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念琪】门上的艾草(12.6.22)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2

每年端午时去父母家,出电梯一拐进楼道,就能望见母亲系在家。有时是系挂在防盗铁门上,有时就悬挂在门框的左上角。

看这端午的旗帜,其实也不全是艾草,而是艾草裹挟着菖蒲。因为菖蒲出落得修长,虽然与艾草同样是一身翠绿,可弹眼落睛的倒是菖蒲。今年的端午是见不到这个熟悉的画面了,母亲已住院了。那天去替母亲拿换季的衣物,眼前,仿佛是艾草浮动菖蒲点头……

多年来,门上挂艾草已成为母亲过端午的一个规定动作了。其实,她的端午节目还不止于此,另两个则是与食物有关;一是包粽子,二是腌鸭蛋。

过去,大多的上海人都是自家包粽子的。在实行计划经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端午时节,粮店就有配给的糯米供应。到改革开放后,粮食供应放开了,什么时候想包粽子都行。

母亲包白米粽赤豆粽,也包蛋黄粽肉粽。在她包的粽子里,比较讲究的是肉粽。肉要五花的,先用调料拌好腌浸着;让一块块肉红光满面地投入白花花的糯米怀抱。

相比之下,最费工夫和心思的还是腌咸蛋,一道道的程序还真是不少。先把鸭蛋洗净,再给它们进行日光浴。说晒过的蛋,腌出的蛋黄容易出油。人们判断一只咸蛋的好坏,就是看它是否出油以及出油的多少。虽然现在怕吃蛋黄容易胆固醇和血脂高,但还是希望蛋黄油多,因为这已是手艺高低好坏的标志了。

晒过的鸭蛋,要在上好的高粱酒里滚一滚,然后再放于装有盐水的坛甏中浸泡。这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盐与水的比例,以鸭蛋能浮出水面为好。浮是为了检测,末了还是要用竹篾揿蛋入水的。在那坛盐水中,还要放进花椒、高粱酒、生姜和葱。最后,将坛甏口密封,一个月后可开坛食用。

现在,这一切都随艾草而一起消失,只留存在记忆里……

不管是国定的假日还是民俗的节庆,我都是把节日看成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一个团聚的最好日子。无论你已自立门户或者还与父母住在一起,多会在这一天里,相聚在父母的身边。这时候,吃什么并不是主要的,只要是相聚和团圆。

天底下的事,岂能尽如我意。也有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身不由己,一个人独自过节。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为人子做儿女时,自己离开父母做过两年的知青。为人父时,孩子海外两年留学……

我想,此时此刻的心情,多半是对亲人的思念。因而有了王维那流传千古的诗句。事实上,每逢佳节倍思亲,不仅只在重阳时。

地球人都明白,之所以有端午,那是与祭祀先人有关联。是纪念屈原也好,是怀念曹娥和伍子胥也罢,与此同时的,更要紧的是抓紧当下。

我也想在端午的时候,在门口挂上一把艾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