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壽則多辱的家國困境

 惊涛拍岸849 2014-04-15

  這個春節,終于有了空閑,守在醫院陪侍纏綿病榻的家慈。在襁褓中,她為我做過的一切,細細地為她做回。將蔬菜切到極細,代替她寥落的牙齒;彼時她為我講故事,此時我給她念她喜歡的人物傳記;鼓勵並扶助她艱難地下床舉步,一如當年牽著學步的女兒……

  與中年朋友聊天,很多人都為父母做著同樣的事,惋嘆父母老去的無奈,交流侍疾的經驗。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樣的經歷,讓我對《禮記》所謂“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的深意,頗有所悟。所謂尊親,所謂弗辱,所謂能養,都是一重重仰之彌高的境界。比如最等而下之的“養”,曾子亦有詮釋: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不要只看到對父母的盲從,高壽的父母,往往有返老還童般的執拗天真,樂其心,難矣哉。

  孝親,是情感表達,體現教養,也是對意志品質甚至協調與平衡能力的修煉。先人以孝治天下,果然智慧通透。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原來並不全然是看中那點兒愚衷,沒有聰明智慧和通透機變,孝子豈是好當的?

  就天下而言,把舉國皆孝視為理想境界來鼓勵,取中的是家和萬事興,目標是和諧社會。把所謂孝道尊為治國綱領,由家庭倫理擴展為社會倫理、政治倫理,一生萬物,綱舉目張,孔老夫子的心竅該有多麼玲瓏剔透啊!

  尊老、敬老、養老,從國策角度看,眼下情境讓人悚然而驚。老人倒地的扶與不扶,竟讓舉國猶疑,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曾有過,令人齒冷。知堂老人晚年曾刻印章,“壽則多辱”,道盡心中蒼涼,“文革”時他的日子難過,更每每向人提及此語。如果這“壽則多辱”不單是個人遭遇,而成了咱的國情,情何以堪。

  從我們的總體情況來說,且不要說尊老,我們就連最低層次的“老而能養”還差得遠呢。

  我們這代中國人,幸耶不幸?不但趕上從農耕社會、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的騏驥一躍,也正進入有史以來老年人壽命最高、人數最多、比例最高的時代。人均壽命提高、獨生子女成年、人口流動性激增這“三碰頭”的社會背景,讓養老成了眼下的社會難題,不再是一家一戶能自行解決的。

  這已經不僅僅是道德困境了,解決得不好,還會將我們拖入經濟困境。

  國人的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飛躍到了2011年的76歲,躋身世界中高收入國家之列,而最“長壽”的上海,去年則高達82.47歲。2011年以后的3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加速發展,據測算,2030年起,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就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我們曾經倚仗的人口紅利在2013年達到頂峰,此后緩慢下降,並將最終喪失。然而,相關社會保障卻缺口巨大。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宏觀經濟能否持續向好,提出嚴峻挑戰。

  敬老與養老,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成了懸在每一個中國家庭,更是懸在中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周朝有儀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這是表示隨著年事增高,受尊敬的范圍便由家及國,從庶民而至天子。今天呢?

  國不敬老,老而無養,和諧安在哉。古人想通的問題,今人也不該冥頑難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