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圣徒:黄礼孩

 墨雪夜疯狂 2014-04-11

    编者按:《相约名人坊》与读者见面已有一段时间了,有读者说在这个版块里读到了许多他们所不了解的“湛江名人”的故事,又有读者问,湛江有那么多的“名人”吗?其实,这个版块里所介绍的人物,都是在各自艺术领域里的“本士名人”,他们不一定家喻户晓,但他们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代湛江文化艺术领域的现状,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他们和老百姓一样普通,但他们又独具特点。

    谁跑得比闪电还快

    河流像我的血液

    她知道我的渴

    在迁徙的路上

    我要活出贫穷

    时代的丛林就要绿了

    是什么沾湿了我的衣襟

    丛林在飞

    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

    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

    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

    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

    ——黄礼孩

 
黄礼孩。摄影/记者邓木生

    黄礼孩其人

    黄礼孩,70年代诗人。戏剧创作专业毕业。曾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读书。现居广州。诗歌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大家》等刊发表;诗作《谁跑得比闪电还快》被选入大学教材;出版诗集《我对命运所知甚少》等多部;诗歌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主编的诗歌选本有《70后诗人诗选》、《70后诗集》(与康城等合编)、《中间代诗全集》(与安琪、远村合编)、《新女性新诗歌》等;1999年年底创办《诗歌与人》诗刊,相继与朋友们推出“70后”“中间代”“女性诗歌写作”“完整性写作”等诗歌概念。

    从徐闻小村庄走来的诗人

    黄礼孩的故乡在徐闻小苏村。从小家里很穷,在家里排行第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黄礼孩说,四岁时他就能下地干农活——-浇水、施肥,插秧、割稻子,“当起喂猪少年、牧鹅少年、放牛少年。”稍大一些,他经常和同伴骑单车一起到别的村庄看雷剧,回家的路上常常趁着夜色偷一根甘蔗吃。

    读小学时,黄礼孩对语文最有兴趣。“那时候学校晚上没有电,我就买灯芯、煤油,自己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煤油灯来学习,所有乡村孩子都会这些。”一灯如豆的童年为他以后的人生埋下文学的种子。

    高一那年他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发表了一首诗。那恰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诗坛风起云涌,涌现出一大批的明星诗人:北岛、顾城、杨炼、海子等,黄礼孩通过《星星》等刊物接触到他们的诗。“当一个诗人”,这个想法油然而生。

    1992年,黄礼孩考入广州艺术学校,学习戏剧创作专业。90年代初,广州诗歌圈异常活跃。诗人们自费出版刊物,常常在酒吧、咖啡馆朗诵自己的诗,或是去某个诗人家中研讨诗歌。大学毕业后,黄礼孩进入广州歌舞团工作,“那时候口袋里没钱,但不为明天忧愁,觉得人生是有盼头的;那时候做事情不是为房子、车子,很理想主义。”黄礼孩说。正是这段时间,黄礼孩迎来他创作的丰沛期。“16年了,我多想回到那屋子,在黑暗中紧握母亲的手,可世界的尽头充满恐惧与陌生”2009年,诗人黄礼孩摘取了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论家注意到,他对诗的痴迷就是对他的出生地雷州半岛故土深深的眷恋。

    创办“民间第一诗刊”

    诗歌在人类文化瀚海中属于小众文化,是“阳春白雪”。黄礼孩这个从徐闻农村走出来的诗人,带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理想和热情,从大学毕业留在广州工作开始就坚持不懈地挥洒他的“阳春白雪”。

    1999年底在广州创办诗刊《诗歌与人》起,黄礼孩已经坚持了14年。这本已不定期出版了30多期的诗刊,每期少则八九十页,多则三四百甚至五六百页。谁都以为,这本由个人出资、筹划、编辑的诗刊不会有太长的存活率。但事实却是它顽强而纯粹地坚持着,被业界称为“民间第一诗刊”。 尽管是个人行为,却获得了文艺界、批评界的一致认可。其个人设置并担任评委的“诗歌与人·诗人奖”甚至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声誉。正如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所言“在一个惟‘物’是从的时代,黄礼孩及其《诗歌与人》的存在,就像是一个神话。”

    困顿的经费,黄礼孩一次次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挣扎,却从未放弃。至于是什么让他一如既往坚持下去,黄礼孩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喜欢,就不会放弃;因为喜欢,就让它与我一起成长。”

    《诗歌与人》每期诗刊大概出版两千册左右。主要用于交流和阅读,纯属公益,多采用邮寄的方式到达读者手中。此外,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现代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也会收藏一部分。随着《诗歌与人》影响力的日益提升,黄礼孩于2004年推出了“诗歌与人·诗人奖”,每年度推选出最为纯粹且一直坚持写作的诗人。

    带领村民自编自演“小苏村春晚”

    每年春节,黄礼孩都赶回徐闻乡下过年,风雨无阻。那个叫小苏的村庄有他的老屋,有他生命的根,是他诗歌与艺术起步的出生地。

    2007年,黄礼孩回到小苏村。他和黄信成等外出工作人员不谋而合,要在村里搞一场春节联欢晚会。在他们看来,曾经的小苏村春节缺乏过年气氛,村民围在一起打麻将,有的还赌博。办一台农民自己的春节晚会,倡导健康的文化生活,改变小苏村民的陋习,改变村庄的精神面貌。

    他永远也忘不了2007年大年初二晚上,小苏村打谷场内挤满了来自于小苏村和周边村镇的观众。上千名观众在寒风中坚持看完四个小时的节目。那一刻,黄礼孩深深感到,家乡的春晚是他和村民们的精神家园。

    从此,每年的大年初二,“小苏村春晚”成了黄礼孩的“例牌”工作。

    小苏村春晚的事经省市报刊传媒报道后知名度提高,徐闻的很多村庄也跟着办起春晚。现在的黄礼孩作为专职晚会编导,他已不仅仅属于小苏村,他属于生他养他的那片红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