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枫寒山锁鼓钟

 苏迷 2014-04-10

【抒情散文诗】江枫寒山锁鼓钟
江枫寒山锁鼓钟

 

文/田螺姑娘(苏州)

 

月落乌啼霞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这首《枫桥夜泊》,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历久不衰。每每颂读之际,无不为诗歌深远的意境,优美的诗句所打动。古意的港湾,停泊着疏落的木船,两岸枫林掩映,秋天的枫叶,仿佛一片红云,灿烂如夏日盛开的凤凰花,远处湖面烟波迷茫。诗人停泊之时,夜色已经降临,上弦月渐渐在树梢隐没。老树上的栖鸦,偶尔惊觉,发出几声凄凉的啼鸣。诗人枕卧江浪,寒气袭衣,夜不成眠。这时,远处的寒山寺传来了一声声的夜钟,更是添加了独卧秋江的孤寂。
    华章流芳。一首古诗,让悠远的钟声穿越时空,在大地每个角落都能听见。


  立秋后循着钟声,在一个没有月色星光的秋雨之夜,我来到了它的发源之地——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丝丝关情点点雨,恻恻轻寒剪剪风。沿看古老街道而行,侧首观望,虽不见那多彩多姿的雨伞流动,轻歌曼舞的倩影,但青灯依然高悬,让人小心翼翼地品味着这令人惬意的清风与丝丝流雨所勾勒的景色,寻觅那月落乌啼、千年风霜、红枫渔火、夜半钟鸣的身影。我在心里庆幸,可在雨夜眠于运河之畔,卧听寒山孤钟,斟酌天籁之音至天明。晨钟暮鼓,夜色如幕,
踏上寒山寺,一股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脚步便有些慢了,心想天下名山古刹,都似曾相似。这并非全赖大自然的造化,倒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寒山寺亦不例外。

  如果你作客苏州,不到寒山寺,算不得到过苏州。寒山寺和园林都是姑苏的象征,是苏州人的骄傲,你能不到寒山寺?作为苏州人,我更没有理由不去,便选择在这个和风习习的秋夜登临。

  天上有月,却不甚明朗,人行道上黑黝黝的,给这千年古刹披上了一种朦胧的美。月落?乌啼?钟声?客船?我一路找寻,不见当初的夜晚,我无法想象出穷书生张继当时愁旅满怀的心境。

  寒山寺是苏州城西枫桥镇上的一座古刹,黄墙绿树,庄严幽深。它初建于南朝梁代,名“妙利普明塔院”,后改名“寒山寺”。古老的运河从寒山寺前逶迤而过,历经沧桑的月牙形枫桥横跨运河之上,郁郁葱葱的枫树,随着湿润的清风飒飒作响。据清代《百城烟水》载,它建于佛教蔚然兴起的南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起初,这个寺庙叫妙利普明塔院,小寺不大,内有一口大钟,钟声悠扬,宏闻数里。相传,唐代贞观年间,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来此住持,塔院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当时是一个被广为称誉的高僧,他野情多放,长伴闲云,遁隐尘世,忌俗孤赏,曾给自己画像:“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癫。貌不起人目,身唯皮裘缠。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见寒山。”寒山的放流不羁,飘乎不定,使诗僧和寺庙笼上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唐朝诗人张继一次途经这里,船舶枫桥,半夜闻听寺院钟声,使这位孤舟之中含愁难眠的“旅人”触发了诗情,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为人们所知。随着岁月的流逝,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声名日隆,远播中外。
 寒山,自号“寒山子”,在唐贞观年间隐居天台山寒岩,年轻时烧火砍柴,当过一段苦行僧。看来他是个不同寻常的和尚。这么想着,我便昂了头走进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时间几近子夜时分,庙堂里居然聚集着一批虔诚的香客。他们都是等待着抽头炉的好香,单等那子夜的钟声敲响。

  当,当当!子夜的钟声终于以其神秘、宏亮的音符如天籁之声响彻整个寒山寺。我忽发奇想,唐朝的张继是不是穿越时空的隧道,乘着乌蓬船而来?或许伫立船头,吟唱“月落乌啼……”

    在读书人眼里,《枫桥夜泊》是寒山寺一道迷人的风景。然而在普通百姓心中,在寒山寺,真正值得顶礼膜拜的莫过于“合和”两仙了。

  “合和”两仙是苏州人和睦相处的象征。在寒山寺大雄宝殿后壁,嵌有清代著名画家罗聘所画寒山,拾得写意石刻。大殿旁堂屋供奉木雕金身寒山、拾得塑像,一人手持一荷,一人手捧一盒,造型古朴,栩栩如生,是佛教艺术中的精品。

  苏州民间传说,寒山和拾得同住一个村中,同恋一个姑娘。临婚时,寒山始知“撞车”,于是弃家奔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得听说,亦舍女来江南寻寒山,乃折一盛开荷花前往礼之。寒山一见,急持一盒斋饭出迎。两人乐极,同时出家,在此开山立庙为“寒山寺”。我国民俗,常用汉语谐音双关,表达某种寓意。一手持荷,“荷”与“和”同音,取“和谐”意;一手捧盒,“盒”与“合”同意,取“和好”之意。想必是根据历代劳动人民的意愿,他俩就这样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神祗之一。

  寒山寺的钟声,悠扬清远,洪亮浑厚,清晨半夜撞之,声闻数里,可传遍整个苏州城。据说,寒山寺的钟声,可消灾纳福,听一次钟声,少一次灾难,减一份烦恼,添一份欢乐,多一份平安。听到108次寒山寺的钟声,一年烦恼皆无,吉祥幸福,万事如意。所以,寒山寺的钟声感动着众多的游客,春夏秋冬,到此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凡来寒山寺的人都要登上那座二层六檐飞拱的小钟楼,悠起半米长的红色撞木,在那口一人多高,要三人合抱的大钟上,“咣咣”地奋力撞上三下,然后才肯依依地离去。一到年节,寒山寺更是游人如织,古刹里香烟缭绕,钟声袅袅,使这里充满了一片祥和而又神秘的色彩。每年的除夕之夜,常有日本朋友远渡重洋,专程前来寒山寺聆听古刹钟声,祈求一年的大吉大利。
  听吧,听寒山寺的一记钟鸣。洪亮雄厚的钟声,让人有一种玄玄的禅境,有一种哲学的悠思,有一种诗情的遐思。伴随着钟声,慢慢咀嚼古刹里石碑上镌刻的历代名人贤士的一首首充满哲理的诗句,更是“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刹那间让人似有超世脱俗,修炼出空灵的感觉。
  我曾写过一首《寒山寺》的新诗,今天想用一首《轱辘体·江枫寒山锁钟鼓》来抒发在家乡苏州长年品赏《枫桥夜泊》的一点感受、一点收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抒情散文诗】江枫寒山锁鼓钟

 

 

江枫寒山锁钟鼓,孤月流霜今古同。

宿鸟临枝鸣陌野,离人把盏对长空。

三番吟咏三分意,几许灵犀几许风。

莫问浮尘谁约住,芳华逐梦在其中。

 

 

独立闲庭月色融,江枫寒山锁钟鼓。

从来柳畔多花影,何处云楼是宇宫?

半世萧疏萦笛曲,几番寂寞挽金盅。

风霜浸袂谁知我,遍觅纤尘一老翁。

 

 

黄昏独倚玉楼东,点点飞花似雨朦。

孤馆单衾闻笛赋,江枫寒山锁钟鼓。

频将断句剪窗影,拟就芳心觅北鸿。

华发最知尘世劫,参商何日诉情衷?

 

 

秋月秋霜又问栊,拈来抵事枕梧桐。

幽幽别恨萦怀乱,缓缓相思透指风。

小案墨笺题古韵,江枫寒山锁钟鼓。

为谁拟就三千意?寄语浮生一梦中。

 

 

浮华一梦逐清风,多少云烟过境中。

遍得人生惆怅后,始知岁月奈何终。

花期不耐严霜久,夙愿难酬万事空。

相问而今何处去,江枫寒山锁钟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