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化石巨骨舌鱼(象鱼)

 文辉一壶春茶 2014-04-14
 活化石巨骨舌鱼(象鱼)
    巨骨舌鱼是亚马逊河中最大的鱼,体长可达六米,全身覆盖鳞甲,它的肌肉是鱼类家族中最强的一种,它的食物有各种鱼类(包括食人鱼)、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等。由于过度捕捞,巨骨舌鱼已经濒临灭绝,在二十世纪,就有人吃巨骨舌鱼,当时这种鱼被称为“亚马逊鳕鱼”。
 
 随着鱼体的成长,体后半部的鳞片外边缘会渐渐变成鲜红色带纹。不过它可不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海象,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鳞淡水鱼之一。
 
 
 
 

 
圭亚那的埃塞奎博河,英国钓鱼高手史蒂夫·托维森和当地一名渔民抱着一条巨大的野生巨滑舌鱼,重量估计可达到113公斤。
 
 
 
 
 
 
 
活化石巨滑舌鱼体型世界最大 巴西准一年捕杀一次。
 
 
 
 
 
 
 
 
 
  
 
 

象鱼(骨舌鱼

巨骨舌鱼在观赏鱼中被称为象鱼或海象,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体长可达2-6米。体形巨大,长形,前部筒形,后部稍侧扁。头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口大,无须,舌上有坚固发达的牙齿。鳔四周富有血管,内呈蜂窝状,常有特殊的鳃上器。鳞片大且硬,呈嵌镶状。背鳍和臀鳍位于体的后部,互为相对。胸鳍位低。腹鳍位腹部之后。尾鳍圆形。体灰绿色,背部青色如同金属质感,体侧颜色为古铜色,腹部颜色较淡,尾鳍及体后部红色,鳞片边缘显出鲜艳的红色。

象鱼属于骨舌鱼科中的最大成员,同属于此科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龙鱼家族。骨舌鱼科鱼类属于残存的古生淡水鱼类,据推测最早出现于一亿年前,由于舌中有长出硬骨牙齿,此类的鱼被称为骨舌鱼。类属于辐鳍鱼纲真骨鱼部骨舌鱼分部骨舌鱼目(Osteoglossiformes)骨舌鱼亚目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学名为Arapaima gigas,是分布在热带的大型淡水鱼。此类的化石在北美洲和欧洲有发现,因此得知在很早的时候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鳔具有和肺一样的功能,也有和肺鱼相似的原始特征。

象鱼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广大范围,常见于巴西、秘鲁的亚马逊河流域,以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逊水系的支流中。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偶尔也捕食两栖类、鸟类和其他小型动物。象鱼常潜伏在水面障碍物下,伺机张开巨口吞食猎物。象鱼的口部呈喇叭状,攻击猎物时口部伸缩速度极快,以巨大的水流将猎物吸入口中,再用坚硬而布满锉刀般牙齿的骨状舌将猎物粉碎后吞下。象鱼由于体型庞大性情凶猛,又兼采用伏击的战术,故而成为亚马逊最成功的掠食性鱼类之一,甚至是水中狼族食人鱼的主要天敌之一。当象鱼长到2.5米以上后,在自然界就再无天敌,其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大。在部分极原始流域,甚至有体长超过6米的巨型个体存在。

象鱼主要栖息在水流缓慢的流域,甚至能在含氧量很低的水域生存。它具有巨大的气囊,这种气囊是由肺叶的组织构成,可以充当附加的呼吸器。在每年旱季来临时,河水流速减缓,含氧量降低,象鱼需要不时浮上水面吞咽空气。体型越大,到水面换气的间隔时间就越长,南美有经验的渔夫据此就能判断巨骨舌鱼的体型大小,据说每隔15分钟浮出的个体全长大致都在1.5米左右,超过两米的个体则可在水下停留20-30分钟。和其他大型掠食性鱼类一样,象鱼也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大小依鱼的体格而定,一般来说大约为直径100-200米的圆形范围。

象鱼在亚马逊雨季时期浅滩水域产卵。一至五月为产卵期,约16万个卵分数次产下。卵约5天就可孵化。此时雄鱼的尾部变成鲜红色,保护卵及照顾刚刚孵化的幼鱼是雄鱼的责任。幼鱼常围绕着雄鱼的头紧随周围寻求庇护。雄鱼护幼发育达2-3个月,等幼鱼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象鱼的稚鱼常集群活动,排列成密度很高的鱼墙共同进退猎取水中的微小生物,待长至稍大后逐渐转为小群体掠食性生活。

象鱼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平均每条象鱼有70公斤的鱼肉,被视作当地重要的食物来源。另外,在南美洲象鱼的舌头被用来做成锉子打磨工具,鳞片大且硬,可磨成爪刀。南美原住民还将象鱼的舌头磨成粉末,同瓜拿纳一起混水喝下去,据说能杀死蛔虫。

象鱼在亚马逊河当地被当作食用鱼而滥捕,由于过度捕捞,体长超过4米的象鱼目前已是亚马逊河最难寻找的鱼类之一,较大的个体更难见到,已经列入世界濒危物种保护公约附录。巴西政府也已经将体长超过1.5米的象鱼列入禁捕名单。由于其巨大的身躯和令人惊叹的力量,象鱼也成为全世界钓客的梦幻鱼种,这种鱼上钩后虽然不跳出水面,但其摆动身躯和剧烈翻滚的惊人的力量足以掀翻小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