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花漾物语 2014-04-10

《三顾茅庐》课堂教学评析

悦来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八课《三顾茅庐》一文,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精神。

教学中教师从“庐”字入手理解课题,了解故事内容。对“茅庐”了解,也是对诸葛亮身份了解,感受诸葛亮地位卑微,为下面品味人物形象,埋下伏笔。(秦海飞)

在教师提及刘备、张飞、关羽桃园结义时,老师在教学中插入三人结义时说一段话: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使学生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兄弟,真可谓是求贤若渴;又对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故事产生了较大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老师。(袁花移)

我想,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兴趣,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础。(尹晓燕)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悦来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组

《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精神。刘备是本文主人公,感受刘备对诸葛亮诚意,是这篇课文重点。以前我也上过这篇课文,我在研读刘备言行上下功夫,但总是觉得不尽如人意。在通过集体备课后有了进一步认识,我通过《三国演义》主题歌导入课文,大处着手,引导同学们了解《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与人物,理清其中人物关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打下基础。

其中我插入了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中结义时说一段话: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学生听了这段话后,既能从张飞和刘备关系上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兄弟,真可谓是求贤若渴;又能对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故事产生较大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