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游(241)宫、寺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4-11

深度游(241)宫、寺

   布达拉宫深度游(236)宫、寺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拍摄于20108301935(可遇不可求的雨后新虹)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上空的云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广场英雄纪念碑
[转载]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拂晓时分)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广场上的落叶
[转载]布达拉宫
[转载]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夜景)

“拉萨”,藏语意为“神佛之地”;布达拉,普陀之意,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坐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唐初,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列于世界十大怀古圣地之首。


           

 

 

 

                大昭寺前深度游(236)宫、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转载]大昭寺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雪城是今年“西藏游”的新看点。雪城的开放,让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旧西藏统治阶级践踏广大农奴基本人权的各种残酷刑罚:旧西藏活剥人皮、挖人眼的骇人刑具,活生生描绘出旧西藏残酷的司法制度;在雪造币厂,人们可以看到的西藏货币演变的历史。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布达拉宫雪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有机组成部分。“雪”,意为下方;雪城,是对布达拉宫正面下方建筑的总称。雪城东西长317米,南北宽17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2处,总面积3340平方米,从其功能划分主要包括旧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以及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雪城是布达拉宫二期维修保护工程的重要项目,国家对雪城工程总投资7600万元人民币,一期工程自治区投入600余万元人民币,完成了303户原雪居委会居民的搬迁工作,对22处古建筑进行了保护维修,共征集实物786件,购置实物279件,复仿制实物430件、借调实物348件,收集各类图片500余张,收集起草有关历史背景资料及解说词等近5万字。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布达拉宫雪城的游客服务中心

   
维修后的一期工程对雪巴列空,雪监狱、宝藏局造币厂、比喜宅、同波宅、堪苏宅、龙夏宅、羌仓、五座院、东印经院、雪奇惹(马厩、奶牛院)等12处古建筑进行了布展,并设1处游客服务中心。雪城还设动态展示4处,如在羌仓展示青稞酒酿造过程,在五座院演示泥塑、金属加工、传统纺织工艺、唐卡绘制等传统工艺技法,在雪奇惹演示制作卡塞、千层饼、打酥油等风味小吃制作过程并进行宫廷器乐表演,在东印经院现场模拟传统印刷全过程,增强了与游客的互动参与性,使游客能更深入生动地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
  另据介绍,雪城二期保护利用工程将于2008年完成,届时将开放布达拉宫珍宝馆、西印经院、粮仓遗址等3处古建筑。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外国游客参观雪城。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中学生参观雪城监狱。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雪监狱:是雪巴列空专门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它与八廓街朗孜夏一样,同为旧西藏名声在外的拉萨两大监狱。在达赖统治时期,这里阴森恐怖,是吃人的魔窟,人间的地狱,令人闻之胆颤。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宝藏局造币厂:宝藏局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批准、监督和管理下,铸造货币的场所。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龙夏宅:旧西藏地方政府俗官贵族龙夏·多吉次杰的宅院,建筑面积490平方米。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雪巴列空:“列空”的意思是办事机构,雪巴列空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管理“雪”和拉萨近郊18个宗谿(旧西藏的县和庄园)的集行政、司法、税收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办事机构的旧址,具体负责司法、税收及为达赖及其人员提供服务。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堪苏宅: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僧官阿旺旦增的宅院,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阿旺旦增是色拉寺籍僧人曾任拉里宗(今嘉黎县)宗本,1933年至1950年,先后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卓尼”(接待官)和“基巧堪布”(三品僧官)职务。后因渎职而卸任。“堪苏”即退位堪布。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东印经院:雪城印经院建于公元17世纪,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因为面积不大,使用不久便改做它用,主体建筑仍保存原有风貌。设《西藏书法艺术展》、《藏文书法用具展》,滚动播放藏纸制作工艺电视短片,演示刻板、印刷和装订的全过程并提供互动服务。

                
雪城:布达拉宫脚下的博物馆

(图:羌仓:“羌仓”的藏语意思就是酒馆,是公元17世纪下半叶重建布达拉宫时,为了向宫内各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渐演变成酒馆,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


     
雪城,是对布达拉宫正面下方建筑的总称。
  雪城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也是认识旧西藏社会重要的实物例证,更是反映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缩影。

  雪城是布达拉宫下方建筑的总称,东西长317米,南北宽17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2处,总面积33470平方米。从其功能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旧西藏三大领主(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二是为旧西藏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三是旧西藏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据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尼玛仁次介绍,雪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有机组成部分,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是认识旧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也是反映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缩影。

  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雪城维修保护利用工作,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并提出具体要求。新建成的雪城展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整保存了历史原貌,并新辟了多个形象生动、特色鲜明的展馆和展厅,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雪城还是拉萨旅游的新景点,新设的动态展示区,可供游客参观藏族传统民族手工艺制作全过程。

  现只开放13处景点


  雪城第一期保护利用工程,西藏自治区共投入600多万元人民币。一期工程对雪巴列空、雪监狱、宝藏局雪造币厂、比喜宅、同波宅、堪苏宅、龙夏宅、羌仓、五座院、东印经院、雪奇惹(马厩、奶牛院)12处古建筑进行了布展,并设游客服务中心。

  据介绍,雪城内近期可以对外开放的有7处复原式陈列、动态展示4处、专题陈列6处、游客服务中心6处。参观门票每张则暂定价30元人民币。

  据了解,雪城内近期对外开放的复原式陈列主要有:雪巴列空,即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雪监狱,旧西藏政府关押犯人及行刑场所;宝藏局雪造币厂;堪苏宅、龙夏宅为当时僧官、贵族的宅院;羌仓则辟为游客休息点,并展示青稞酒酿酒的全过程等。

  在东印经院,西藏民间艺人现场演示刻板、印刷,模拟传统印刷的全过程;走进雪奇惹,游客可以一边品尝本地风味小吃,一边欣赏小型宫廷器乐表演。在其他各处,游人也可通过参观现场演示,了解西藏传统民族手工艺、唐卡、泥塑、青稞美酒制作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深入、生动地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亲眼目睹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现实。

  此外,新开放的雪城还辟有《西藏概况展》、《西藏地方钱币专题展》、《西藏建筑专题展》、《布达拉宫保护维修专题展》、《西藏书法艺术展》、《藏文文房用具展》专题陈列等6处。

  尼玛仁次说,到2008年,完成雪城二期保护利用工程,将逐步开放布达拉宫珍宝馆、西印经院、粮仓遗址等3处古建筑。其余6处古建筑(5个城门楼及角楼、玛基康)因不具备展示条件,从安全和文物保护的角度考虑,不对外开放。

  雪城的开放,让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旧西藏统治阶级践踏广大农奴基本人权的各种残酷刑罚。雪监狱展示的旧西藏活剥人皮、挖人眼的骇人刑具,活生生描绘出旧西藏残酷的司法制度;在雪造币厂,人们可以看到的西藏货币演变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