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舍| 花市(12.8.17)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4

N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十来个同学分配到了北京,有的在外经贸部,有的在文化部门。 说起来还是在经贸部的同学混得好些, 当大家都还在住集体宿舍时,外经贸部的那个女同学分了房。后来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羡慕她的风光,特别提到一个细节,她下班时骑自行车回家,车头插着一把鲜花招摇过市。

不知道我爱逛花市的情结是不是那时候被刺激出来的。对一个女人来说,桌上有插花,园里有鲜花几乎是美好生活的写照。我的生活中,去得最勤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给全家买吃喝的家乐福,还有一个就是花市。

最常去的花市是虹桥花市。虹桥区是上海最初开发出来的国际化新区,住了许多老外,消费相对要高些,所以虹桥花市的规模就很大,不仅有四季的鲜切插花,园子里的各种时令花草和树木,还有许多和家居有关的小店,卖骨瓷器的、裱画的、卖蜡烛香料的、卖点心制作器皿的、卖古典家具和饰品的……

虹桥花市的店都不大,不重装修,几乎所有的空间都用来摆货品了,有些店走在里面要特别小心,侧着身子过,要不衣角衣袖就能扫下一两件东西来。因为常去,有些店很熟了,和店主也成了朋友。有家花店,老板娘是安徽来的女人,很温和很勤勉。我家孩子小时候我带他们一起去买花,老板娘总是会在结完账后找出两枝花单独送给孩子。好多年过去了,孩子都大了,我们仍然在她那里买花。那天,她看着已经高出她一头的我家儿子,很感叹地说都那么大了啊!然后习惯地送枝花给他,半大小子的儿子难为情地红了脸。那情景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我记忆中的送奶工,我的保姆和她全家,我的那些在父母不在家时给我送食物来的邻居们。我重温到一种最朴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如水却又很实在。我至今不知道老板姓什么,可这么多年过去,她已经成为我和孩子们生活的一点记忆了。

花市里有个很特别的店,也是我每次必去的地方。店面不算很大,上下有两层。楼下买东南亚的饰品,镏金的佛手、雕花的画板、烛台、小家具、首饰,还有各式各样的印度香。

二楼有许多好看的衣服,厚厚的棉布或轻薄的丝绸,宽大舒适的剪裁,大朵大朵的绣花或别出心裁的拼贴,红得很放肆,黑也是妖娆的。喜欢这里的衣服的女子,是能将红袄绿裤穿出情调来的,色彩和样式的解放,体现出一种心灵自由感。有点不羁,有点挑衅,有点不甘于平庸,但都是一点点,没有过优雅的界。

一直想去印度,计划若干次都因故未能成行,于是印度就成了一个心结。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国家有那么多的幻想,也许是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那些词会让人产生幻觉:热带、香草、美人、沙丽、咖喱、神,都是浓郁得化不开的词,当然,还有恒河,一说到恒河这两个字,就有了久远苍茫的肃然,虽然去了印度的人回来告诉我恒河的水已经污浊得不行了。

于是每次去花市,都会去这家店坐坐,闻着店里丝丝缕缕的熏香,听着他们放的印度音乐,走会儿神,想象下那个炎热喧哗的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