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堂》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

 图书 馆员 2014-04-11

专家:张保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1》  关键词:大葱、风症、头晕、关节痛、豆豉 

每家厨房中,都有很多种调味料,而巧妙运用调料的性味,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葱来防治感冒,如果在葱的基础上加一点调料,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到底用什么呢?请收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保春主讲的《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1》。

2014年4月7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1》

中医认为,风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变化多端的特点,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很多人容易出现咳嗽、关节痛、头沉、鼻炎等症状,如果不早点治疗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严重难治的疾病。对照下图,您是否“受风”了呢?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7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1》

2014年4月7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1》

治风要用对性味,不仅要用辛味的药物疏风,还要用点苦味和甘味的药物,制约辛味药物。辛味太过,会导致人出汗过多而泄气,加甘味不致疏散太过,以保护正气。如果您已经“受风”,可以在大葱的基础上加一点甘味的豆豉,盖上被子,微微发汗。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7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1》

2014年4月7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1》

《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2》  关键词:寒症、姜、夏季、脾胃、阳虚 

冬天多寒,这是大家都有所体会的,冬季驱寒也成为了老百姓比较注重的一件事。但是您知道吗?夏天也会多寒。有两个原因,一是盛夏之际,自然界的阳气升散向外,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趋向于外,对阳虚之人,则体内阳气更为不足,故会出现怕冷的现象。第二个原因,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天气炎热,人们多贪凉饮冷,损伤阳气,导致寒症多发。请继续收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保春教授主讲的《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2》。

2014年4月8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2》

寒分外寒和内寒。内寒,往往指的是阳虚,阳虚的病证,多见于脾肾两脏,并表现在全身。如脾阳虚,就会出现:畏寒,肢冷,乏力,精神不振,脘腹冷痛,恶心呕吐,便溏腹泻等。如肾阳虚,则会出现: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乏力嗜睡等。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8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2》

寒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出现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大多有一些慢性病,久病以后,身体的正气受到寒邪的侵袭。在专家临床实践中,女性患者也很多见。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8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2》

《黄帝内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根据这个治疗原则,面对寒邪的困扰,我们可以采用甘热逐寒的方式来调理寒证。厨房中常用的姜,就是能满足上述特点的一种食材。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8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2》

《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3》 关键词:调料、湿气、面垢、茯苓、胸闷、腹胀

六淫当中,湿是最为普遍的。中医的湿证,与现代医学的“三高”有着比较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利用厨房中的调味料来清除体内的湿呢?请继续收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保春主讲的《巧用调料 轻松防病—3》。

2014年4月9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3》

专家提示:湿为有形之邪,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所以有湿的人经常出现胸闷、腹胀、痞满等症状。另外,湿性重浊,容易让人产生困倦、昏沉沉的感觉。湿是从哪儿来的?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肥甘厚味,高糖、高能量的食物,也会让身体增湿。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9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3》

2014年4月9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3》

如果您有一两条上述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试着利用如下药材,预防内湿的产生和外湿的侵犯。除了通过食疗来预防湿的形成外,还要积极祛除体内的湿,运动并适当出汗,是去除内湿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4年4月9日播出《巧用调料 <wbr>轻松防病—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