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常抱怨孩子坐不住,动手动脚,注意力不集中,是个“捣蛋鬼”,成了班上的“问题学生”。 依我看,“捣蛋鬼”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孙悟空。 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孙悟空”面前,你越是要摆出个太上老君、铁塔李天王,或者玉皇大帝什么的样子给他,他就越想大闹天宫。 还是唐三藏有佛法指点,将这猢狲收归门下,用心栽培,委以重任,最终让猴大圣功成名就,实至名归。其实,最初这猴王听师父讲经,也是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抓耳挠腮,且不懂得举手发言,十分无状,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后因唐僧改变了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给这猴子一对一授课,几句真言便点化心灵,教其智商大幅度提高。悟空因而对师父感激涕零,日后即使没有家庭作业,也主动勤学苦练,几年下来,终学得七十二变之绝活。之后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高僧省心,只管闭目咏经,对那猴徒弟信任有加,从不跟踪监视,指指点点,放手让他发挥所长,剿灭妖孽。但高僧心中有数,偶见超越底线,也念几句“紧箍”咒语,提醒悟空不可胡来。 再说打妖怪这种事情正是老孙的个人爱好,所以干起来也得心应手,学以致用,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好不痛快!最终是师徒四人同心同德,久劳远涉,功成行满,取得真经归来。喜闻祥云飞落长安,万岁爷唐太宗率满朝文武出城相迎,万民欢腾,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想当初,若像玉皇大帝那样行政统一管理,按照人事编制,硬要“齐天大圣”填补御马监里的岗位空缺,作个“弼马温”,结果是闹腾得天宫里神仰马翻,鸡犬不宁。如此下去,岂不硬将活脱脱一个“美猴王”变成了“问题猴子”? 其实,我们大家的心里天生就都有一个孙悟空,当然也有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否则,为什么人人都爱看《西游记》?看《西游记》就是看我们自己。
|
|
来自: 昵称16037790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