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念琪】泡泡糖(13.6.9)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啪”,“啪”,一阵此起彼伏的声响。嘴撅起,头微仰,从上下嘴唇的缝隙里,一线白色渐渐冒了出来,一个白色泡泡慢慢从小变大。随着“啪”的一声,泡泡破了,就像破的气球残片,耷拉在嘴角。接着,舌头如蛇信子般的把破泡收入嘴里,开始新一轮嚼咬,酝酿着下一个泡泡。

上海小囡多是会吹泡泡的,不会是要被笑话的。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多是能买到的,泡泡糖是孩子们欢喜的零食。客居杭州时,上海的泡泡糖很受邻居小朋友欢迎,一派送,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然后还有送后服务,教他们怎么吹泡泡。

长扁的白色泡泡糖放进嘴里,先嚼得柔软,用舌头顶在上颚后;再弄得扁平,越薄越好,但不能弄破。把泡泡糖整得扁、平、薄后,就可进入吹的阶段。

用舌头把扁平的泡泡糖上下紧贴住上下颚内,就如贴了一张纸。然后,用舌头抵住泡泡糖中间,从上下排牙中间的缝隙往外一点点顶推出去,边推边吹气。于是,泡慢慢大起来,糖体吹成了皮膜泡,直到破了为止。

我们是什么时候与泡泡糖握手?它问世在1928年,登记泡泡糖化学式专利是费城Dubble Bubble公司的吉尔伯特B.马斯廷Sr。可是,从1960年后,该公司称实际发明人是会计沃尔特·迪默,泡泡糖这个名字Dubble Bubble(泡泡)也是出自他的发明。其实,雏形在1906年就已露面,可那时并不被看好。不仅是它的香味不讨人欢喜,更主要是吹出的泡泡会粘在嘴唇上,这就不好玩。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这般模样的泡泡糖。它的黏性比一般口香糖高,因用树胶脂等加强了皮膜的强度,所以更易吹泡泡而不易粘在皮肤或衣服上。

有专家说,世界上最早的泡泡糖出现在公元3世纪。发明人是玛雅民族某个无名者,在今墨西哥附近的犹达丹岛。他们把树上采下的乳胶,与蜂蜜和甘蔗汁等调成一种软状胶糖。咬嚼起来是有弹性、不溶化,能吹泡泡。

我吃的泡泡糖,主要是益民食品一厂或是天山回民食品厂的产品。从外观来看,这两家泡泡糖如同双胞胎,一条条长长扁扁的,糖纸颜色皆为暗红和本白两色;图案都是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嘴里吹着个大泡泡。仔细一瞧是商标不同,益民一厂的光明牌LOGO是火炬,而四角菱形是天山的。在糖纸上,印着天山厂全名;而益民一厂是大厂腔调浓,没有厂名,只有“中国上海”四个字。

买泡泡糖,有几根一买的,也有买一盒的。那时,只要2分一根;而现在网上出售那时泡泡糖的糖纸头,也要五六元一张。

那时,有的孩子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糖纸包起来,舍不得丢了,打算以后再吃。也有是半根半根吃,哪像现在,生怕泡泡吹不大,二三根一起塞进嘴,像烧柴一样。

后来,上海产的泡泡糖不见了,倒是海外来的“大大”(TaTa)泡泡糖铺天盖地,还出了个长达1.2米的“大大卷”,扁长的一长卷,像电线盘在盒里。吃时撤下一块,长短随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