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勉| 阅读外滩(11.2.12)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4

外滩很近,黄浦江畔,十里之外;外滩很远,那里是中国的骄傲,亚洲的明珠。上海因外滩而立,外滩和上海一样闻名。上海的外滩,即使想起也是活色生香,即使读来也会口舌生香。

我不能说清外滩的第一座西方建筑究竟是何时落成的,就如同是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一般,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神奇地矗立起来了。先是星罗棋布地分散着,终于汇集成了逶迤蜿蜒的建筑带。各国建筑虽然无声静穆,却成了浦江之畔最风情万种的风景。各国的商船来了,船员在这里留下身穿海魂衫的身影;奔赴十里洋场闯天下的青年来了,在这里留下桀骜不驯的笑容;人民军队来了,曾经浴血奋战的钢铁战士又回到了当初纯朴憨实的模样。时光匆匆流转,春去秋来,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永恒的背景。它们被挂在美国南方的老宅里、法国贵族的府邸里,抑或是中国乡间随处可见的砖石小屋里。无论上海如何改变,这里便是所有人记忆里固执坚守的上海。

有人说黄浦江是一条镂金嵌玉的腰带,我却坚定地认为她是一条不偏不倚的分割线。二十世纪以前,她的西面是妖娆繁华的十里洋场,东面却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滩涂。其时,江的彼岸天正蓝,水正清,间或还有海鸟飞过,双翼下带起一片疾风。二十一世纪以后,浦江的东面便已不复当年的场景了。三年一觉扬州梦,待到梦醒时分,恍惚已分不清自己是身处曼哈顿还是东京了。上海的明信片上印上了新天地的摩登画面,电视宣传片里满是灯火璀璨、五光十色的摩天高楼,连上海香烟盒上都印上了陆家嘴的身影。外滩仿佛是不甘老去的贵妇,用骄傲支撑起自己的身躯与精神。待到后起之秀走到台前,她留下的是不会佝偻的高贵背影了。

含辛茹苦、在动荡年代里依旧固执地坚守着上海的气派与骄傲的外滩是不甘心被野心勃勃的后起之秀所打败的。面对着惨淡的现实,她只是定一定神,缓一口气,便进入了自己水静流深的蛰伏期。外滩从不会垂垂老矣,她只不过是被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双鬓。陆家嘴的辉煌中她风骨依旧,新天地的繁华里,她还是气定神闲,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是她眼中的风景,世博场馆的建设也让她怦然心动。

在别人忙着旧貌换新颜的时候,她潜下心来修路、造桥、铺高架。别人将精力用在面子上的时候,她悄悄地却将内里焕然一新。为了生计,有人疲于奔命,有人则放下了身段。百乐门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因为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国际饭店敛尽了一身的傲气。而外滩却不为所动,她的珍贵就在于德高望重的老建筑以及矜持优雅的个性,个中道理,也只有繁花落尽的美人才懂。

2010年的外滩,又一次被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了。华服美衣是为她度身定制的出场礼服,美酒佳肴则是对于重新归位的庆贺。外滩的百年智慧又一次显现出来了。她不像《色戒》里冒冒失失、故作风情的女学生王佳芝,而犹如那个在牌桌后头运筹帷幄的易太太。陆家嘴、新天地可以雄心勃勃,外滩还是风华绝代的外滩。

引进品牌,外滩不鲁莽、不冒进,能够在这里登堂入室的全部是有着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一线品牌。一针一线的精致手工、一丝不苟的奢华材质以及尊贵独有的定制服务,低调的奢华,才能与外滩相得益彰。外滩五号静静地藏在老洋房的深处,走近了,才能够感受到她炙热的温度。这是外滩所要的温度,恰到好处、深藏不露。坐在外滩五号的露台上享用晚餐,仿佛是经典电影桥段的重演。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看客们一不小心便融入了外滩的长卷里,成了旁人艳羡的对象了。半岛酒店是外滩的新建筑了,在街角的转弯处偶遇,第一眼甚至没认出眼前便是声名在外的半岛酒店。但好品质与好服务却是一脉相承的。引用一句香港街知巷闻的名言 “如果住不起半岛酒店,那就来这里喝一杯下午茶吧。”在半岛酒店的西餐厅里品一杯地道的咖啡,用三层点心塔里琳琅满目的甜点填满自己的胃。耳畔是悠悠萨克斯的回响,落地玻璃窗外则是面目一新的新上海。

外滩重新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她有着永生的魅力。热爱外滩的理由,并不是哪一幢具体的建筑,而是那摩肩接踵、中西合璧的视觉冲击。走入外滩的内心深处,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爽朗外向。那是一种千帆过尽后的洒脱。 “稻子越熟,头便越低”,这句话便是对外滩最生动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