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乃珊| 我的“蜗居”生活(10.4.11)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4

我的“蜗居”体验曾经也有好几年了。因为家庭的出身,我先生家在那个年代被扫地出门,本来想等运动后期,政府可能给一个说法的时候才办婚事,但是好像这种盼望很遥远,便只好在那十四平方还是假三层楼,朝南的一角的屋顶斜切下来,人站不直的房间“蜗居”。幸好整条愚园路都是好房子,我们被迁入的房子倒还属钢窗蜡地、煤卫双全,这是当时住宅条件好的标准。房管所还每季度来免费打蜡呢,只是卫生间是公用的,特别在每天早上,必须“高度警惕”,一听到卫生间门打开,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占领,否则将被其他住户占领了,弄不好会上班迟到的。

因为是公用,脸盆毛巾肥皂等只能搁在房间里。区区十四平方还要去掉一个斜顶,放一张双人床已显十分拥挤,大橱根本搬不进,房间正中还要放一张方桌四把椅子,铺铺满满,这里还是全家的会客室和饭厅。为了让家尽可能舒服点,我们绞尽脑汁!家具是无法再添置了,当时也没什么好家具,只好在软件上做功夫,窗帘、桌布和床罩,都是紫色系列,我喜欢紫色。连落地灯灯罩,也是浅紫色的。所谓落地灯,其实是山寨版,用细号水管磨光后漆上乳白色,再套上百褶裙一样蓬开的灯罩,也是山寨版自制的,灯一亮,还真有点情调呢。上海人就是有“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山寨精神。

有一阵市面上到处有售硬塑料流线型椅子。我买了四把,各为大红、青莲、鹅黄和乳白色的,围着铺着紫色图案的方桌一圈,顿时全室活泼亮丽起来。可能那时生活缺乏色彩,也可能小房间适宜鲜艳的色彩!我的同事来做客,还称赞不已。可见,室雅何需大!

因为厨房在楼下,便把煤气灶搬到我们三楼的过道上。这倒好,热辣辣的饭菜直接从炉灶上到饭桌上。到了冬天,还可以把煤气灶的“乌龟壳”(煤气灶的灶心)移到饭桌上吃“司盖亚盖”。那几年的冬天好像特别阴冷,我们就把煤气灶心留在房间里,炖赤豆汤、火腿粥,周围加上一圈铁丝栏为女儿捂尿布。因为房间小,很快就温暖如春。每逢下班回来推开房门,只看到玻璃窗上的冰霜结得满满的,房间里只需穿一件毛衣就可以了,令人不禁由衷地唱起HomeSweethome。当然,这样做法有点危险,但那时也不顾不上这么多了。

正如俗话所说“上苍给你关上一道门,又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被迁入的这户人家,原来一栋两开间三层楼,是上海会计界泰斗诸尚一先生的私宅。他家的住房被压缩到二楼一层,三楼两间和二楼亭子间就被我们家“占据”了,一楼也被塞进另一家扫地出门的资本家。我很怀念与尚公一家做邻居的日子,虽身处逆境,二楼仍常会爆出尚公豪爽的笑声。那时我还在中学任教,已经非常喜欢阅读文史类的书。尚公作为历届市政协委员,虽然家产尽殆,竟然奇迹般的保留下较完整的文史资料和一些珍贵的旧书。我常常下去向他借书,顺便与尚公聊天,听他讲述他少小时的种种趣闻。我今天之所以还能写一些关于老上海的文字,除了我的家庭背景以外,还得拜谢与尚公做邻居的那段“蜗居”生活。

尚公诙谐乐观,我称他为“诸家伯伯”,因我平时语速较快,每次在楼梯或后门遇到尚公,不及开口向他问候,他总要用手掌为我打拍子:“慢,再慢点,否则诸家伯伯就要变成猪八戒了。 ”那个年代,很多人出门上班都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回来,诸伯母每天总是抱着孙子,忧心忡忡地将丈夫送出后门口,尚公就会不时说着笑话故作轻松。一次我正好与尚公同时出门上班,随口说了一句 “这个天阴阴的,不知会不会下雨? ”尚公就在边上回答:“不会的,因为我的背脊上是精干百燥的。 ”上班前他总是要亲亲小孙子,再亲亲自己的太太,厨房公用总有人进进出出,他就诙谐地说:“我弄错了,本来是亲孙子的,怎么亲到老太婆脸上了。 ”尚公的乐观也感染了我们。尚公好学不倦,家中连书桌都抄掉了,他就坐在藤椅上,在把手上搁块洗衣板作书桌。改革开放初期,尚公众多著作,就是在这块洗衣板上写出来的。

我至今在仓库里还保留着一套那个年代生产的卧室家具,当年家具都要半夜去排队,我们这套是用三百多张“侨汇券”才买到的。有人劝我这种三夹板蹩脚家具还留着做什么,处理掉算了,我却认为这也是历史。可能当时上海新婚夫妇大多属 “蜗居”,家具做得特别袖珍,所以那个双人床只有四尺,写字台比缝纫机大不了多少,与之相配的还有一架 “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五斗柜上放着领袖像呈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新房特征。如今上海人申请 “经适房”的标准是人均十四平方米,从中可以看出三十年来上海民生的进步。后来,我先生家落实政策,搬离这间十四平方蜗居时我还真有点依依不舍。在最困难最无望的日子,我们和尚公一家守望相助,共度时艰迎来了共同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