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就业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北京邮电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
2014-04-12 | 阅:  转:  |  分享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

2009年12月

增刊2总第175期

作者简介:夏雨(1985-),男,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辅导员

一、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

展方向,是影响青少年成长最基本的社会因素。随

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

展,人才的造就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手段,文化育人

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高校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是

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

[1]

拥有“通信业黄埔军校”的美誉的北京邮电大学是

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

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要将北邮建设

成信息科技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就需要有一流的

校园文化提供精神支持,而建设彰显浓郁信息科

技特色的校园文化就是北邮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

趋势。

本文参照相关文献研究中对校园文化的定义

和分类,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通识文化”、“社团文化”等维度为基础,结合北邮

校园文化特色,引入了“网络文化”这一维度。通过

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北京邮电大学校园

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北邮校园文化建

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加强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特别是网络文化建设,推动北邮校园文化发

展的相应对策。

二、大学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是

在校园环境中,由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

同创造的。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以培养学生和提

高学校全员文化乃至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物质文

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保

障,以通识文化为载体,以社团文化为主体的社会

文化。

其中,优秀而各具品位和特色的校园环境设

施,属于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具有外显性和感

观性,它的表象往往给人们对一个学校以直觉的

判断。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大到校园的总

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亭、一石、一木的构筑设

计,都是物质文化的具体表象,能够反映出先进校

园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

[2]

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是

指大学的无形的精神因素,它是由大学的传统、历

史、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的品

格、气质及生命力和刨造力共同孕育的,它集中体

现一所大学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理念,反映一

所大学的追求和信念,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

北京邮电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

夏雨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北京100876)

[摘要]首先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定义、内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北京邮电大学文化特色,

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研究体系。然后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邮电大学

校园文化的现状。最后从物质文化的渗透功能,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通

识文化的教育功能,社团文化的导向功能,网络文化的创新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北京邮电

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对策与构想。

[关键词]校园文化;精神文化;网络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09)S2-0009-05

中央16号文件

颁布五周年巡礼

9

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具有隐形性和抽象

性。优秀的精神文化往往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

感染力,具有鲜明的激励作用。

[3]

大学的制度文化

主要指学校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规范和约束师生员工行为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

度、校规校纪,以及具有大众认同度的道德规范及

行为准则,是国家法纪和学校要求在校园的条文

化和规范化,制度文化是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校园

文化构成要素。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

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公约条例等。

[4]



学的通识文化又称通识课堂文化,与其他形式的

课程都是服务育人的教学实践,都是大学校园文

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识课程的目的应该能够促

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

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根本使命在于触

类旁通,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从而积

淀大学文化的深层底蕴,进而造就全面发展、敏于

探究、善于批判、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人。

[5]



何以校园各类社团组织为主体,广泛开展丰富多

彩的学术、文艺、体育、科技、娱乐等活动,让大学

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

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

华,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都属于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这些文化形态和文化层面,均属于整个高校

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

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

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作为华北地

区高校校园网总结点,其校园文化凸显出“网络”

特色,主要表现在网络硬件设施完备,网络技术先

进、应用方便,网络应用范围广阔、资源丰富,校园

BBS(北邮人论坛)成熟度高、影响力大,学生网络

行为多样(如检索、购物、博客、交流、游戏)等方

面,所以“网络文化”成为北京邮电大学校园文化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校园网络文化

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它自然而然地体现和反映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与否、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如何,校园网络文化

是传统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中的体现:1.校园网络

文化大多是对校园现实的虚拟,部分是对校园发

生的事件可能性的虚拟;2.校园网络文化促进了校

园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了

文化的跨群体交流;3.校园网络文化有效弥补了传

统校园文化同社会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真空地

带,丰富了校园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浓郁的时

代气息,使校园文化和其他社会文化保持同步。

[6]

三、北京邮电大学校园文化调研结果与

分析

为了真实地了解北邮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我们以在校学生为目标群体开展问卷调查,问卷

设计分为物质文化调查、精神文化调查、制度文化

调查、通识文化调查、社团文化调查和网络文化调

查六个部分。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

卷287份,回收率为84%。接受调查的学生专业类

型比例如下:工科37%,管理类学科33%,理科

18%,人文类学科12%;各年级分布比例如下:大

二39%,大三36%,大四6%,研究生19%。

总的来说,北邮学子秉承“厚德、博学、敬业、

乐群”的校训,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形成了“崇尚科

学、追求真理、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主流校园文

化,北邮也因此被美誉为“信息黄埔”、“实干家和

工程师的摇篮”。但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物质文化调查显示

1.大多数学生对北邮的网络建设和绿化美化

建设最为满意。对于北邮基础建设满意度调查显

示,分别有37%和24%的同学,对校园网络建设和

绿化美化建设最为满意,而文体设施和生活设施

的满意度最低。

2.大多数学生认为北邮缺少标志性建筑。有

75%的学生认为北邮缺少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标志

性建筑,其中有32%的同学认为北邮缺少北航科

技楼之类的建筑。相信建设中的北邮科技楼在竣

工后,将成为北邮新的标志性建筑物。此外,有

29%的同学则对北大未名湖比较偏爱。

同时,在学校目前标志性建筑中,有21%的同

学认为主席像和西门之间的摩尔斯码最能体现北

邮校园文化,高于教三楼(14%)和毛主席像

(12%)。而且有64%的同学能准确说出摩尔斯码

所代表的含义,说明北邮人对于摩尔斯码的认可

2009年12月

增刊2总第175期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五周年巡礼

10

度和认知度比较高。

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催人奋进,助人自

律。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健康成

长的要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

效率。

(二)精神文化调查显示

1.在校学生对校史的了解程度有限。在接受调

查的学生中,仅有38%的学生能准确说出北邮建

校和成为“211工程”项目院校的准确年份,说明北

邮人对校史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说明我校的校

史教育和普及工作有待提高。

2.在校学生对北邮的正面社会评价比较认同。

北邮的社会影响力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不断增大,

社会中的对北邮的一些正面评价,在校学生认同

度还是比较高的,约71%的学生认同“信息黄埔,

小清华”或“就业率高,薪水高,技术水平高”这样

的评价;也有29%的学生对“打工文化,毕业生都

成了IT民工”这样的评价较为认同。调查说明学

生对于北邮个性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理念认同

度较高。

3.北邮师生较好地弘扬了北邮核心文化。精神

文化作为北邮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主要体现在校

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和校风———“团结

勤奋严谨创新”上,它们是北邮办学理念的提炼

和升华,而“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更是

塑造北邮品格品位的立校之本。调查显示,约有

61%的学生认为北邮师生目前对于校训、校风和北

邮精神的执行度较好。这种执行度的进一步提高

将是凝聚师生意志、激发师生追求、振奋师生精神

的动力之源。

(三)制度文化调查显示

1.学生获取重要校内信息的途径发生变化。分

别有50%和48%的同学选择“辅导员通知”和“北

邮人论坛”是获取校内重要信息的渠道,而只有不

到14%的同学会从“校内信息主页学生布告栏”来

获取相关信息。说明学生对于北邮主页的关注度

在降低,一方面源于BBS的影响力扩大,另一方面

也源于北邮主页多年未变的风格。

2.在北邮人论坛开设职能部门版面有助于学

生与学校沟通。调查发现,有64%以上的学生认为

在论坛开设相关部门的版面,并及时解答同学们

的问题,非常有助于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以北邮邮

局为例,工作人员不仅态度和蔼可亲,而且问题反

馈及时,赢得了北邮学子的一片赞誉之声。

经过54年的发展,北邮已经建立起完备的规

章制度体系,有效地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约束师

生的行为规范。本课题中关于制度文化的调查则

聚焦“制度文化创新”,从微观层面提出部分合理

化建议,促进我校制度文化建设“以学生为本,与

时俱进”。

(四)通识文化调查显示

1.学术及人文氛围的培养是北邮校园文化建

设的重中之重。分别有57%、39%、31%的学生认为

北邮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着重于“学术及人文氛围

的培养”、“北邮精神传承”、“校风学风建设”。

2.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是北邮学生的最爱。艺术

类和社科类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分

别占32%和26%。但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开设相对

较少,以本学期校本部为例,所有93门公共选修

课中只有9门属于艺术类,仅占9.7%。

3.大部分学生希望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当问及

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时,有67%的学生认为

有必要开设《论语》等公共选修课程。北大、清华、

人大、北师、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

已经将国学通识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可见

国学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

质及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社团文化调查显示

1.北邮人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调查结果

得出,北邮83%的学生参加过社团、学生会等学生

组织。大多数(73%)学生认为参加社团能够丰富校

园文化,拓展视野,对同学成长有所裨益。

2.学生活动需要提升层次,学生组织需要扩大

影响力。约31%学生认为,北邮学生活动需要面向

社会,提升层次,如组队参与国际大专辩论赛、模

拟联合国大赛等重大赛事,这样的学生活动更贴

近于人才培养,学科应用。此外,有27%学生认为,

北邮社团组织需要扩大校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

度。“世纪讲坛”、“爱乐合唱团”、“微软技术俱乐

部”等学生组织已经起到表率作用,期待北邮能培

育出类似北大“山鹰社”这样的知名社团。

2009年12月

增刊2总第175期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五周年巡礼

11

(六)网络文化调查显示

1.校园社区网站成为北邮网络文化的典型代

表。50%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校园社区网站(如

BBS、FTP)最能体现北邮的网络文化,高出排在第

二位的学校官方网站28个百分点。可见,大学网

络文化是以高校在校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

动为主要内容,以网络为介质的网络精神创造,其

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校园贴吧、BBS、校园网等网络

媒介中的文化活动、行为特征及由其形成的校园

风气和校园精神。

[7]

2.北邮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健康向上。87%以上

的学生认为,我校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能起到“走

出象牙塔,促进交流,接触文化前沿,跟随时代潮

流,融入流行生活”的作用。通过网络可以直接接

触、参与、感知外部世界,缓解学习与工作压力,使

身心放松,充实精神生活。但同时,网络交互机制

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匿名的网络给人们的

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使大学

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很容易不受传统

文化、道德、校纪校规的约束,随意表现和宣泄个

人情绪。这就给我校提出了实行开放性思想政治

教育的新课题。

3.网络学生活动和网络课外教学活动受到欢

迎。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开展网络学生活动(48%)和

网络课外教学活动(38),来提高我校校园文化,如

举办基于网络的摄影大赛、配音大赛、设计大赛,

提供社会知名学者教授的授课视频,网上党校等。

此外,基于网络开展学生日常服务工作(如网上挂

失补办各类证件)也受到很多同学的推崇(34%)。

浓郁的信息科技氛围,培育着北邮独特的校园文

化。可以说,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已

经逐渐成为北邮校园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

分。

四、北京邮电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

实践与构想

(一)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渗透功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历史文化融入

北邮校园建筑中,大力改善育人环境。修缮一新的

科学会堂和体育馆,开工建设的学生食堂,必将大

大提高学生对“文体设施”和“生活设施”的满意

度。同时,北邮人对“摩尔斯码”的认可也印证了当

历史文化融入物质建筑中时,能够给学生传递富

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所以,要努力让教学楼和

备受期待的科技楼等标志性建筑也富含北邮历史

文化,让“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北

邮各类文体场馆、图书馆、宿舍楼以及校园的管理

中。当人们进入曾孕育众多优秀人物的北邮建筑

环境中,才更能直接感受到前人的足迹和艰辛。这

种潜在的动力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建筑物自身的

文化价值。

(二)强化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

北邮独特的建校背景和发展历史不仅代表着

学校的过去,也昭示着学校的未来,北邮的发展历

程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特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对北邮校史

资料的挖掘整理,通过进行校史展览,树立校史纪

念物,开展校史知识竞赛,生动反映学校发展历

程,增进学生对学校传统文化的认同;重视对北邮

历史上的重大节日、纪念日、重要人物开展纪念活

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努力弘扬杰出校友的优秀

品质和先进事迹;重视对校训、校风、北邮精神的

理论和实践诠释,以先进的文化和高尚的精神品

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和干劲

凝聚到学习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方面上来。

(三)提升校园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

制度是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

度安排反过来又培育和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细

致严谨的制度文化能起到约束师生行为规范的作

用,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则能起到激励师生不断

进步的作用。2008年师德先进集体——北邮邮局

的工作人员曾说,每当看到同学们在论坛上称赞

他们的服务态度时,这种自豪感就能催生出更强

的责任感。校内职能部门在BBS开设服务专版,就

是制度文化创新的很好体现。在架构学生与学校

沟通平台的同时,能有效地起到激励职能部门工

作热情,监督职能部门工作成效的作用。

(四)培育校园通识文化的教育功能

通识教育要注重使学生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

念,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同时要注意

拓宽专业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实际

2009年12月

增刊2总第175期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五周年巡礼

12

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校通识教育课

程种类中,自然科学类所占比例较大,而人文类学

科课程偏少。应适当增加艺术类、语言类等受学生

欢迎的课程数量,加强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此

外,通过讲座、课外阅读引导、社会实践等多种途

径和形式,对我校通识文化进行重视与建构,将有

助于提升北邮人的素质,继而促进并繁荣北邮校

园文化本身。

(五)深化校园社团文化的导向功能

近几年,北邮社团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社团数

量不断增加,社团类型不断丰富,学生参与热情不

断上升。这与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对社团的指导与

管理,将社团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并保证充足

的社团活动经费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北邮社团活

动的内容选择上,应侧重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学

术文化内容;社团组织应以交流实践等方式,进一

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

生动括泼的校园社团文化,营建一种浓厚的学术

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促进

大学生全面成才。

(六)凸显校园网络文化的创新功能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北邮网络文化建

设,充分发挥其创新功能:

1.加强校园网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

北邮人论坛是北邮学生浏览最多、最受欢迎的校

园网站。要对一些敏感的思想、观点进行疏导、分

析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对于社会热点

和焦点问题,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思想引导,释疑

解惑,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

进行沟通和交流。

2.结合北邮专业特色开展网络科技创新活动。

结合全国“挑战杯”竞赛活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电子设计大赛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

电脑网络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形成良好的科技

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发挥北邮网络社团的创造力。依托不同专业

背景的网络社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学生

活动。如网络辩论赛、网络摄影大赛、网络配音大

赛、网络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突破传统,创

新内容,反映时代气息。

4.提供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网络心理咨询

的隐蔽性特点,消除来访者在面对咨询时产生各

种顾虑,来访者不必再为很多隐私问题而难为情。

这样就能提高咨询效率,从更宽的层面上了解和

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五、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

要部分,它不仅实现着大学育人的基本功能,还绵

延人类文明的基因,引领社会文明。我校的校园文

化建设,正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北邮校园

文化的内容将更加系统,核心将更加突出,保障将

更加有力,载体将更加多元,特色将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孔祥云.大学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实例研究——北

京大学与清华大学[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

文,2007.

[2]左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研究[D].燕山大学

硕士研究生论文,2006.

[3]李义良.论大学校园文化的特性及构建[J].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2007,(5).

[4]贺晓文.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新时期大学生成才的关

系[D].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6.

[5]董云川,张建新.通识课程与大学文化[J].云南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6]朱星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李英,郭双利,王春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2009年12月

增刊2总第175期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五周年巡礼

13

献花(0)
+1
(本文系就业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