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乃珊】绿屋外的人和事(12.3.17)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绿屋屋主吴同文是我先生的外公,他作风是一贯的高调张扬,连造一栋房子也要与众不同,死也死得让人心惊肉跳,但却感人——他与姨太太是在“文革”中手拉手一起自杀的,后来殡仪馆收尸时两人的手掰都掰不开。

沉寂了这么多年,因为他那张扬的绿屋,吴同文的名字又重新在上海滩被屡屡提起,他在天之灵应该是很开心的。

绿屋,因整幢房屋包括花园占地为3亩3分3厘,故大门特地开在铜仁路333号,内设两个私人网球场,一为草地网球场,一为红砂硬地网球场,从阳台望下去一红一绿,煞是好看。而今花园已全被蚕食了,当年风采荡然无存!特别纠正绿屋所在地为旧公共租界,而非旧法租界。

笔者再次严正澄清,距绿屋步行仅3分钟的位于南阳路上的贝家花园,非贝聿铭故居,贝聿铭也根本没在里面居住过,而是绿屋女主人贝家九小姐的娘家。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与吴同文太太的父亲贝润生是堂兄弟,比《红楼梦》中的荣、宁两府的关系还要隔一层。贝祖诒是中国近代著名银行家,银行另有住宅供他居住,因此贝聿铭有什么必要住到堂伯父家里?只因为而今知道贝聿铭的人多,贝家花园的真正主人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名字已被历史湮没了,反正而今流行凡事往大里说,因此有些人出于某种需要,就把贝聿铭请出来。好在如今贝家花园的房产已为政府所有,否则真要闹到老娘舅柏阿姨那里去了。历史考证要实事求是,以讹传讹,是极不负责的。

“失去主人的房子,就失去了精神”,但失去房子的人,精神仍在。离开绿屋的后人并未没落凋零:绿屋的大公子、二公子分别毕业于大同大学和圣约翰大学,而今都已年近九十,均在香港。大公子早在49年就毅然离开绿屋去港,在香港保险业和高级社交圈“上海同乡会”享有盛名。自从离开绿屋后,两位老人再也没有回去过,连走路都要绕道。二公子的独生子秉承了祖父吴同文的经商头脑,“文革”中被赶出绿屋时只是个高中生,白手起家,现为某跨国公司上海品牌总代理,一点不输给吴同文。笔者婆婆是绿屋的大小姐,毕业于中西女中,我和先生作为吴同文的第三代,似也没给他丢脸。绿屋三公子,交大船舶专业毕业,现其儿子从事房地产开发,也秉承了吴同文的经商细胞。绿屋另几位千金,分别毕业于同济、复旦和中国医科大学。其最小的千金(笔者称小阿姨)最让我佩服。小姨夫当年是香港怡和洋行纺织部经理,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香港的一切,坚决回上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此,他终身无悔,因为正因回上海,才有缘与小阿姨相识相爱。不久,被分配到新疆乌鲁木齐某纺织厂任总工程师。为了爱情,绿屋的小千金毅然迁往乌鲁木齐。这位从小就坐上绿色宝马车的小千金从此与先生在遥远的边陲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有影皆双。而今,他们都已做祖父母了,一家三代仍在乌鲁木齐。曾听小阿姨讲过,初到新疆时用的厕所是旱厕。所谓旱厕,就是没有水冲,由掏粪工人来掏粪的厕所,而绿屋光厕所就有大小15间,而且颜色分别为鹅黄、粉紫、翠绿等各色各异……

小阿姨常常令我想起安徒生的小人鱼!

其实,,比绿屋本身更精彩,待我慢慢写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