冀察当局交涉,其结果为:城外的日军部队返回丰台,已经进入城内的日军广部大队,分乘13辆汽车于27日凌晨2时进入东交民巷的日军兵营。

  在国民政府的档案内,存有朱哲元当时所拍发的电报:冀察绥靖主任宋哲元呈何应钦部长告日军由广安门强行入城与我驻军冲突电: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限即到。南京。部长何:三一一二密。今日下午七时,敌用载重车三十余辆,载兵约五百名之谱,由广安门强行入城,经我守兵阻挡,不服制止,以致互相冲突,刻正在对峙中。似此情形,敌有预定计划,大战势所不免。除饬各部即日准备外,谨闻。职宋哲元叩。寝。印。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广安门事件后事态的变化

  当日广安门的战斗刚刚停止,日本驻屯军便于22时20分下达了攻击29军的作战命令。27日,日军分别攻击了通县、团河和小汤山的29军驻军。28日,日军20师团和驻屯旅团对29军军部所在的南苑地区发动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是役光荣殉国,29军作战失利。在这种情况下,冀察当局首脑宋哲元决定,自己率领37师立即离开北平,命张自忠代理宋的三个职务继续与日人折冲,并留下赵登禹部独立27旅和张自忠部独立39旅,负责维护北平治安。28日当晚22时,宋哲元将37师撤出北平一事通知日军松井机关(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然后与副军长秦德纯、平绥铁路局长张维藩等一行数人出西直门经长辛店赶赴保定。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十二)广安门

 

注:本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