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生稻

 深山林 2014-04-14
再生稻
一.确定种植区域   二.选育良种  三.种好头季稻  四.管好再生稻
  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称为再生稻。
  我国再生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查,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再生稻的记载。特别是灾年,往往作为救灾的一项补充措施。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和杂交水稻的问世,再生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日益活跃。四川省1976年种植266.6公顷再生稻,1977年发展到l 6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约750千克,高的达4725千克。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利用盐籼203培植两季再生稻,头季稻每公顷产6622.5千克,第一次再生稻每公顷产4875千克,第二次再生稻达 2640千克,三季共产14137.5千克/公顷。
  进入80年代,再生稻发展更快。全国已有10多个省种植再生稻。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仅有2413.3公顷,1986年为61333.3公顷,1987年达226666.7公顷,1988年发展到40多万公顷,1989年扩大到60万公顷,其中四川省占全国再生稻面积的80%。再生稻的关键培植技术如下。


一.确定种植区域
  培植再生稻的地域性很强。将其安排在温光条件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地区种植最为适宜。具体确定种植地域的依据有两条。
  (一)以头季稻播种至再生稻齐穗安全生长历期和活动积温来确定
福建省各地试验,生育期的汕优63,头季播种至再生齐穗历期180~190天,活动积温4100℃左右。按这个指标,查对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地段历年气象资料中,稳定通过10℃的始日至21℃的终日(为再生稻结实率70%、安全齐穗保证率70%的指标),或稳定通过10℃的始日至23℃终日(为再生稻结实率80%、安全齐穗保证率80%的指标)的天数和积温。凡品种(组合)所需的安全生长天数、积温和某一地段提供 的热量相吻合,该地段就可以蓄留该品种再生稻。
  (二)以头季稻齐穗至再生稻齐穗时段旬均温和历时来确定
这个时段旬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4℃,历时有70天左右,或者头季稻收后,杂交水稻大于或等于23℃、常规稻大于或等于20℃历时有30天上下来确定。
在确定种植地域之后,还要选择水利设施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山排田、溪边用、黄底灰泥田和浅脚烂泥田,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使得两季都高产。


二.选育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组合)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良的再生稻品种(组合),要求具有再生力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以使上下季都获高产稳产。多点试验和再生生产力测定结果,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威优63,特优63,D优63,D297优63,协优72,汕优72,汕优64,威优64,汕优桂32等,不仅头季稻产量高,而且再生力较强,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57~312.7千克。常规稻品种,一般头季稻产量比较低,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106~266.7千克。表现好的有40-1,盐籼203,盐再517等,可供中、高海拔地域作搭配品种利用。


三.种好头季稻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长的延续,两季配套栽培技术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必须从头季稻抓起,环环扣紧,才能高产。头季稻栽培要以根活、秆青、叶绿、芽壮为主攻目标。
  (一)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再生稻生育期较为稳定,一般在62天左右。早播可延长头季稻营养生长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头季稻增产。如中熟型40-1在福建省北部、海拔较低的地区,以3月25日播种的两季产量最高;在中部高海拔(510~610米)的地区,则以3月20日播种的产量最佳。培育适龄带蘖壮秧,要推行“四统一”,即统一浸种催芽,统一薄膜育秧,统一秧苗喷施多效唑,统一秧田管理。
  (二)建立本田的适中群体和健壮个体
  据观察,汕优63和特优63组合,一般1个母茎可培育出1.5个左右再生苗。实行宽行窄株26~30厘米X13~15厘米栽培每667平方米插2万丛的,两季产量最高。山区冷浸田再生稻实行垄栽,抬高土体,通风透光,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亚铁离子等有毒物质的毒害,活化了钾的有效性,稻株白根增多,生长健壮,产量提高。
  (三)加强田间管理,搭起高产苗架
  1.早管早发促早成熟 建立高产苗架,是争取头季稻早熟高产的关键。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的稻田,需施纯氮10千克左右,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为1:0.5:0.7;基肥氮素与追肥氮素的比例为1:1。一般插秧后7~10天施分蘖肥,插后15~20天看苗施好平衡肥。
  2.实行两次烤搁田 由于再生稻生育期间独立根系不多,而且前期生长量少。它所需的营养,既靠母茎老根延长寿命吸收供应,又靠再生稻新根来吸收自养。所以,增强头季稻根系的活力是至关重要的。实行两次烤搁田,即第一次烤田在够苗(每667平方米茎蘖数,杂交稻20~22万,常规稻30万左右)或到时间(插秧后25~30天)进行,做到“苗够不等时,到不等苗”。通过烤田增加发根量,使根系深扎,做到壮秆活根。第二次搁田在齐穗15天后,搁田后结合灌水施促芽肥,然后让其自然落干,直到割后3天才复水。这是以水调气、以气养根、活根壮芽的有力措施。
  3.防治病虫害 头季稻主要有“四虫二病”,即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纹枯病、稻瘟病。病虫危害,不仅造成头季稻减产,而且影响到再生芽的萌发和再生率的提高。加强测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是培植再生稻的重要技术环节。


四.管好再生稻,实现增产增收
(一)适量适期,增施促芽肥
  在头季稻成熟前,施促进再生芽萌动和生长发育的肥料,称为促芽肥。再生稻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其倒数第二腋芽开始幼穗分化,它与头季稻灌浆成熟同步进行,到完熟期,地上部各节位的潜伏芽都已分化。再生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施10~15千克尿素(尿素比碳铵和氯化铵好)是夺高产的重要措施。头季稻长势差的,要早施、重施;长势过旺,叶色贪青的,要少施迟施,土壤缺磷、钾元素或头季稻未施磷、钾肥的,配施磷、钾肥,效果更好。

(二)收割期
  头季稻收割迟早,直接影响头季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收割期一般用头季稻成熟度来衡量,早熟种要比迟熟种适当提早收割,以成熟度95%左右收割为宜。迟熟种汕优63,以成熟度100%时收割留桩,不仅头季稻产量高,而且再生稻产量也较高,在各品种中,其两季总产居首位。

(三)恰留稻桩
  留桩时要掌握“留二,保三,争四、五”的原则,即留住母茎上倒数第二腋芽,保好倒数第三芽,争取倒数第四芽、第五芽。一般倒二芽、倒三芽穗占总产量的70%~80%。倒三芽位是优势芽,其有效穗、总粒数和产量所占的比例都居前茅。所以留住倒二芽,既起到保护倒三芽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发挥本身的增产作用。另外,留桩高度每提高,5厘米,齐穗期提前1~2天,全生育期能缩短2~3天;
  对迟熟种汕优63进行留桩高度试验结果:在北纬25°左右、海拔300~400米地带,以留桩25厘米产量最高,但与30厘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这类地区留桩高度,可掌握在25~30厘米。在北纬25°左右的海拔600米和北纬26°~27°海拔100~400米地带,均以留桩高35~40厘米以上产量居高。早、中熟常规种留桩高度普遍比中、迟熟杂交稻组合低。在湖北、浙江、福建等省,中熟种40-1以留桩高度20厘米左右产量高,早熟种盐籼203以留桩15~20厘米的高产。

(四)加强再生苗田间管理
 再生苗田间管理要围绕高产稳产目标,抓好5项技术措施。
  第一是管水。收后3天复水,湿润发苗。而后浅水长苗,水层养穗,干干湿湿到成熟。遇到“秋寒”,要灌深水护苗保穗。
  第二是及时补施壮苗肥。凡促芽肥不足、瘦田、高产栽培田块,收后3天均要结合复水酌情补施壮苗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4~5千克。
  第三是根外追肥,喷施调节剂。在苗期和破口抽穗期,进行根外追肥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增穗数、增粒重,提高结实率和产量。在头季稻收后当天和收割后3天,每667平方米用5毫升叶面宝对水60升各喷1次,比不喷的增产10%左右。在破口初期用“九二O”1克,加白米醋0.2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对水50升喷施;在抽穗达1/3时,再用“九二O”0.5~1克,加尿素0.2千克,对水60升喷施。结果比不喷施的植株增高18厘米,出穗整齐,结实率提高2.32%,千粒重增加0.9克。 
  第四是防病治虫保丰收。再生稻植株较矮,叶片数少且直立,田间通风透光好,病虫害一般都比较轻。在福建、四川等地,常见有第三代二化螟、穗颈瘟和纹枯病等。福建省再生稻区9月中旬抽穗的要防治第三代二化螟;9月中旬末抽穗的,要防治第四代三化螟。四川省再生稻区,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防治第、三代二化螟和大螟。四川省部分再生稻区纹枯病发生较重,从发苗,高峰起病情加剧,要及时喷药加以控制。
 第五是适时收割。再生稻抽穗成熟参差不齐,青黄谷粒相间,所以收割期不宜太早。应该在全田成熟度达90%以上时收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