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尚龙】发生在上海(10.6.27)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有很多事情,是否发生在上海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其他地域当然也会有类似的现象,但是不至于像上海一样,这样的事情会很多,效果会很强烈。尤其是当这样的事情很小,本不应该会有强烈的反响,在其他地域甚至就不会成为一件事情,在上海却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新闻事件。一座桥的修整,一座烟囱的保留,一家书店的关闭,可以反反复复成为饭桌上的谈资。

  上海的外白渡桥要做迁移式大修,原本这就是一个市政工程,苏州河上所有的桥都经历了修整,当然外白渡桥享受的是最特殊的待遇,迁移大修,而非拆旧造新。这一项市政工程从发布消息直至正式迁移,一直是上海文化界的热议话题,诸如地标式的意义,旧上海的门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见证……最有意思的是,时尚界始终将它作为一个时尚事件,围绕外白渡桥的大修,在外白渡桥上举行一系列时尚活动,影星章子怡就在外白渡桥上拍过一组照片。还有人发散性思维地创意:将外白渡桥上拆下来的废旧铆钉嵌在水晶玻璃内,一定是很有意义的纪念品和装饰品,后来果然有了这份镶嵌了废铜烂铁的纪念品。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意义,决定了一座老桥的地位。

  如果说外白渡桥多多少少还是体现了是上海这一座城市对历史的敬意,那么季风书店事件就完全是当下上海人“你和我不一样”的心态纪实。

  茂名路地铁一侧的季风书店,开了有些年头了,随着淮海路房价低价的飞涨,新的租期将按照新的租金执行。和季风命运相同的是华亭伊势丹,这一家上海最早的外资商厦,因为租金谈不拢,而从淮海路撤出。

  在上海,书店开不下去而关闭的不少,贝塔斯曼开不下去了,明君书店关掉了,席殊书屋不知搬到了什么“吆泥角落头”(沪语,偏远小地方意),没有什么人怜香惜玉过,唯独开在地铁的季风书店的即将关闭,成为人们的一声叹息,不仅停留在叹息,更多的是呼吁,给予保留季风书店。除了季风,淮海路上还有两家规模不小的书店,如果季风关闭,完全不影响读者买书。季风是凭什么唤起了读者对它珍惜?季风并不专卖时尚书,何以让自己成为上海文化时尚热地?因为季风已经自我确立起了上海的品牌,这一个品牌的意义超出了书店。有一些外地的文化人到了上海,就想去季风走走,潜意识里,是把季风当作了当下的名胜。于是季风就留下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