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之一是寻找上海的特色小店,然后报道出来,节假日亦不例外。对于我来说,上海有意思的小店铺并不太多,可以逛的街很少。当然,有特色的酒吧和咖啡馆不少。我的杭州朋友不同意我的这一观点。对他来说,上海是个有许多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杭州来的朋友总是很惊讶,不是惊讶于上海的繁华,而是上海有许多繁华的地域,除了市中心的淮海路、东西南京路、中山公园、徐家汇,连五角场的夜晚都无比热闹。 可是又怎样呢?上海的商厦与购物街,基本上就是“拷贝不走样”的商业现实版。除了几家昂贵的顶级商场,其余的都是不断重复的品牌专柜专卖,无论跨越多少地界,冲破重重红绿灯封锁,能够购买到的不过还是那几个品牌、那几款产品。对于我来说,到这些商业中心,那就不叫逛街,那叫采购,是完全被动的,就像每周一次到超市的例行采购一样。 所以如果一定要选择逛街的话,我还是喜欢到泰康路、复兴路、安福路、进贤路或者别的小马路去溜达。偶尔发现一家店铺,就算只有亭子间大,只有一两件货品新奇有趣,那种意外之喜还是让人感觉到值得。如果能发现好吃又不昂贵的甜品店,那就真是一大收获。这种发现的乐趣有点像猎人在林子里寻觅猎物,是小时候逛街时常能感受到,如今在上海却逐渐丢失了。 或者也有,那是对于许多更好更贵更有经验的品牌而言。一些国际性的时装品牌虽然门店众多,但是你会发现,各家门店陈列的货品并不一样,因为许多店长负责制的店铺中,门店所有的服装配饰都由店长决定。店长在全线产品中选择决定哪些货品在自己的门店中陈列出售。店长的品位决定了门店的风格。不过,这种风格化要求极高的店铺管理方式在上海只是起步。也许有一天,在上海,品牌是全球化了,但风格还是地域化的,逛街就再不是“被逛街”,又会变成一桩真正赏心悦目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