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娟的星光大道
■ 梁宝仓

提起杨升娟,人们立刻想到她的《周仁回府》哭墓、悔路、《宝玉哭灵》等名剧、名段。是的,如今站在人们面前如出水芙蓉的杨升娟羽翼丰满,光彩照人,成为舞台上光辉耀眼的明星。一位自幼艰辛,奋勇打拼的青年演员,登上央视“星光大道”,一颗中国秦腔新星在中央台上赢得自己的空间,这对于一个青年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激励。
有诗说:渭北富平笃祜村,
老鼓央视惊人魂。
秦韵绝唱谁知晓,
华人尽说活周仁。
年纪小小,为何能一鸣惊人,名扬天下?认识升娟十几年,看过多少次她的表演,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秦腔的魅力无限。
她对艺术有自己的理解,她青春的身上散发着今天的这种时代气息,她在秦腔的艺术道路上,独辟蹊径,主工小生,只要有戏演,再苦再累再委屈也在所不惜。有许多的粉丝赞扬她学戏的良苦用心,拜高师求教学艺,看前辈演戏总是随时记录,用心揣摩。平日,不间断地苦练深思,并努力钻研戏剧文学等,丰富自己的舞台艺术······
一招一式不时大胆创新,感悟独到,这一切使杨升娟内秀外慧,浑成一体,自然的美。这正是她在剧坛众多名伶争艺斗艳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冉冉再升起的明星之原因。她能被广大观众和媒体赞誉为青年一代“活周仁”,绝非偶然。
(一)
关中北部,南临渭河,富平老庙,笃祜小村,诞生了一位秦腔表演艺术家。
陕西秦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秦腔表演艺术家杨升娟就出生在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老庙镇,唐代是个驿站,名曰:“长乐”,明代定为长乐镇,后来因显圣庙香火鼎盛,又更名老庙镇。老庙镇最有名的就是“老鼓”,祖祖辈辈一路敲下来,已经延承上干年。老鼓不光要敲,属于一种“鼓舞”,既以打击为乐,又为舞蹈辅之,威武矫健,滑稽诙谐,虽只一鼓双捶,却能演变出多种舞姿,配以铙钹马锣,金鼓震耳,舞蹈雄壮,摧坚破阵,声震百里。每逢庙会和节日,各村之间击鼓成风,尤其是春节,从除夕直敲到元宵,绵延半月,鼓声不绝于耳。老鼓曾在沈阳国际艺术节上得过一等奖。有一年,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春晚。
杨升娟是老庙镇,笃祜村人,而且是明代著名铮臣杨爵的后代,她又一次把老鼓带上了央视星光大道。
富平县是如些这般神奇。
这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故乡。
这里有无数的历史掌故,无数的血泪和无数的诗篇。这里出现过不少的历史名人,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
(二)
我见过渭北无数苦孩子。
对于北方农村孩子的生存状况,我是刻骨铭心的。杨升娟童年就是在苦难的岁月里走出来的,但她对苦难的感觉并没有注意到。她只知道农村苦,农民累。由于父母喜欢秦腔,她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喜爱秦腔的种子。她在日记里记录着学习秦腔的路:当别人问起我什么时候学唱秦腔的,我记得刚学走路时,就开始学唱,我第一跤就摔在村头戏台,还没等到惊慌的母亲扶我,自己便本能地挣扎着爬起来,伴随着乡亲们的掌声,终于摇摇晃晃地走上戏台。
跌多了,就知道路怎么走的。
摸索着走出村子,身后抛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九岁那年,她在富平县群众戏曲演唱大中演唱的《周仁回府》选段,获得了一等奖。之后连续获得了多少次各类省市大奖。
十岁那年,她进入西安市五一剧团艺术培训中心,拜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为师,正式开始学习秦腔。杨升娟的戏剧一生开始了!
十年后,她回忆起自己这一机会时,仍然幸福地讲,自己的路是多么地正确,多么地美的,多么地令人难忘!那时的她,根本没想到出名,没有想靠唱戏挣钱,也更没有想靠唱秦腔光宗耀祖。秦腔,是少年升娟的最爱,是她的理想,她的追求,也是她的生命。
时过十几年后,她从少年到青年,她说自己的这一决定是爱好秦腔心愿的必然,而自己迷上秦腔,却要归功于养她的那块土地和含辛茹苦的父母。打开新浪博客,看到杨升娟的日记:“一天忙忙碌碌的,不是在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
(三)
秦腔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中国戏曲梆子戏的鼻祖。杨升娟是当代青年中一位十分有天赋和造谐的秦腔表演艺术家,被公认秦腔戏剧美的创造者。
她不仅扎根传统,学习老师的技艺,还一招一式不时大胆创新。她善于阅读,她认识到享受阅读的重要性高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她说这是因为阅读将我们带到创新理解与语言使用的世界,而语言是最强大的思想工具。
她毕竟是青年演员。
她对秦腔艺术有新的理解,既古老又时尚,久远却又年轻,这正是戏曲在今天的社会中,却永远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四)
凡事有一妙处,定能动人……
中国戏曲至21世纪才算真正形成完整形态。八百多年来,三百多个剧种,数万计的剧目,在唱着庶民的喜怒哀乐,演绎着人世间的人生百态。
特别是秦腔古老悠久的历史,更显出一种沧桑的美。无论是任哲中,还是李爱琴老前辈那充满磁性和伤感的表演所感动,还是被一代代秦腔“活周仁”那悲怆所震憾。然而,青年一代“活周仁”杨升娟,用青春的活力,把人物和戏剧的沧桑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在悔路,夜逃、哭墓几场重头戏,唱念做都十分精到出彩,将周仁在人性险恶,屡遭迫害中苦苦坚守诺言韧性与阳刚气概,在奸贼当道,世态炎凉中的无奈与悲情隐忍,在冤情昭雪重见天日中的淡定与倾诉,环环相扣,完美展示。达到了情动天地,魂牵人心的艺术境界,创造了一个关于杨升娟自己的戏剧形象。鲜明地体现出力与美的结合与追求。
当我采访杨升娟,问到这里时,杨升娟只是微笑少语:“师承关系很重要,从李爱琴老师那里学来的。另外,就是从传统里学来的。读懂剧本也很重要,理解剧词更重要,那些名词、名段很美妙,要用心和爱才能真正读懂的大美。能刺激演员无限的想象力,理解深了,才能进入角色,打动观众。”
是的,这正是杨升娟的妙处:真中求美。力与美都来自于真。来自于对生活的真切认识,来自于对戏本的真切透视。来自于对人物的真微洞察,稍稍地把真化为美,更显其力。好的唱词,就是让真的人、真的情、插上美的翅膀,并能激发观众的真情。让“真的火种燃烧起美的火花。”“深中求活”。表演激情萌生于真,活跃于深,奔放于活。思之愈深,人物、情境愈鲜活,戏与词便也随之而活。这也就是杨升娟演出时,都能引起欢快的共鸣与掌声。为什么能“活周仁”,她把理想深了,把人想透了,把景想活了,情也就涌出来了,达到了情真词美,力与美的交融。她的表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人们常说,戏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于演员来说,源于生活,要体验;高于生活,就要重视文学,也就是剧本的理解。杨升娟在表演中的程式运用,不仅凝练简洁,而且准确有度。
我欣赏她表演的《宝玉哭灵》,曾和台下的观众一起落泪。厚重深沉,抒情充分,酣畅淋漓。她深刻领会表演程式,十分娴熟。
她倾情演绎“周仁”
她的“第九代活周仁”之誉可谓名副其实。她驾轻就熟地游刃于各类人物创造中。不论从《周仁回府》里的周仁、《杨门女将》中的杨文广、《赵氏孤儿》中的孤儿、《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白逼宫》中的汉献帝、《白蛇传》中的许仙、《花亭相会》中的高文举、《三曹父子》中的曹植、《苏武牧羊》中的李陵,还是《红楼梦·宝玉哭灵》中的宝玉等,单就演员表演艺术和综合实力来看,她无疑是一流的。对观众来说,印象最深的要数《周仁回府》中的周仁。她把周仁的形意、复杂的内心活动,诠释得相当清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她善于拉腔,吐字收声,行腔运调,尤善寓缠绵之致于慷慨之情,刚健激昂,演出性格,唱出感情。所以专家称她演活了“周仁”,由她饰演的“周仁”更真实,更具有历史感。
风华正茂之时,成名之后,杨升娟并没有停止对秦腔艺术的更高追求,正式拜师李爱琴为师,终于成为得天独厚的李派传人。她嗓音宽亮,扮相优美,成为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
五
戏剧行当讲究师承关系,其实各种艺术行当也常有师傳领进门,修行靠自已之说法,秦腔艺术也不例外,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黄金传承格局,秦腔大师李爱琴是杨升娟的师傅,她誉满三秦,形成了自己的李氏门派。杨升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强迫自己去学习、去掌握每一个环节、一招一式的细微差异,还强迫自己向其它剧种同行业学习,取长补短。她从老师的经历、风格中看到,艺术大师们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慢慢靠细节堆积起来的,这种细节的学习,一开始可能痛苦、更多寂寞,可是掌握之后,只有愉悦,“静下来,耐得寂寞,用心去体验”。这是她入行以来听师傅说的一句话,一体验,就是多年。她深刻的领悟是:学习是一种巨大的财富,理论指导实践。
戏剧表演,理性比感性更重要。
在表演的时候,抛弃一切杂念,静下来,保持放松,保持自己最优秀的状态。
戏剧艺术行当,门派丛多,程式繁多,这个行当的严酷性也在这里,再聪明的人,没有漫长的时间的积累,也是学不出来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建立自己的系统,才可能有成就,而多数人,在没有看到的时候,就将就着“百人一面”地干下去。
杨升娟说得很明白,我才刚刚入门。不过入门的感觉很好,“感觉像是有一个宝库在自己的眼前慢慢打开了。”那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觉得秦腔的世界神秘而丰富,表演的微妙之处更是难以言说。多少代前辈秦腔艺术家在历史长河里累积的表演经验,神秘莫测,并非一时三刻用语言表演清楚。杨升娟总觉得自己学习得还不够。
前两年,我受中国武林大会之托,在湖南举行的武林巅峰对决赛开幕式上,邀请杨升娟出场。几万人的广场,八家电视台录像,几百名武林高手、几万名观众翘首以待,等待第一位演员杨升娟出场。广场虽然是秋雨刷刷,人们打着伞,可是杨升娟一出场,人们的疲容立时一扫而光,人人脸上露出了抖擞的精神和充满了刚刚迸发出来的期望。她抬起了手臂,连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对此道不通的门外汉都可以看出来,她的动作美极了,姿势既优雅,神韵又端庄。一声“祖籍陕西韩城县……”观众们掌声响成一团,他们高声呼喊:“好!”“好啊!”此时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觉得很有“面子”。杨升娟挣得了面子!中国民间武术家协会主席,90多岁的朱鹤亭老人高兴地对杨升娟说:“秦腔才是国粹,升娟了不起!”杨升娟笑起来,流露出一些女性的俏皮色彩。
(六)
中国的戏曲已发展了几百年,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占有了全国大部分观众,除去时代发展的因素外,尤其是秦腔取得这样的成功,必有其独特的魅力。
秦腔的魅力,来自华夏文化的源泉,带有深刻的文化根源,这种根源深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不管遇到哪种强势文化的冲击,这种根源都不会消失。因为只有这种文化才适合中国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只有这种文化才是自我生态与人文生态化的产物,所以戏曲表象在当代社会中渐渐隐去,但其深层次的魅力依然存在。
当我问起杨升娟,您你对秦腔的未来怎样看待?
她一开口说就像夏天的莺飞燕舞,悦耳动听。“我爱秦腔,就像爱自己的生命,对秦腔充满热心。对秦腔的所有话题都时常感兴趣。”为什么?她用梅兰芳的一段话来回答。“世间最大者莫过于舞台。我们在日常所经历不到的喜怒哀乐可以在这里见到。我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梦幻和美的意境。”
后面的路还很长,我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前几天,有个电影公司,找我要拍戏剧电影,我非常高兴,又有压力,高兴的是,用电影表达秦腔,也许是一条发展的好路子。压力吗,太大......洪亮好听,吐字轻柔的嗓音在这秋天的下午萦绕不断。她四周的一切都散发出梦幻和美的意境。
在杨升娟看来,她今天取得的成绩,与她理想人生目标相比,还微不足道。她说,骄傲、浮躁都是小聪明的体现,只有将个人目标与秦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其实现一个艺术家的自我价值。
采访归来,我兴奋地感到,文化兴国的号令吹拂在祖国大地。文化繁荣新时代的到来。
耳边不停地响起,杨升娟的那句话“我不是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这句话,独具妙处,那样的平常,那样的深沉。她永远攀登秦腔艺术的山巅之路。
我衷心祝愿她沿着这条艰辛和汗水铺成的道路,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高地,去撷取辉煌的桂冠。
秦腔《周仁回府》唱段 星光大道版
秦腔《周仁回府》哭墓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