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六腑“上火”的区别

 共同成长888 2014-04-10

五脏六腑“上火”的区别

  

  夏季天气炎热,如果平时不注意多喝水,补充水份,很容易就会上火。上火导致咽喉肿痛、口腔生疮等病症,让人非常难受。我国医学认为上火分为四类,和我们的五脏六腑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医不仅借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并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以下几种:

  心火: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常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

  肝火:古人云:“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窄,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中医常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调治,可获良效。

  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火。

  肺火: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中医多用黄芩、桑白皮、甘草等药物清肺火。

  所以,由于“上火”的虚实不同,部位不同,脏腑不同,经络不同等还需具体辨证,所以正确的“降火”最好是请中医看看辨证,特别是女性朋友更不要乱用“降火”的寒性凉性药,以免治一经损一经。

  吃辣不上火就靠它们

  辣可以激发我们的食欲,当然吃多了就会上火。下面教你怎么搭配食物吃就不会上火喽!

  吃辣菜,主食最好选粗粮,因为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预防由肠胃燥热引起的便秘。玉米或白薯就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薏米也可去燥,若辅以百合熬粥,功效更明显。

  再次,要多喝水或汤。吃辣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嘴唇干裂等症状。此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喝碗青菜或番茄蛋汤,可起到生津润燥的效果。吃辣时,喝杯酸奶或牛奶,不仅可以解辣,同时还有清热作用。

  最后,爱吃辣的人,餐后宜多吃酸味水果。酸味的水果含鞣酸、纤维素等物质,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肠胃蠕动,帮助吃辣的人滋阴润燥。吃点苹果、梨、石榴、香蕉,或吃些山楂、葡萄、柚子,都有去火的作用。

  此外,烹调时用鲜辣椒代替干辣椒调味,可减少上火。因为,鲜辣椒经过高温烹炒,辣味会有所减轻。如果菜中已经放了辣椒,就别再放花椒、大料、桂皮等的热性调料,否则“热上加热”,更容易上火。

  甜食都上火

  一直以来,年轻女性都是购买零食的主力军。有调查显示,她们最关注的是味道,而从品种上说,软糖、润喉糖等糖果类是最受欢迎的。

  不可否认,甜甜的味道总能让人感到一种幸福。想必这也是很多女孩对甜食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然而,太甜了却不是件好事,除了可能引起肥胖、龋齿外,还有可能让你上火。

  中医讲:“甘能补虚”,所以甜味食品对身体的补益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中医也认为,“过补容易生热助邪”,所以在用“甘”补“虚”的时候,容易出现机体的功能失调,轻则导致上火,重则引发其他疾病,如口鼻流血,或口舌生疮,或目赤多眵,或脘腹胀满、食欲不佳等。

  在很多的零食中,为了增加口感,都会放入甜味剂,一旦吃多,自然会因甜上火。此外,这些干果、糖果类的小东西产生的热量也不低。如果吃多了,热量超标,上火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而很受孩子欢迎的果冻,也是导致上火的祸首之一。果冻以水果为原料,本身就有点甜,再加上人为添加的甜味剂,容易伤脾胃,引起上火等。此外,像巧克力这样的零食,也因为太甜,不适合多吃,特别是有食积、湿滞、痰多咳嗽、感冒发热等症状的人不宜吃。


--------------------------------------------------------------

为什么节日期间更易上火呢?这是因为假期人们油腻食物吃得太多;天气寒冷人们往往运动减少,消耗下降;天气干燥,室温偏高。

  心火

  1.主要表现:心烦急躁、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等;儿童可表现多动、烦、急、不安等。心脏在中医五行中属火,掌管血脉运行,心火可表现口舌糜烂、生疮。


  2.预防: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儿童要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

  3.食疗: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服时加少许红糖,每日二次早晚服用。灯芯草柿饼汤:灯芯草6克,柿饼2个,水300毫升共煮至水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适量,温服,柿饼可吃,每日2次。

  肝火

  1.主要表现: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面红耳赤、口苦咽干。

  2.预防: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要少食辛辣、勿过劳、禁酒等。

  3.食疗:菊花茶:选菊花10克,加开水泡代茶饮,可加少许冰糖,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肺火:

  1.主要表现:咽喉干疼、呕吐黄痰、口干而渴喜冷饮等。儿童肺热较为多见,如经常咳嗽等。肺属五行中之金,火克金,故肺怕火。当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均可化热,出现口干、咳嗽等肺热之症。

  2.预防:冬季,注意保暖的同时,室内要通风,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忌食橘子;适当运动。

  3.食疗:冰糖梨水:梨切块,加水500毫升,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饮之,有润肺止咳之功效。

  胃火

  1.主要表现:胃脘灼痛、渴喜凉饮、口臭、牙龈肿痛,儿童表现为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此多因胃热偏盛,与情志郁火、过食辛辣有关。

  2.预防:在平时应少食辛辣、过热之品,如火锅、辣椒、生葱、姜、蒜等。多饮水,适当运动,少吃肥甘厚味,多食蔬菜水果之类。

  3.食疗:藕汁蜜糖露: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调匀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