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论”精髓拾零

 孺子牛1015 2014-04-12

孔子说:“人生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揭示了生命的自由和人生规则。我的理解是人活到七十岁时,生活的阅历已经使自己真正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再也用不着别人以规则来约束了。而这段话的深层次含义对人们有三方面的启发:

首先是除祛了一切对生命试图神秘化和完美化的虚幻。孔子一生艰辛却能快乐认真,绝不把自己放在当世祭台上让人膜拜,据说,孔子在世时就坚辞“圣人”之称,就连他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人”的说法他也不屑。后世的高抬也不妨碍他在《论语》中所显现的生命自然与真诚。让人回到人的本身,正视任何人都是有缺陷的存在,四十不惑说明三十岁会惑,七十岁的心灵圆融说明六十岁的耳顺还不是最好的。生命不断探索与进步,不存在至境与完美。他的另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更加明确地警示人们学无止境。

其次,揭示了规则来源于人,人不用被规则所残害。孔子认为一切规则都来源于人,规则既规范人,也滋养人。我们要善于看透规则背后的人心。罗素说过,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规则与自由的探索,孔子以他的一生揭示了人活着要参透规则与自由对于心灵与生命的养护。

第三,人要善于与人与物与世界相融。我们如何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际遇,代表了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自由与规则的一体而又两面使我们意识到人类面对外在需要相融。相融意味着人人平等,决定了社会伦理价值的高低。

孔子短短的一段话,揭示了人的一生价值取向,特别是步入晚年以后,如何把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