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人士李萼(转载)

 谦谦书生 2014-04-11

李萼威风震敌胆


     李萼,字启贤,名锦禹,1904年3月31日生,原安化县丰乐乡(现涟源市伏口镇李家村)人。10岁时,过继给族人李厥田为子。过继后才读了两年书,13岁就跟随养父做挑夫,挑煤到桥头河出卖,藉以弥补捉襟见肘的日了。16岁时,身高力大,胆识过人,为生计,只得给地主龙五爷做长工,寄人篱下,除牧养6条牛外,还要给东家做家务,动辄遭到东家的指责和辱骂。他受不了委屈,回家诉苦,但拗不过双亲的规劝,只得忍气吞声,一连做了6年的牧牛郎。

     1926年10月中旬,国民革命军在桥头河招兵。李启贤再也按捺不住,暗地串通同村的李七庭、李仲时等几个青年一同去应征。后被发觉,其他几个被家长追回。他父母恼他不听话就让他走了,化名李萼,一别乡关而去,1928年,随北伐军转战到平江,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
     1930年8月,湘鄂赣独立师改编为红十六军,下辖七、九两个师,李萼任九师师长。1930年12月至1932年6月,国民党对湘鄂赣苏区进行了残酷的“围剿”,而担任反“围剿”的主力只有红十六军,但由于广大指战员和苏区人民的艰苦奋战,巧妙地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李萼身为师长,在战场上常身先士卒,故多次负伤住院,广大战士很敬重他。1931年11月,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红十六军在反“围剿”中的战功,并赠给红十六军一面大旗,上书“坚强苦战”四个大字。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它也凝结了李萼的心血。
     1933年6月,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李萼任师参谋长兼湘鄂赣军区参谋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干扰,湘鄂赣边区的革命斗争日益艰危。1934年1月,红十六师在铜鼓排埠和万载株木桥的战斗中严重受挫,省级机关也被迫转移。敌五十师、七十七师、六十二师、十八师死死咬住不放。6月,红十六师在突围中再次受重创,部队剩下不到一个营的兵力了。10月24日,作战第二区参谋伍国元叛变投敌,供出部队和省级机关所在地——虎坳巡检坪。10月25日,敌五十师组织搜山,李萼率军区司令部独立营、特务连、模范连的幸存人员分头阻击,激战数小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李萼被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师民国23年清剿工作报告书》是这样记载的:“……此次本师二九六团唐营进剿时,该匪(指李萼)督部顽抗最力,迨匪众崩溃时,该匪犹右手握炸弹,左手持手枪,强迫反攻。当经我军击伤其脑部,该匪蒙此重伤,尚狂奔里许,始得就捕,其凶悍可知矣。”李萼被捕后,被害于狱中。敌第五十师得奖金500元。
     李萼征战在外,离家后再没入过家门。虽写了好几封家信,但难以得到回音。他声称“在平江做点生意,暂不回家。”“只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游子在外,一日如三秋。战前,预知凶多吉少,嗷嗷待哺的八个月大的孩子,被迫送人。更不幸的是,爱妻也在此战中被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