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IPOD,没有PSP,也没有蔡康永温和地碎着嘴的年代里,这座城市里靠谱青年最向往而热衷的所在,便是东宫、西宫、市宫,或者散落在各区的工人俱乐部。 他们一生中最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本市的工人文化宫里总是回响着吉他与萨克斯的悠扬乐声,洒满阳光的湖面上一池笑语,旱冰场与街机房里则挤满了这个城市里最为时髦的男女。而上海靠谱青年王志文,彼时还蜗居在普陀区,头发并不似现在这样如一枚鸟窝,在市工人文化宫的话剧团里努力追赶他崇高的艺术理想。 那样的时光,是最好的时光。繁华美丽如烟云,积攒在心头,摇摇欲堕,像一滴胭脂泪。 时值今日,25岁的靠谱青年们毅然决然地奔外滩18号与“南西”而去。那些35岁的靠谱青年们早已成为城市中产的中坚力量。而王志文,多年来一直称得上国内男演员“一哥”,却完完全全地像了北京人。一切关于东宫西宫的盛世故事,只保留在他们记忆中最柔软的地带。偶尔说起来,眉梢眼角必漾起一抹微笑。 现在,东宫吸纳了上亿元资金改造,已然不复记忆中的模样。而西宫,却出人意料地成为十几岁少年男女热爱的地方。那里街市繁华,花10元钱可以在滚轴溜冰场消磨整天,或者在香港庙街式的小铺里做两手指甲。不远处一座风格颇似七浦路的服装礼品市场,亦巴巴地冠上了“新西宫”的名头招徕顾客。十几岁的小朋友涂抹了满墙涂鸦,偶像郭敬明酷酷的海报,则冷冷地在玻璃窗里斜睨。 多年以后,当他们长成为靠谱青年,有关东宫西宫的往事,或者也能博来那样温暖的微笑吧。
西宫·欢笑
西宫主楼的磨石子地板,几乎已经踩出了脚印。 当年这里极盛时,一天能拥入两三万人。人潮汹涌,不能移步。 管理滚轴溜冰场的潘经理,清楚地记得这里取代原来露天旱冰场开张的时间,是1998年4月25日。此前的旱冰场上,潇洒来去的尽是些大背头、格子西裤的时髦青年。所谓的飞仔也不是没有,但正如《青红》里仓库舞会里的那些“飞仔”一样,风头最劲的那位也许能把猫王打扮仿得维妙维肖,却也会心惊肉跳地揪来一名生理卫生课学得最好的“小弟”,问“牵手会不会让她怀孕”。 当年的“飞仔”们如今一部分从良成了城市中坚,另一部分成为铜川路的水产大户,闲下来也会把儿子打得满地跑,“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像老爸一样卖大闸蟹!” 现下的室内滚轴溜冰场依然生意兴隆,周末需要排队。而隔壁的游戏机房正在装修,据说是被香港人看中,要开一间新的街机房,之前那些老掉牙的跳舞机沙包机早就被清理一空。早个10年,本市著名游戏机房南梦宫一个游戏牌子两块钱,西宫便也迅速地引进了时髦街机,一个牌子只卖几毛钱,多买还能再便宜。小朋友们课余时间便在此苦练舞技,练完了再打扮一新去市中心的街机房秀。 而西宫多年来的保留节目划船,至今在春秋季时仍需排队。管船的张师傅是老西宫职工,现在也背上了盈利指标,所以西宫的小剧场因为朽坏了地板拆除时,他巴巴地捡来了三排椅子钉在候船区,以便顾客休息得尽兴。 那些椅子蒙着猩红呢绒的套面,坐上去软而厚实,当年怕也是极受人欢迎,荣光一时。
西宫·舞台
逝去的年代里,每个地方都有“长”。派出所有所长,工厂有厂长,但是文化宫不能叫“宫长”吧?于是改称宫主任。 西宫现在的宫主任,当年第一次来西宫,便是作为少年文艺骨干在小剧场的舞台上表演。现在他主抓西宫下属的演艺中心,从演出策划、导演到搭台舞美一手包,“一年几百块的演出也接,一场下来只赚几十块。”而到去年,一年他们已经开始做万科周年庆演出这样的大企业活动,“做了150几万来!”聊到一半,两名正当盛年的正副宫主任开始算今年账上还留了点节余,每个职工年终能小发一笔钱,表情欣慰而骄傲,像除夕夜里围着火炉守岁的长辈。 西宫至今仍一直在办规模宏大的职工文化节,而演艺中心还添置了成百上千件戏服,现下哪里有演出,都跑去那里租借戏服,也算是无心插柳。
新东宫
位于平凉路的沪东工人文化宫,内院里立着一块大石上刻着三字:"新东宫"。 的确是要叫新东宫了,经过巨资改造,这里已让人几乎回忆不起少年时代的往昔。健身中心、培训中心的牌子挂得满满当当,甚至开出了一间麦当劳,停车场照样要价10块钱。揪住保安问以前地下室的游戏机房现可安好,保安摇摇头。又误以为我们是要来租旺铺的,便友善提醒一句:"生意很好,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租不到了。" 到底还是保留了一个花园,凉阁里票友的琴声历历在耳,假山洞里两只肥胖的野猫钻出来,洞口不知有哪位好心人留下了一盘猫粮。
新西宫
东新路上的新西宫服饰礼品市场,其实与西宫并无瓜葛。为了这个"新西宫"的名号,西宫当年还打起了官司,无奈"西宫"二字并未注册,最后只得作罢。 虽然郭敬明的大头招贴挂在小铺的玻璃窗里,他却自称已经过了逛新西宫的年纪,"妖蛾子的小朋友们都喜欢逛那里。"这里的墙面好像情人墙,小情侣们纷纷用涂改液留书纪念。四楼的大头贴照相馆竞争激烈,照一版,只需5块钱。 小铺老板们也有相当多的"妖蛾子",据说是因为最近学生大考,"妖蛾子"们乐得睡懒觉,到下午一两点钟还有很多铺位没有开。有位铺主黄小姐看起来不知有否到20岁,居然还有逛店的小朋友讨价还价口不择言,赶着叫她"阿姨"。她说有两遭赵静怡也来闲逛,开始还坚称自己"只是长得像赵静怡",后来才羞赧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