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谎话的中国说法

 昵称13750848 2014-04-14

 谎话的中国说法

 

□易  欢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人要诚实、踏实,说谎是不好的行为。可是慢慢长大后又不得不千方百计学着去说谎。有时是不能不说谎,不得不说谎,非得要说谎,你不说谎别人还觉得你莫名其妙了。这的确是看起来让人觉得有点矛盾的事。
    “你这么穿一点不胖啊,挺漂亮的。”“没关系呢,我没事。”“改天我们出来喝茶吧。”“我今天不能来了,病了有点不舒服。”“我给你打过电话啊,打不通。”“你肯定会好起来的,没关系,很小的问题。”……这些口是心非的非恶意“白色谎言”你说过吗?心理学上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向别人说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说谎。而大部分谎话是善意的,无恶意的。
    我们不提倡说谎,却又不得不说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中国,无论在职场还是在情场、商场、或者在官场,你想杜绝谎话,还真难。

 

    职场谎话


    身在职场,无论是上司或是下属,任何人都得承认的是谎言无所不在,有时候太过实诚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反而善用谎言,有时还会有正面的结果。
    “今天你穿得真有个性。”“好久不见,你看上去还是那么年轻!”“我总想着过来拜访你,可就是抽不出时间。”“是啊,我也这么觉得”。
    ——王熙凤般的能言善辩,这类“讨好型”的“白色谎言”随处可见。不管是不是真有个性,也不论是不是真的没有时间,反正话必须是这么说的,不这么说,还显得没那么客气。至于听的人相不相信,那又是另外的事了。这样的谎言之美在于说得自然、不做作,说者不矫情,听者也愉悦。说得好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如果说得过于矫揉造作,那就适得其反了。
    “路上堵车,实在没办法。”“这事因为××原因耽误了,所以拖到今天才交。”
    ——这类型属于“自保型”谎话。明明是起床起晚了,偏要说是路上堵车。《红楼梦》中宝钗扑蝶之后的经典桥段,拆穿了就是一款“自保型”的“白色谎言”。当然这样的白色谎言,有时候虽然让说者和听者都避免了一些尴尬的局面,但是说得不好,就很有可能伤害到无辜的第三方。所以这样的谎也不是那么好说的。
    “其实你很棒。”“我们都看得见你的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其实你一直为单位着想。”……
    ——通常用于安慰情绪不佳或表现糟糕的同事和朋友。这款“安慰型”说谎不限量、绿色环保无公害、随便用。有的同事英雄无用武之地,得不到重用,或是因为某些失误造成了损失,说些善意谎言宽宽心,未尝不可。这类型的谎言,总是会让听者感觉到职场少有的人情味,也是最常见的一款。所以说者尽管大胆用,放心用,绝对不会伤人。
    “你的努力领导看得到。”“工作没有白做的。”
    ——这类型的谎话属于典型的领导对下属的“洗脑型”谎话。大家都知道,谁也不是专门量化你工作的,即便是人力部门,也不可能那么“负责”地看到你所有的工作。领导大多日理万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听到的东西,比看到的要多,简言之,看到的就看到了,看不到的,你说不定就白干了。然则领导们偏偏必须这么说,听者听着也觉得宽了心。
    “耽误大家两分钟,我就讲两句话。”“我考虑考虑。”“你沟通能力真强。”
    ——这类型属于领导的“黑话型”谎言。汉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语调下,也许意义相差甚远甚至是截然相反。如领导说“耽误大家两分钟,我就讲两句话”千万不要以为就是两分钟和两句话,如果你要为此较真,定会闹出不少笑话的;还有“考虑考虑”,其潜台词很可能就是“没什么好考虑的了”;老板表扬你“沟通能力强”,可能是暗指你常聊天。领导说的“黑话”既委婉地指出了下属的不足,也很好地避免了彼此之间的尴尬,只是说者有心,听者也必须心领神会,不能想当然地把话听错了。
    谈起职场的各种谎言,或许大多数人都是持反感的态度。可是设身处地地反问自己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或许也不得不说谎。以上五款职场谎话对于上司和下属都属于无公害的绿色环保型的“白色谎话”。这样的谎话既不会伤害到他人利益,也不会造成公司利益损失,有时候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适时地说些不伤大雅的谎话,也会让办公室多一点欢声笑语,多一份情趣,相互之间多一份和谐。
    但是,上述谎话仅仅限于善意范围的“白色谎言”,如若出于恶意,那样的谎言我们不仅反感,而且反对,甚至讨伐。

 

    情场谎话


    追溯谎话的祖师,应该是《圣经》里面的那条蛇,人类从亚当夏娃开始,就掌握了说谎的技巧。有时想想,即使在上帝掌管的伊甸园里,都制止不了谎言的播种、生根、成长,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怎么能摒除谎言于日常生活之外呢。幸福的感情和婚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并不是绝对的坦白就会换来绝对的信任,婚姻的艺术在于理性的谎言,女人在感情里把握好适度火候,必要的时候,她们也会撒一两个完美的谎,或掉一两颗眼泪,四两拨千斤力挽狂澜,这不是挺好的嘛。所以说男人喜欢说谎话,女人擅长于说反话,这样的谎言说得好不如说得巧呢。
    “你做饭做得真好吃。”“我不会啊!”
    ——女人这类型谎言非常灵验,一般听者都很乐意接受,使用后反响普遍不错。如果女人这么说的时候男人千万别只顾着高兴,或许你做饭未必真的好吃,也未必她什么都不会,你真就那么厉害。她的意思是:我什么都不会,既然你做饭这么好吃,以后就你做好了。这才是女人的潜台词。
    “你真是太厉害了!”
    ——这句谎言在女人口中的出现频率很高,聪明女人都喜欢用这句话赞美男人,不过不管是否真的厉害。如果你刚好听了这句话,无需烦恼真假,安之如饴吧,彼此开心就好,皆大欢喜。
    “我不在乎你有多少钱。”
    ——市面上大部分女人都这么和自己家男人说的。你爱上他,不是因为他的存折,而是因为他的本身。因为他健康、勤奋、幽默、善解人意而又忠实可靠。你选择他是因为你相信他有这个能力会让你的后半生过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赢的生活。没错,这是你的如意算盘。可现阶段他的确没有给你买房买车的能力,为此他时常向你道歉,抱怨自己没本事,让你受苦。此刻,我们必须说出一个美丽的谎言:“我真的不在乎你有没有钱。”
    “都老夫老妻了,不要买什么礼物了,多浪费钱啊!”
    ——这也是女人爱说的谎言之一。口是心非的嘴巴上是这么说,潜台词很有可能是提醒男人“快过节了呀,买礼物记得不要买太贵了”。等男人手捧鲜花什么的突然给一个惊喜的时候,女人可能笑得比花还美,什么不要买礼物的责备都一干二净了。
    “喂,手机信号不好,喂,喂……”
    ——在电影《手机》里,费墨老师就指出,手机是现代社会最糟糕的产物之一,“还是农业社会好呀!那个时候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上京赶考,几年不回,回来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为了让手机帮我们说谎,男人们倒是动了不少脑筋。
    “我觉得你瘦了!”“这件衣服你穿上很美。”
    ——女人总爱问男人,“唉,我觉得自己又胖了,你觉得没有?”“我穿上这条裙子怎么样?”如果这个时候男人说老实话,“恩,是有点胖了”“一般,不怎么好看”,结果有可能接着得到女人更多的反问和质疑,这个时候,终止不必要麻烦的最好回答就是这样一句话了。这样的“白色谎言”,可能是不愿意伤你的自尊心,可能出于不想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避免引起你的不快或让你产生误解。
    “我没喝什么酒呢。”
    ——有时候,男人在外面应酬,总免不了各种推杯换盏,喝多了在所难免。当男人满身酒气地回到家里,老婆会问:“你是不是又喝多了?”这时,男人会回答:“我没喝那么多酒。”事实上,究竟有没有喝多,彼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两个人的感情当然不能仅仅依靠谎言来维持的,但是情场上的“白色谎言”如果能增进两人的感情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因为大多时候你说实话倒有可能会造成更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裹着糖衣的谎言,说者不费成本,听者欢喜,多和谐的场面啊。
    当然,哪怕是情场上的谎言也并非一概“白色”。事实上,假丑恶的谎言在情场上屡见不鲜,也一直在引发数不胜数的丑剧、闹剧和悲剧,这样的谎话坏了情场的美好和格调,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商场谎话


    善意的“白色谎言”有利于社会和谐,有的谎话却是不受欢迎的。在商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无商不奸”。这时候,谎言对于消费者就未必见得是好事了。
    广告你相信吗?所有的商业广告都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自己产品的注意。因此,形形色色的广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在其中充斥大量的不实之词:“誉满全球”“畅销世界各国”“最完美的设计,最精心的造型”、“全市最低价”“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国货精品”……
    有的房地产商绞尽脑汁设置陷阱,让你一脚踏进去就顺着他的谎言一步步身不由己,最后广告上说的5000元/平方米的“大优惠”有可能就成了8000元/平方米的“大欺骗”。他们所谓的“未来城市居住中心,上风上水贵族生活,顶级享受”有可能就是非常偏远的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几栋楼房。“一宅五花园,坐享300亩湿地天然氧吧”有可能就是意味着远离市郊、交通不便的穷乡僻野。总之所有的不利因素都会有一整套的“房地产谎言”来帮你解释。
    有的化妆品广告则不断地向你证明魔幻是可以成为现实的,不管你有多少鱼尾纹,你都可以“弹,弹,弹,弹走鱼尾纹”。
    还有的搬家公司甚至在广告上说自己搬过“神舟五号”,结果生意爆满。商业广告忽悠人于无形,很多消费者可能已经被这类型的谎话“消费”了。
    面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博取眼球的“事件”,你相信吗?炒作公司为了商业目的而策划的“事件”往往是让大家不辨真伪的大谎话,最具有欺骗性。这些专业的网络营销公司,他们受商家之托,策划炒作一些“新闻事件”,并悄悄植入广告。或雇用“网络水军”,写出符合商家口味的体验帖,然后发布到各大论坛中。消费者对于这类型谎话往往信以为真,于是不知不觉地被这种商业谎言所欺骗。
    在商业活动中,谎言的使用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对于商人来说,谎言与骗术永远是他们手中的奇兵魔法,随时可以变幻出无穷的花样。因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随时提高警觉,分辨自己身边的种种骗术与谎言,不要被这类谎话所迷惑。
    不过,商场也并非只是谎话的专卖店,不少商家还是懂得诚信最值钱、最好卖。有一家电器商的广告就说:“谁能做到万无一失?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在为数十万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也提供最优质的售后服务。”这家电器商不说谎话,生意更加红火。

 

    官场谎话

 

    韦小宝大家都熟悉,他可是说谎话的高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但他说,他是不想说谎话的,可是皇上和那些大臣们都很愿意听,没办法,他只好说下去了。可见谎话在官场是受欢迎的。
    有人形容,当官是火车上了轨道,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离轨即意味倾覆。然而,“位置”总是有限,愈往上攀困难愈大,竞争愈激烈甚至残酷。巨大的权力诱惑,沉重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之下,阿谀奉承、造谣中伤、下钩设套,一幕幕闹剧上演,古今中外的政坛皆无可避免。既如是,说谎话,又有什么奇怪的?区别在于,在媒体极度发达、公众人物无隐私可保的现代政治文明生态下,官员说谎话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但这绝不足以杜绝谎话的存在。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位外国数学家问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一辆车里有100位乘客,中途一人下车,不幸的是后来车翻了,乘客无一幸免,一共死了多少人?小朋友镇定地回答:37个。数学家摇摇头说:你不懂数学。小朋友叹口气说:你不了解中国。因为多少年多少次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官方都说死亡37人。这是一个笑话,我们大可一笑了之,然而背后所透露出的含义,不由让我们深思。37,仿若是一个永不逾越的数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官场就存在一种我们称之为谎言的“学问”,古时的报喜不报忧,今时一些灾难事故的迟报、谎报或瞒报。这种谎言还有另一个更文雅的称呼——“官谣”。事故中死亡人数与事故级别挂钩,而不同级别的事故处理会有所不同,包括后续的惩罚性措施,有关人员承担的责任轻重也与此相关,部分行政领导为了逃避责任少报死亡人数,目的就是为了把事故影响限制在本地区范围之内。在这种心态下,“官谣”理所当然大行其道。除此之外,工作落实、承诺兑现、解决问题等方面,“官谣”同样大有市场。
    在不少地方,官员说谎话还是一种“现实需要”,否则就无法解释何以会“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何以有如此多的“注水政绩”。这就牵涉到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了,考核机制是根指挥棒,如果“唯数字论英雄”,就会有人大肆修改统计数据,政绩造假,谎话成风。问题的另一面是,官员造假乃“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上级”,因为乡里的成绩归根结底是县领导指挥有方;县里有政绩,总归是市领导决策正确。所以,对下级的政绩造假,不少上级干部睁只眼闭只眼,有的甚至将指标“分解”下去,授意下级造假。
    殊不知,官员有时说谎虽然使自己逃避了责任、推脱了问题,却伤了政府的公信力,使群众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可谓得不偿失。官场上的谎话是群众深恶痛绝的。政府公信力的打造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公信力的丧失却往往在顷刻之间,很容易就会在某些部门、某些官员朝令夕改或遮瞒隐藏、前后不一的言行中消解。我们应当真正树立起公开、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第一时间将本应公开并为公众所获悉的信息及时公布于众,邀请公众全程参与和见证政府的决策过程以及落实过程,让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时时刻刻处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运作,对一些部门的“习惯性说谎”要及时加以惩戒,坚决抵制这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谎话,这样才能重树政府的公信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