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念琪】大世界的门和票(10.6.5)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上海人称“玩”为“白相”。自它问世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白相“大世界”是上海游和上海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是上海一个名气响当当的游玩的地方。甚至还有过这样的说法,“不到大世界,等于没到大上海。”虽这句式套头不怎么新鲜,但大世界无论对上海人还是外省人,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儿时去大世界,进去就是一天,反正里面有吃有喝。我的一颗乳牙,也是在大世界吃面时掉的。记得在那看过的戏有豫剧《朝阳沟》,越剧《战斗的青春》,还有杂技。看杂技的感觉最好,可以在走廊在天桥俯瞰耶,而不需正儿八经在场内的位置排排坐,这小反传统和常规对一个孩子是有吸引力的。

  大世界“文革”停业,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宫”。1987年再改为原名,这名字改来换去,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社会和历史的变化。“文革”后去,玩那会时兴的碰碰车。因为在电视台做青年节目,跑的是团市委,到大世界也多与团有关:到扎在这里的《青年社交》杂志开会,买图书馆旧书;出席电影《无情的情人》活动,见到真人刘晓庆。

  这个娱乐大天地位于西藏南路1号。占地和建筑面积均达1万多平方米的大世界,伫立在西藏南路(敏体尼荫路)和延安东路(爱多亚路)拐角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55.3米高的七层塔和古罗马钟楼顶。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它是作为上海的一个地标的,尤其是在反映上海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时。

  我们进大世界,正门在西藏南路与延安东路转角上。可它当年开张时,正门却是开在它东北角的延安东路同云南南路的拐角上。直到在十二年后的1929年重新翻建时,大门才改在今天这个位置。从原来大世界的西北角搬到了西南角。

  身在钻石地段,就有与此相当的身价。当年,大世界的门票是小洋贰角。在那时,小洋贰角的概念就吃来说,在一般的西餐馆可吃一客炸猪排(含牛油面包),而牛油和面包是不要钱的。如换中式,可享受一顿丰富的午餐。若买最高级的熟菜,可买老大房熏鱼六七块或邵万生熟火腿一包。如买香烟,可买较高档的小白锡包香烟一包,“白锡包”就是绞盘牌。说“绿锡包”,可能知道的就多了,那就是小有名气的三炮台。

  由此来看,大世界门票不菲。可是,直到抗日战争时,门票依然是开张时的原价,小洋贰角;坚持二十多年不动摇。

  也有无须买门票就可进入大世界的,他们就是执有长券者。有长券的,当然是方方面面的关系户。长券犹如月票,可出入多次。虽说是一券一人,有时也能“捣糨糊”,凭一张券,进了几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