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借鉴日本城市设计的生态意识

 兰之道 2014-04-14

学习借鉴日本城市设计的生态意识

 我们一说到日本的景观设计,大多数人的眼前会浮现这样一番情景:小小的院落,微微起伏的地形,搭配上石块象征山峦;白色的细沙被耙制成河流、大海的波纹象征湖海;配置常绿的矮小的植物,或点缀一盏石灯笼,或穿插一座小拱桥,或摆置一尊有着浓厚佛教气息的水手钵,一个老和尚在院子的屋檐下打坐……,静谧、深邃.这,就是日本园林的精髓——枯山水.枯山水,是一沙一世界微缩景观.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有着“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枯山水在日本寺院的庭院较多,而在日本的民居中较少.

在日本的平民是生活的景观环境是什么样的呢?现代的日本对景观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观念?来自日本的ATLAS设计集团总裁小林治人在2009年11月5日至2009年11月6日举行的“生态园林景观规划与营建学术论坛”上做出演讲.给与会人员带来2个新名词:“设景”和“生态工法”.

设景:就是我们所称的景观设计.

我们在日本,“设景”的发音和“设计”的发音一样,用“设景”这个词就能很清楚的向人们说明景观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

生态工法:又称自然工法.

而基于对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施工技术.提醒工程师在设计时除考量工程要求之外,亦兼顾生态系统的自然要求,采用最少的人工,维护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美丽的自然景观,达到人类与自然生态双赢的目的.生态工法以近自然的设计日渐受到大家的重视、推崇及广泛的应用,日本更是在60年代初期就已经重视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那么环境保护在日本为什么在那么早的时期就受到重视?在50年代初期,二战后,日本将经济复兴摆在了首位.由于只注重发展经济,环保意识薄弱,使得以工业集中的中心地区,出现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而且在某些区域还出现了因二氧化硫废气引起的哮喘、水银中毒、骨痛症等病例.

其实日本对环境保护的醒悟速度没有慢过经济复兴,1958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1962年制定了《烟尘排放规制法》等,正式拉开了日本全国性环境保护的序幕.以后的几十年里,日本致力于生态、环保建设,今天的日本,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青水绿、市容整洁充分显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成效.

而现在的日本,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所到之处绿色盎然.远处的山野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房前屋后花草宜人,街道庭院树木造型各异.


日本一家ATLAS设计集团总裁小林治人把日本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所注重的生态理念带给大家——将自然引入城市.从事景观行业的人们首先应从生态的视角考虑怎么保护环境,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考虑怎么美化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他在论坛上说,景观和建筑是不一样的,建筑的主旨是建立一个封闭的空间,给人类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室外的,是一个广域的课题.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掌握一个“度”,外围大环境的绿地需要组织空间、人类和环境的协调.我们所追求的景观是与大自然相和谐的,讲究人和自然的共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设计景观,使得森林树种有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使地球的环境得到调解.



在日本城市的每一个小区都有一片“小肺”,河流、街道充分利用生态绿化,草地和森林连绵不断,构成广阔的绿化网络.各地都设有县树、乡镇树,甚至还有村树.绿化树木强调空间配置,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行道树和公园绿地、乡镇绿地、村落形成网状辐射,连成一个整体.

在屋顶绿化节能、抵御城市“热岛”现象,在日本,东京等很多城市已把屋顶绿化作为一项义务,政府给在建项目规定了相应的绿化比例.大多数的高层建筑有着一定面积的屋顶绿化.给人多地少的日本增加了不少绿地面积.

而日本福冈市的高14层奥古罗斯大厦,南侧外墙成阶梯状,它的一层层阶梯上填入人工轻质土壤,配置了近百种、约3.5万株植物,构成了一座“空中花园”.这等大规模使用人工轻质土壤的绿化工程还没有先例,而且一个地方看不到同样的树种.

 

专家还通过实验得出:单位面积蒸发量较大的是湿地生长旺盛的密集植物,例如水田.水稻处在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其蒸发速度将近水面的两倍.如果把屋顶绿化作为缓解热岛现象的对策来考虑,在屋顶种水稻的效果就可能更好.日本的一所中学已开始在楼顶着手这一实验.在水稻收获的季节,可以组织学生收割,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

景观的建设、环境的保护不止是专业人士的工作,市民、政府、企业等都参与进来.日本的庭院都是绿意.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盆景花卉等,整个房子簇拥在一片了彩色的海洋之中.

 

小林治人喜欢用“风花雪月”来描绘他所做的景观,生态、自然.这也是日本的“设景人”的工作理念.崇尚自然,在“自然之中见人工”.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了一种简朴、清宁、超凡脱俗的境界.

小林治人认为景观是为了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营造美好环境的一项工作.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携手将环境带向美好的未来.一起大口的呼吸我们自己创造的清晰空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