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 - 名人佳作高小华之《彝家风情》

 愚雅轩 2014-04-13

  
 

油画 - 名人佳作高小华之《彝家风情》

 
 
 
高小华
     1983年春,高小华随马帮进入到凉山腹地的布拖,希望深入生活本质,表现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反叛“文革”以来艺术上的“假、大、空”。在布拖这个偏远之地,他找到了保存最完整的彝族文化。

   “在那里,彝人的每一张脸都充满了质感,让人感受到时间对生命的刻画并留下历史的痕迹。”高小华说。在那段时间里,他曾多次深入布拖,与当地彝人同吃同住,把握布拖人的神韵。在他的作品《布拖人》组画中,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凉山彝族身上的五味——“汗味、烟味、酒味、油味、土味”。

  1986年,高小华带着《布拖人》组画来到美国,给西方艺术界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但是,在展览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很多西方人并不清楚他所表现的是什么民族。“常常有人问我,是藏族吗?是印第安人吗?”这种误解让高小华意识到,艺术并不仅仅是对表象的描摹,如果有志于发掘彝族题材,就要对彝族的历史、民俗、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深入的了解。

  为此,他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彝族的历史和文化,并多次重返布拖,继续深入观察当地彝族的生活。他对彝族妇女的服饰尤为关注,将其视为理解彝族文化的密码,潜心研究。他还充分吸收了西方古典油画大师的经验和技巧,继续创作了一系列彝族题材作品,其中《暖冬》获美国CAC第89届艺术大奖赛金牌。他的绘画风格也从早期的凝重转向恬静与唯美。

  高小华 1998年作 母与子
 《草地》
 《暖冬》布面油画 78×215cm  1998年
 《手拿木鸟的姑娘》
 初雪
 缝纫
 
 高小华 1988年作 回家1
 高小华 1989年作 布托老人
 高小华 1989年作 伞下的女子
 高小华 1990年作 背玉米的姑娘
 高小华 布拖人组画
 高小华 初夏 1990
 高小华 冒着风雪前行 1990年作
 高小华 1989年作 雨中行
 高小华,雪中行
  母与子
 马帮过
 小店
 高小华 凝望
 高小华 秋花 木板
 
 

肖像画系列

 
  高小华 2006年作 母女
 《大山学子》
 《昔日火把节的皇后》板面油画
 大卫与棒棒 2002年作
 高小华 1985年作 布拖女肖像 (彝族少女)
 高小华 1987年作 美国亚太博物馆馆长
高小华 彝族姑娘 
 高小华陈列作品《手拿木鸟的姑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