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彪】心中长驻的电影节(06.6.6)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照常来临,它也算是上海人向全世界证明“海派精神”的一块品牌,诸多媒体把它称作是“影迷的节日”。其实,这个电影节对于真正喜欢电影的人来说,未必是那么重大的一场狂欢,但它确实已经在这座城市里拥有不可缺失的意义,与城市形象无关,也与电影文化无关,而是在许多上海人的心目中,电影节是关于我们的生活以及成长的一种特殊的纪念形式。就好像那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不会兴致勃勃从头看到尾,也不再那么介意它是否真的精彩,只是到了那个时间,我们不会忘记它犹如不会忘记自己。
  上个世纪末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那是真正的节日。会有很多的人挤在排片表前,仿佛面临重大抉择,当时的资讯不及现在发达,所以那些被挑选来的电影大多人们一无所知,于是,许多人就以类似填写高考志愿的态度反复斟酌,还有人买了排片表,很慎重地分析、判断、统筹着,用笔勾出那些决定观看的电影,他们会为忍痛放弃而惋惜,也会为喜逢心仪之作而狂喜。当掏出半个月的工资买下一堆电影票之后,就开始了兴奋的电影之旅,他们的旅行还不能违背上班与上学,有时坐公交车一天赶几个影院,包里放了便宜的矿泉水和面包,又饿又累,只盼坐进电影院灯一下子都暗去电影开场的时候,从那一刻起,每个人都有一百分钟到另一个世界里去走一走,谁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有人想得穿,即便风景很乏味,也能躺在里面打个盹儿。睡醒了正好散场,跑到电影院外面坐一会抽支烟,看看人群,静静等待下一个开场。人的内心在短短的时光里产生了说不明的游离感,因为他们在两种现实之间穿梭。
  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人会换公车啃面包地去电影节,毕竟生活不同以往,太多优秀的电影可以通过DVD一睹为快,而不菲的票价早已为看电影设立了一道栅栏,不仅从财力上,也从精神气质上圈出了一群“看电影的人”,他们通常看惯的是进口大片,但并不对电影节上看到的电影很有所谓。
  可依然有人难以割舍这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节,他们中有的人在过往的电影节里邂逅了终有一散的爱情,如今也许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去看一部《回归》;有的人已经收藏了成千张DVD并扬言不买一张电影节的票子,但也许会在电影节期间,独自到影城周围遛一遛,想念一下曾经在里面遇到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