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09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北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十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再此生息、繁衍。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蓟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的另一个分封国燕国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在此后的三千多年间,尽管朝代更迭,城名屡改,北京始终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并逐渐成为成名显赫的国都。

老北京—打磨厂街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中国著名民俗画家方砚笔下“打磨厂街”图】

    打磨厂在前门外正阳桥迤南,东侧。它是个长三华里的长街,在明朝初年形成。北京西边的房山县多山,盛产各种石料。房山县的一些村民,自古以来多以采石制磨为生。明初,来自房山县的一些石工,在打磨厂西口一带打磨出售,有的住在破庙里,有的住在大车店中。他们从家乡运来石料,在驻地打制。有的打制石磨,有的开制磨刀石。当时,碾房、豆腐房、酒醋作坊、大饭馆以及宅门大户都自己磨面,需要大小石磨,而磨刀石的用处就更广了;所以,打制石磨和开制磨刀石的生意很兴隆,房山县来该处的石工越来越多。开始只有二三小石厂,后来发展到打磨厂半条街,都是打制石磨或开制磨刀石的石厂。这样,打磨厂的街名就形成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到了清朝中期,在打磨厂的西半部,除众多的石厂外,又开办了三山斋眼镜店、万昌锡铺、福兴楼饭馆以及几家假王麻子刀剪铺等店铺。在打磨厂至河沿的叉口处,在长不足百米的地方,有几家小器作和戥子(deng子,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品等分量小的东西)铺,因此,这里叫“戥子市”。在戥子市以东,是一家连一家的安寓客商的老店。在打磨厂的东半条街,有老二酉堂、宝文堂等书局及年画、纸扇店。在打磨厂中间还有北京著名的“刻刀张”,专门打制各种刻刀,尤其路北的福寿堂饭庄更为有名。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打磨厂紧邻前门楼子,地点醒目,离原来的京奉火车站只有一步之遥,交通便利。因紧靠着皇城根,皇家气派很浓。现在,打磨厂西口由于小饭馆拥挤在—起,显得有些乱,但只要往东走100多米,里面的风光就大不一样,老槐树老杨树部还健在,浓荫匝地,闹中取静,让你觉得北京城得有这样的胡同存在,才能够和皇城匹配,故宫也才有了衬托的恢弘背景。可以设想,即使北京城都盖起了高楼大厦,要是没有了这样的胡同,尤其是紧邻皇城的地方没有了这样的胡同,再好的故宫也被湮没了。故宫的气派,故宫的神韵,就像是喷涌出的泉水,得有这样的胡同伸出的沟沟坎坎,才有了它挥洒流淌的天地。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虽然解放以后,特别是“文革”以后,打磨厂已经逐渐没落,但再怎么没落也没有变成老舍笔下的那种大杂院,驴死不倒架,特别是有门有脸的大会馆,门口可能是布满老年斑—样油漆斑驳脱落,但里面的深宅大院还是能够让人回想到当年依稀风光的。打磨厂的店铺多,而且都曾经非常有名,当年绸布店中和瑞蚨祥齐名的八大祥之一瑞生祥,四大饭庄之一的福寿堂,都在这里红火过。中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福寿堂里。苟慧生从天津进京演出的第一场戏《小放牛》,打响头炮,也是在福寿堂。前门一带第一家邮局,清末也建在这里。老二酉堂、宝文堂书局,曾经是北京城里最老的书局了。也是开设在这里。齐白石专门买篆刻的刻刀店并特别撰写了堂联“君有钳锤成利器,我由雕刻出神工”赞美的“顺兴刻刀张”,也是开设在这里。鼎鼎大名的同仁堂药铺的制药车间和同仁堂掌柜乐家的住宅(在他们家的边儿上开的一条胡同叫乐家胡同,现在改名叫同乐胡同),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的得意弟子董德懋私人诊所(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冒儿呀,北京有名的歇后语就是从这儿来的)也都是开设在这里。至于说当时曾经名噪一时如福兴楼饭庄、恒济药店、天乐茶园、万昌锡铺、三山斋眼镜店、泰丰粮栈,以及叫上名和叫不上名来的宫灯厂、纸扇店、年画店、刀枪铺、豆腐店,大小不一的安寓客店,还有铁柱宫、火神庙那些懦道杂陈的大小庙宇,部鳞次栉比地挤在这里。只要想一想打磨厂东西一共三里长,居然能够挤满这些店铺,就足以想象当年多么的香火鼎盛,吃喝玩乐,诗书琴画,外带烧香拜佛,在这样的一条胡同里都解决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虽然,上述的许多地方已经找不到了,但即使是那些毁掉的或斑驳的遗迹,也足以使你有怀古或想象的空间了,你也才能够体味到皇城内外贯通的气息。如果说故宫是大海里浮出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岛屿,那么,这样的胡同是帮助它浮出来的海水。没有这样的一片海水的依托,金銮殿再金碧辉煌,也只是一座荒岛罢了。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那时候,孩子们站在自家院子里的房顶上,故宫是可以望得见的,国庆节在午门前燃放烟花时,常常会有白色的降落伞飘落到我们的房顶,一伸手就能够着,便似乎一伸手也能够摸到皇城里的一切了。
    如今的前门打磨厂街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曾经的同仁堂制药车间还在那里,那条窄小只能走一个人的乐家胡同也还在。穿过这条小胡同,走到了洪福胡同(原来这条胡同里有观音阁和弘福寺各一座,以前叫做小观音阁胡同),走到了一座红漆木门前,那门的木头已经破旧,红漆更是褪色得泛白了,但门前的石头门墩还保存得完好无损,门上的对联也清晰可见,上面写着“凤藻池丹陛,龙光悬豪门”,和常见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不大一样,透露着一点儿皇家气息。据当地老人讲,这里曾经是个郎中家。这门可有年头了。这里曾经住过清末—位从宫廷里出来行医的郎中,现在住的是他的后代。西头那扇和这门脸相仿也刻有对联的红漆木门,据说那也是清末民初北京城一个专门卖香蜡的商人家。因为皇上在北京爱建庙,庙多,使得清末民初卖香蜡的就跟着特多,而且都在前门一带,当时有名的合香楼香蜡铺就在这附近,不知这家是不是合香楼的主人。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听老人们说:在这条胡同里曾经还有一座贾家花园,贾桂家(如今已经盖起了高楼)。看过京戏《法门寺》吗?就是住在这里的明朝的那个太监。那园子里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后来改成普励私人学校了。据说还从那里挖出过汉白玉的石桥来着呢。说起古来,这里的胡同和皇城就是有着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打断了骨头连着筋,谁让它们都靠着皇城那么近呢?不要说贾桂或是那位从宫廷里跑出来的郎中,就是一般几代居住在这里的平头百姓的老爷子们,和宫廷也似乎有着一衣带水的良好自我感觉,这是在别的胡同里难以找到的感觉。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在打磨厂,这样可以左穿右穿的小胡同很多,密如蛛网—般,使得打磨厂辐射开来许多章鱼似的触角,让你仿佛走进一个人的心里去。这样的胡同,是当年皇城敏感的神绎.是如今历史残存的标本。如何保护这样的胡同,和如何保护故宫,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同等重要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皇城内外,本是—体。最可怕的是,四周像模像样的胡同渐渐被地产开发商所建的高楼大厦所吞噬。那么,即使宫殿还在,帝王气象。皇城文化,也会被钢筋水泥切割得零零碎碎,北京城可以是一座很现代化都市的拷贝,却很难再说是一座历史色彩浓郁的皇城。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这里是老北京的“记忆”(四十)打磨厂街                2011年5月2日凌晨古巴总统于北京

    注:本文使用图片来自网络,特此向原作者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