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长江》影评教学资料汇编

 风虎神韵114 2014-04-14

《再说长江》影评教学资料汇编  

2007-12-12 09:  分类: 2008年我教影评

《再说长江》影评

《再说长江》是央视于2004年8月开始拍摄,历时两年行走在万里长江之上,飞跃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打造的一部极具历史厚重感的记录片。

这部大型电视记录片,有着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用搞清摄象机记录了长江源头的最新形象

第一次用直升机航摄记录了海拔5800米的长江之源

第一次运用真实再现和动画全程演绎长江文明的源头

第一次用高清动画和卫星战线长江生命的脉络

可以说,这些第一次不仅让我们享受了一次视觉盛宴,更加反映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变。

第一章:大江巨变

《再说长江》的开篇是将现在的长江与20年前《话说长江》中的大江及其沿岸、人民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20年间沧海桑田的变化。

《再说长江》与其他记录片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它的比较手法的广泛运用。而它之所以可以将比较手法运用得这般淋漓尽致,那是因为在它之前的20年,先进的中国电视人就已经创造了一部同样伟大的记录片《话说长江》。此次的《再说长江》的拍摄,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再创作。先人的模式与手法,给了《再说长江》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组镜头是按照20年前《话说长江》的模式和角度拍摄的,将这些镜头与20年前的进行对比,不用过多的言语,受众自然可以看到长江甚至中国20年见的巨大变迁。这是《再说长江》一个独特的优势,但如果运用得不好,也有可能变成其劣势。20年前的《话说长江》已深入人心,要怎样跳出那固定模式,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怎样再一次调动更为挑剔的受众的胃口,创造收视奇迹,亦成为了《再说长江》的难点。这也许就是世间的辨证吧。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再说长江》跳出了20年前的圈子,在与过去的简单对比之上,运用了新的科技,渗透了新的内涵,寄予了新的希望。片中将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作川剧中的变脸。这一比喻既形象地展示了沧海桑田的改变,又将当地的人文内涵孕育其中,既准确又诙谐,既浓厚又通俗,值得借鉴。

本片的声音采用的是解说加同期声的混音模式。这样,就既有解说的清晰感,又有同期声的真实感。特别是其丰富的背景音乐,在不同的主题处出现,在镜头记录20年前三峡小孩子时是活泼跳跃,在追溯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冰川是是那般神秘的原生态民歌,在描绘长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是混重的音乐,各种音效巧妙地合在一起,宛若天成,既呼应着主题,又给记录片增添了几分艺术感。

镜头中好几处出现了流云这一景象。该片的编导将历史的变迁寄托在这一景象之上。使20年的历史变化的厚重感用动态的形象化景物表现出来,使受众仿佛在亲身感受这变化,这一手法运用在此处恰当好处。

第二章:重上江源

长江发源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冰山,海拔5800米的姜根迪如的陀陀河,它拥有世界大河海拔最高的源头。陀陀河与当曲、楚马尔河汇成通天河。这是这一章留给我们的知识。本章运用了大量视野开阔的远景和高科技的航摄,力图给受众一种宏伟辽阔的视觉感受,体现出长江作为中国母亲河之宏伟壮丽。

在重上江源之前,本片先向受众呈现了两个细节。一个是摄制组在途中的惊险遭遇。反复出现的高原反应;车辆经常陷于冻土之中,需要人力去推;物资陷于湍急的水流之中,人们顾不得零度以下的低温,奋不顾身的抢救;在高原的第一个夜晚,大雪漫天飞舞,雪压在帐篷上,帐篷内的人随时有窒息的危险。特别有这么一个镜头:特写工作人员艰难的脚步,背景音乐是极其缓慢、沉重的呼吸,解说词说仿佛每一次呼吸都是最后的一次呼吸……凡此种种,只是摄制组工作生活的小小折射,却让受众看的如此提心吊胆,为每一个工作人员捏一把冷汗,也真实地说明了《再说长江》这一精神财富的来之不易,这也是记录片的厚重所在。

另外一个细节是描述高原上各种稀有的生物以及高原上布杂玉一家人的生活。布杂玉一家是长江恩泽的第一户人家,他们长久生活在这现有人烟的高原,生活方式很原始,但也其乐融融,与高原常年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就像解说词写的:在这里,他们才是生命的主人,我们只是一群过客。

《再说长江》中有一个冰山滴水的镜头反复出现。这正是长江的生命之源,它滴出了长江源头的不同凡响的名字,滴出了千百年的探索,也滴出了母亲河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感。

《再说长江》的解说词很有意思。它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以及通俗诙谐的语言,将原本学术性很强,原本很枯燥的理论变得很大众化,就像在本章中,描绘长江的辫状水系时,解说词说:长江就像孩子流出冰川,在大地上放纵自己的身躯……。聆听这种解说词,受众就如同在欣赏一篇篇长篇电视散文,非常容易接受和记忆。这是别的记录片很少做到的。

《再说长江》解说李易:重庆美女印象最深刻 “我可没什么风格,不是谦虚,只是不想把自己的路子局限得太窄,只要是成熟的中年男声我都可以表现。所以,我是‘万金油’型的,配抒情的也行,配气宇轩昂的也没问题,配神经兮兮的也不差。圈里人都说‘李易好使,什么都能来’。”这是李易一语惊人的开场白。 如果你看过《环球影视》、《周恩来外交风云》、《改革开放二十年》、《孙子兵法》或者德芙巧克力广告更或者今年世界杯广告的画外音等等,一定会被解说人充满时尚感浑厚的声音完全吸引。8日晚上10点,从早忙到晚的李易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说起《话说长江》,李易说大学生时代自己曾经为《话说长江》工作组打过杂。干一些为来信观众寄回信的工作,没想到20年后成为《再说长江》的解说人。 提及老前辈陈铎,李易充满敬佩,“当年万人空巷收看《话说长江》的盛况我经历过。到现在我还常常唱起《长江之歌》。陈铎老师的解说曾经一度感染着我,那时候就是一股民族振奋的精神。”时隔20年,李易从当年《话说长江》的观众变成《再说长江》的解说。他用更加自然、时尚、亲近的声音解说了这部自己很喜欢的纪实片。“新版的《长江之歌》更富现代感,加之画面唯美,比如高天流云等等,在解说中都刺激着我的神经。” 李易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空中飞来飞去,无法亲历长江,所以感谢《再说长江》让他了解长江沿岸的人文地理。对于重庆的解说,李易认为印象最深刻的是重庆的美女,“当我看到重庆女孩自信的笑脸时,我就知道这是个多么不一样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