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南方传媒共同主办,中广互联承办的第五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CBIT2012)于12月6日在重庆佳宇英皇酒店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创新运营 跨越发展”。 12月6日上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与标准管理处处长盛志凡先生做了题为《NGB技术发展趋势与应对》的报告。他介绍了目前广播电视所经历的发展趋势包括:网络宽带化加速、技术系统全IP化、业务平台“云”化、终端的智能化、家庭网络化。如何从关键技术研发上应对上述“5化”,并且如何让技术服务于针对我国国情的NGB,推进三网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以下为演讲实录: 盛志凡:我今天上午要给各位汇报的题目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发展趋势与应对。主要讲三个方面,第一是发展趋势,第二个是我们面对的挑战,第三个是我们面对在挑战过程中我们的重点工作。 五个发展趋势 第一个是网络宽带化加速,在国外给用户提供的带宽已达100兆,我记得开始是从美国开始的,宽带越来越宽,越来越普及,宽带发展了以后对我们新业务的支撑和刺激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二个是技术系统全IP化,以前是我们整个是一张广播网,现在是一个端口模式也是支持IP了。关于全IP化今年ICTC上有一个报告,我也没有去听这个讲座,但是全IP化是不是意味着去广播化,这个下面我会讲一讲。 第三就是业务平台“云”化,就是更多的采用云计算机,使得原来的一个一个的单列的系统都扁平化,对业务支撑的形态和部署的支撑也越来越开放,发展的趋势也很明显。 第四个就是终端的智能化,因为终端不光是要支撑一项或几项业务,新的业态和业务的开发和部署越来越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决定在业务选择上有很多的自主权,这一块的发展也是非常的明显。 第五个就是家庭网络化。之前,国内也好,国外也好,视频数据到边界点基本上就完事了,然后把我们的节目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就行了。现在(有所不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把家庭连起来了,家庭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宽带联网的概念,而是全业务基于IP家庭联网,这个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时代华纳提出了“4A”的概念,即Any Service, Any Time, Any Where, Any Device,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的时间,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支撑任何的服务。 NGB面临的挑战 我们面对的挑战,一方面是要针对发展趋势进行应对,同时还要针对我们的国情,我国的国情有两点:一个是技术基础薄弱,数字化、双向化进展慢,近两年是快速推进,但整体来来说稍显滞后。经过近经过10年发展,截至2012年3月,有线数字化程度约为58.61%。我们在三网融合进程当中基础是薄弱的,我们的体系也是相对薄弱的。 第二,我们的网络分散、业务模式单一、服务意识和运营支撑能力低,还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规模。针对这样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如何面临这些挑战呢?简单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从关键技术研发上应对上述“5化”我们该怎么的去应对。 第二,技术研发完了以后,还需要针对我们的国情,综合运用关键技术,研发并端到端的系统解决方案,建设NGB,推进我们的三网融合。 NGB的重点工作 下面就针对我们的发展趋势和我们面临的情况,汇报一下科技司和广电系统的同志们一起开展的一些工作。 关键技术方面,包括宽带接入、全IP化相关技术、基于云技术的开放业务平台CSP、DCAS与中间件、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与智能终端、家庭网络;系统方案方面,包括136工程,CSP与Cloud Federation,包括CDN域与CDN Federation,以及DRM域与DRM Federation。 我想讲几个方面:宽带继续发展方面和系统深化方面。 1、关于宽带接入 宽带接入方面已制定了三个标准,HiNOC用于NGB网络的高频段,750MHz以上;C-DOCSIS用于NGB网络的中低频段,下行108MHz至750MHz,上行0至65MHz;C-Homeplug AV:用于NGB低频段,0至65MHz。以上三个标准相关系统设备已基本完成开发,下一步将开始全力实施。 这几个标准,至少是把接入带宽提升到30兆,如果把空间利用了好了,应该支撑用户100兆也许没有问题,但是下一步超过100兆怎么办?这就要NGB宽带接入2.0,但是2.0是什么?怎么做?这个是大家问到的问题。目前这三个标准应该可以支撑3-5年,在这个时间内我建议大家要深入的调查和确定需求,这个是很关键的。 2、关于全IP化 关于全IP化的趋势,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但全IP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去广播化。我9月底到美国去了一趟,整体来说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我所感觉的,HFC的优势是可以综合利用广播+Narrowcast+Unicast。另外,是否去广播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应综合考虑成本、运营技术水平等等。那么全IP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全IP化意味着端到端各环节设备均支持IP,这个里面有的是IP化的,有的不是,但是这个通道来说是IP化的,终端现在基本上都是支持IP的。 关于IP化的相关技术,包括广播与IP通道智能切换和适配、SDV技术、终端DVB+IP技术。广播与IP通道智能切换和适配,就是说广播通道和IP通道是有一个自动的切换,在这一块我们是走在前面的,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明天国际台总工王联会讲一下智能融合媒体网,也是在这样的一个事情,只不过他是从更深入的整个系统方面来讲的。 3、关于云平台及其他 刚才说了我们的业务已经在云化了,体现到这个平台上就是我们就开始更多地采用云计算,搭建基于云技术的开放业务平台,把各种业务系统打通。可以把全国的平台分成很多的领域,就是把一些相关的领域形成一个单独的东西。在这块,包括内容集成域、业务集成域、业务管理域、公共能力域、业务执行域、内容存储与分发域、传输控制域,还有贯穿这几者的安全域。 我们在终端的统一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一个是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DCAS),我今年协调希望形成一个指导意见,然后明年加大力度来推进工作,具体的就不再详细阐述了,下一步将开会组织些培训。 还有NGB中间件。刚才的DCAS是从业务层面来保护,NGB中间件则是要从业务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事情也在大力的推进。 还有一个就是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最近这个工作也在快速的推进。具体的我就就不多说了,它立足于自主创新和可管可控,包括Linux操作系统内核、NGB中间件及其功能扩展功能、应用下载的信令机制和管控机制,Linux操作系统部分与中间件部分实现紧耦合和优化。 (有了上述一些工作之后,)然后我们来推动终端的水平化和智能化就有了基础了。 4、关于家庭网络 最后一个我讲一下家庭网络。我这次到美国去看了他们的家庭网络发展很快,家庭联网已经超越给大家提供宽带业务的概念,这个概念已经变了,现在的概念就是提供一个全业务网,全业务基于IP家庭联网。这里的相关技术,包括Homenetworking 技术,Headless Gateway与Headed Gateway。现在这个网关可以有很多的功能,可以把一个一个的频道,按照用户的家里面的情况把广播流打包成IP,同时它还支撑多种终端,就是说它能够实时的转码,这样就可以在家里面支撑其他的终端,采用Gateway后,这个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全IP发展的一个方向,有一个好处就是成本会低很多,而且也比较的统一。我们下一个阶段会加速推进家庭网这一块。 5、关于互联互通 之前,我们规划的136工程,主要就是要把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我想讲一个思考。我们国家的面临情况是各省的一省一网基本整合了,国家也已经批复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网络公司,也是独立于31个省之外的公司,所以说国家赋予他的任务就是整合。我们面对的环境,就是说31个网络公司它们都是独立的运营着,就会要求一定的自主权。同时,国家级的网络公司,要如何让它形成一个整体的规模和竞争力来对抗电信的竞争呢?各家之间怎么衔接呢? 我讲的这个衔接,主要是技术层面的衔接。前一段时间我讲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就是CDN与CDN Federation,既保证各个网络自主运行的权利,又满足互联系统的需要。美国喜欢把这个叫做联邦,就是一个协同的关系。严格来说,136这是一个平台,实际上业务平台是一个云化的。那我们将面对31个云,每一个省都有一个云,那么我们怎么来衔接呢?实际上科技部有一个项目也着手做这件事,就是把网络公司的云之间怎么衔接起来。 这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我们要思考的,真正的满足各地运营的权利同时也能够发挥协同的效力,这也是一个课题,解决的方案还没有,只是把这个事情做一个思考和应对的策略提出来。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