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翻转的首次鉴别及其科学效应(上)

 八王书屋 2014-04-15

地球翻转的首次鉴别及其科学效应(上)

 

    新发现总是与旧的传统有冲突的,常常被有意或者无意的封杀,这是诸多科学发现在幼芽时期的必然遭遇,这一次也不例外。古时候有卞和献玉的遭遇,成就了价值连城的“和氏壁”的问世。让一篇具有新奇观点的科学论文,通过权威们的评审后再发表,还不知道会遭遇到多少磨难,会被拖延多少年。借助神奇的互联网,笔者将这一篇科学论文交给全世界的读者去评审。也许是强烈的反对;也许是惊愕的震撼;也许是迷茫的思考;也许是认可的赞叹。带给一些科学学科强烈的冲击,并不是对科学的反叛;痛苦的破茧而出过程之后,迎来的是新一轮的科学大发展;源远流长的东方智慧(太极思维),可以让中华民族站立在世界科学的前缘!是真金就不怕火炼,真理在手,敢于向旧传统进行挑战!

 

     前   

    科学及其不同学科分支已经有200--300年的历史了,人类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笔者尝试着用东方太极思维的方法,解析了一下人类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发现了一个认识上存在的盲点。特写成此文,与各位学者、读者进行交流。

    以太极思维看来,世界上的事物都包涵有阴阳两部分,其中又分别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事物有正常状态,那不是事物的全部;事物必然还有异常状态。只有事物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相结合,才是事物的全部,那是“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含义。地球科学的地质学中,目前重视的和详细研究的,只是“地球平稳运转、生物渐进演化”的完全正常的那部分,即阳中有阴的那部分。正常的发展演化为阳,那么平常的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山崩也只是那阳中之阴。可是在地质学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并积累了许多非常怪异的沉积记录和现象,用已知的地质学知识无法合理地解释那些现象。所以笔者在学习和掌握了那些阳中有阴的地质学知识以后,认真地去研究了一下那阴中有阳的部分,结果成功地发现了地球翻转的现象。地球翻转的异常状态就是相对于“阳”的“阴”了,可是水动力作用、沉积物的沉积、波浪的洗劫等仍然是正常的作用过程,这就是“阴中之阳”了。将这些“阴”和“阳”有机地综合起来,地球地质作用状态的“太极图”就形成了,那才是地球地质作用状态的全部。用以去解决地球科学上的未解之谜,那些未解之谜的问题就全部都不成其为问题了。

    地球翻转论是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是大量的第四纪沉积物多学科研究资料积累;第二是考古工作中对史前文明(笔者注:本文的史前文明是指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的人类文明,而不是现在历史学界所指的没有文字记载的、界线模糊的史前文明。下同。)文物的发现和积累(虽然没有正确认识到,或者认识偏差到神创的错误方向);第三是科学技术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航天理论和实践;第四是厨房里的合理的物理模拟。地球翻转论是否能成立,是否能在科学界立足,有待于科学家们的审视和挑剔。它的不完美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全球性科研合作工作中补足。因为地球翻转论对科学界的冲击实在是太强烈了,所以受到反冲击的力度也会是特别特别强烈的。

 

一、地球翻转的实际定义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一方面在围绕着太阳进行以一年为周期的公转;同时又绕着自己的自转轴进行以一天为周期的自转。除此而外,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自转轴有极其微小的变化,因而原先科学家认为“极移、岁差和章动、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组成地球自转运动的完整图象[1]。”本文所说的地球翻转是指:地球自转轴沿经线方向发生的快速翻转现象,简称为地球翻转。这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自然现象,是科学界在认识上的一个盲点。

 

二、地球翻转的理论依据

    地球的质量对于个人而言是非常大的,因而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地球是很重很重的概念。据说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就是这种观念的最好体现。这个观念对于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下的地球而言是错误的,因为地球翻转是地球处于失重状态的一种运动,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支点。

    航天理论告诉我们:“失重是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失重有时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失重是空间飞行环境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利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或利用自由落体原理设计的失重塔,只能提供短暂的失重。航天器在环绕地球运行或在行星际空间航行中,处于持续的失重状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实际上只有航天器的质心处于零重力,其他部分由于它们的向心力与地球引力不完全相等,而获得相对于质心的微加速度,这称为微重力状态。航天器上轨道控制推进器点火、航天员的运动、电机的转动、微小的气动阻力等,都会使航天器产生微加速度。因此,航天器所处的失重状态,严格说是微重力状态。航天器旋转会破坏这种状态[2]。”专家们还说:“刚体动力学证明,当刚体绕最大主惯量轴或最小主惯量轴自旋时,都具有陀螺定轴性。但是,实际的卫星不是刚体。卫星包含弹性部件,并装有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所需要的液体燃料。这会引起卫星中弹性部件振动和液体燃料在燃料箱内晃动,这些运动都要消耗卫星的转动动能,卫星的运动终将趋于最小动能状态。在角动量守衡的情况下,最小动能状态就是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卫星绕最小主惯量轴自旋,且有内部机械能耗散时,标称自旋轴将在空间翻转。”[3]这在理论上已经说明了象地球这种有气圈、水圈和液态外核的天然卫星,由于实际上可能发生的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两极冰盖的不均匀扩大和缩小、地球自己的膨胀和收缩、地外物体对地球的意外撞击等等,都造成地球有内部机械能的耗散,也就是内部有能量耗散的近似刚体模型,其动能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标称自转轴的空间翻转。所以根据航天专家的分析,地球翻转的现象就一定可以发生!

 

三、地球翻转的模拟实验

    牛顿因为看见苹果掉到地上,而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抛下铁球,论证了自由落体运动,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所谓道理就是大道之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是效法、相似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自然界的规律(也就是道理)在天、地、人之间是相通和相同的。我们要模拟地球翻转,其实就是求取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可以相信其相似性的现象表证。

模拟地点在厨房,模拟材料是汤元(北方叫元宵)。先比较一下地球和汤元的结构:地球的整体剖面上,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与地球半径相比实在太薄了,可以忽略不计;向地心去是地幔;再往里是地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汤元的剖面上,外层是糯米粉层,相当于地幔;里面是汤元心,相当于地核,加热温度偏低时,汤元心的外层会化成液态,而保留固态内核。

    大铝锅加满水后,用大火烧开,改用小火持续加热,保持水温接近沸腾,但不显示大量的翻腾。加入用色笔或葱叶作好点状记号的汤元,当汤元浮上水面以后,可以在此时用竹筷缓慢逆时针搅动锅里的开水,汤元将在锅里逆时针运转(注意:搅动太快,尤其是锅中心出现低位旋涡后,会使汤元向锅的中心转移)。小火继续加热,由于汤元受热膨胀造成自身质量重心的失衡,你会观察到记号点向你显示汤元的快速翻转现象。如果在汤元浮起时插入又轻又短的牙签(注:太长和太重会破坏汤元的状态)并且逆时针搓动。(注:太短不好搓动,而且自转坚持的时间不长)这样,人们相当于在北天极俯视,在绕日轨道上的既有公转、又有自转的行星地球的模拟状态。即汤元在绕轴自转的同时又在随锅里水体的旋转而公转,在失衡时还会发生翻转。

    我们在这儿作的是最简单的模拟。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制造与地球更相似的地球模型,然后在重液中让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加上其他更复杂的条件,完成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模拟演示。这个模拟实验是模拟的在失重的情况下,因地球不均匀膨胀导致地球翻转的现象。整个模拟过程中,保持了地球三维空间的自由状态,又巧妙地借用浮力使其处于半失重状态,重现了用机械装置根本无法模拟演示的、完全符合实际的、处于失重情况下的地球,在公转、自转的同时可以发生翻转的真实自然状态。

 

四、地球翻转的时间

    最近一次地球翻转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11000年左右;距今13000年左右(笔者说明:后期的文章里确定的是6000多年前。为保持原文的最初状态,故没有进行更正。下同)。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猛犸象被速冻的时间、北美洲的那些停积在大陆内部的鲸的死亡时间、也是欧洲的碎骨角砾岩岩石中生物死亡的时间、也是加拿大阿克塞尔岛上化石森林的那些树木死亡的时间、也是南极洲地表最初被冰盖上的时间、也是南美洲帝华纳科古城毁灭的时间、也是南美洲的的喀喀湖形成的时间、也是贝加尔湖形成的时间、也是诺亚方舟沉积的时间、也是亚特兰蒂斯古文明被毁灭的时间、也是古地磁年表中相当于布容正向期中的哥德堡反向亚时段的最顶部的时间、也是乌克兰地下金字塔被埋葬的时间、也是黑海水下古老村庄被淹没的时间、也是史前文明被毁灭的时间。一下子提出了14个怪异事件的发生时间,表示在地球翻转论看来,它们全部都是同一天发生的事件。

    勘探新西伯利亚群岛时,北极探险家爱德华"冯托尔男爵(Baron Eduard von T0ll)找到“一只剑齿虎的遗骸和一株高达70英尺的果树。这株倒下的树木,完好地保藏在永冻层中,树根和种子都完整无缺。青翠的叶子和成熟的果实仍旧依附在树枝上……[4]”。依据这份实际的考察记录推测,发生最近一次地球翻转运动的时间,本来可以精确到北极极昼的秋天的某一“天”的,现在只能说大约是多少,这是地球科学的同位素年龄工作中的无奈。

 

五、地球翻转的速度

    “在刺骨的严寒中,巨象一头接一头暴毙。死亡来得太突然,巨象吞下的食物来不及消化……我们在巨象的嘴巴和肚子里找到野草、风信子、金凤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5]。”类似的速冻猛犸象的资料还有许多,根据这些实际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发生地球翻转的时候,地球自转轴翻转运动的线速度:地球的大圆周长是40000公里,地球翻转一次大约完成四分之一的距离,即约10000公里。根据学者们的观察记录:“死亡来得太突然,猛犸象吞下的食物来不及消化……我们在猛犸象的嘴巴和肚子里找到野草、风信子、金凤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按照一般的常识,食物进入胃里被消化到“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的程度,可能应该在2小时之内,最多不会超过4小时。因为即使猛犸象在吃草之后死亡,胃里的消化酶和细菌不论猛犸象的死活,都会努力工作去消化那些植物。其实猛犸象的死亡是从正在吃草的状态,极其迅速地转入冰冻死亡状态的。如果以2小时地球翻转到位,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为5000公里/小时;如果以4小时计算,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为2500公里/小时;再退一步,按10个小时地球翻转到位,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仍然为1000公里/小时。本文采用5小时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那么地球翻转的速度应该是2000公里/小时左右,大约为550米/秒。笔者从冰冻猛犸象的资料推测出来的地球翻转的高速度,真的有点恐怖,但是又是历史的真实。有了地球翻转的高速度,才有同一天里的极其特异的灾难记录,才可以搜集到无可辩驳的地质学上的铁证!

 

六、地球翻转的路径

    地球自转轴极其突然的沿某一条经线方向高速度翻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翻转路径呢?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在这个方向上的转动惯量特别大,确实没有办法发生翻转。可是自转轴的方向就不一样了,就象吊车吊起的重物,你要是沿重力方向是不能够推动它的,可是沿水平方向,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推动吊着的成吨重的货物,在水平的任何方位上晃荡。从九大行星各自自转轴呈现的不同方位看,地球自转轴的翻转,只能是沿经线方向发生翻转。也就是说,地球曾经象木星那样直立着自转;曾经象天王星那样躺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也曾经象金星一样倒立着运转。其他八大行星,在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时间段之外,还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自转轴的翻转哩。

 

七、地球翻转的周期

   地球翻转能够准确确认的才鉴别出了最近的第一次,作为自然现象就必然论及周期问题。目前虽然确定不了周期的具体时间数字,可是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已经有客观证据记录并证实了地球翻转的现象,不是仅仅只有一次,而是多次。由于论述相对比较多,为避免过多重复,笔者将在本文后面的地球翻转的证据和科学效应中详细叙述。

 

八、地球翻转的幅度

    地球翻转是不可能一次翻转180度的。中国古代的《淮南子"天文训》载:“昔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球翻转就会出现天象的改变,而能够观察并记录下天象改变的古人,必须有先前积累的原始天象记录,再加上地球翻转以后的新的天象资料,二者进行详细的对比,才可以确认。如果地球翻转达180度,中国古人就会看不到天倾何方了。这是否定一次地球翻转就是180度的第一条证据;在本文后面将要详述到,古老地图的定向上存在上南下北的方式,经过上东下西的方式的过渡,再逐渐变化成上北下南的现代制图方式,说明地球自转轴曾经在低纬度区域停留过。也不可能是一次地球翻转就是180度;北极的极昼曾经是绿草如茵的热带牧场,从而大量生物聚集,而到极夜时期又大量迁徙的古生物资料也可以确认地球不能够一次翻转180度。地球翻转的幅度应该在80--100度左右,每一次都不尽相同。

 

九、地球翻转的证据

1.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自转轴的定位

 

 地球翻转的首次鉴别及其科学效应(上)
    从表1的数据看,“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倒在它的轨道平面上,因此它的四季、昼夜同地球上的大不相同。在一个半球的夏季,它的极点几乎直对着太阳,而另一个半球则完全处于黑暗的冬季之中。这里所说的‘夏’季和‘冬’季,仅仅是用来区别它受到阳光照射,还是背着阳光。......上述自转轴这种奇特的倾倒是太阳系起源学说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6]。”除了这个特殊情况以外,“关于金星的自转,过去争论很大,现在知道,它是太阳系内唯一的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的[7]。”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的运动现象。只是科学上目前暂时无法圆满地解释它。

    用地球翻转论的观点看,这根本不是问题。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模型从西向东地推转起来,再把支座提起来,让自转轴直立,这是木星的状态;把支座放在桌面上,这是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海王星的状态;把地球仪的自转轴倾斜到60度,这是冥王星的状态;继续保持地球仪的自转,把地球仪的自转轴放水平,再稍微多倾斜一点点,这是天王星的状态;把地球仪的自转轴颠倒起来,也就是让底座朝天,显现的就是金星的逆向自转现象。用东方的太极思维观点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难解奥秘。有时候揭示真理就是那么简单。用这么简单的举动,就解决了天文学上困惑上百年的难题。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天王星的平卧状态、金星的逆向自转都曾经长时间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既然行星的自转轴可以直立,可以倾斜,为什么不可以平卧?为什么不可以倒置呢?大自然可是没有规定这种不可以啊!

 

2.美国的探险者1号在轨道上的意外翻转

   “美国‘探险者’1号卫星在飞行中出现了事先没有预计到的翻滚运动。后来的分析结果表明,问题出在卫星内活动部件的运动。只要放弃理想刚体的假设,代之以准刚体,即内部有能量耗散的近似刚体模型,就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8] 在已有轨道上自旋稳定运行的卫星,可以发生自转轴在相当于卫星经线方向上的大幅度快速运动,即把自旋赤道面翻转一定的角度。如果把地球放在这个轨道位置上,地球是不是也可以发生自转轴的大幅度快速翻转运动呢?也就是说发生地球翻转!其实这句话应该说成:地球确实出现过人们目前还没有认识到的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现象。

    航天界的专家们知道,在轨卫星的姿态控制设备失去控制时,卫星是会发生意外翻滚的。我们的地球是没有姿态控制装置的天然卫星,其自转轴发生翻转应该是完全天然的、而且是必然的。

 

3.古地磁的极性倒向

    地磁极与地球自转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作是如影随形一样。古地磁极能够翻转,地球自转轴肯定也会翻转的,这二者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地球的铁镍内核和液态外核既然可以产生地磁场,地球内核必定会受宇宙综合磁场尤其是太阳磁场的影响发生运动;由于地球外核具有液态特征,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会导致内核和地幔之间的差异转动;内陆核有可能不在地球的整体质心位置上;类似上述的诸多因素影响,地球自转轴都可能发生翻转。地磁极倒向并不是地球的内核在外核以及地幔中间,象精雕细刻的多层象牙球一样,可以相对发生大幅度旋转。而是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已经达到了会破坏地球质心的原有平衡时,地球翻转就会发生;如果两极的冰盖增生扩大,也达到了破坏地球质心的原有平衡时,地球翻转也会发生;如果地球整体膨胀扩大或者收缩变小,同样达到了破坏地球质心的原有平衡时,还是会发生地球翻转;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例如外来的陨石撞击,或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地球翻转。由于液态外核的耦合,使地磁极与地球自转轴二者间的真实相关运动变得复杂起来。

    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地球自转轴的翻转是否一定会表现为古地磁磁极倒转180度?古地磁极性倒向的成果表达,不应该采用古地磁极180度完全的翻转来表达。因为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机械性质的观点,在行星自转轴的天然翻转中是行不通的。我们就算借用这个标准去比较一下其他行星的自转轴状态,以冥王星的自转轴状态看,就不太好确定是正向,还是反向;如果去判定天王星的自转轴状态就只能卡壳了。能不能将地磁极的翻转大圆以斜向45度划分为两个极区、两个赤道区,然后使用地磁极的两次翻转之间的变换稳定期这个数据形式,与地球翻转的具体时间、具体位置、准确的翻转角度一一对应,更好地描述地球变动的情况?

 

4.加拿大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上的冰冻森林

    “1985年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是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1986年6月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桦、落叶松、冷杉等[9]。”这种情况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考虑,是现在的气候带不同于那时侯?还是什么未知的机制把温暖气候区的森林送到了冰天雪地的极区?应该说:是地球翻转的运动机制把温暖气候区的森林送到了冰天雪地的极区,并且冻结保存起来。

 

5. 古老地图的图面摆放

    喻沧先生在“古地图上的方向”一文中谈到:地图上的方向,人们一般都熟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现代地图的方位一般遵循这一规律,但古代地图上的方向并不这么固定。地图上的方向是方位,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后天的、人为的规定,其实并没有固定的东西南北之方……。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出来的中国最古老的地图是《兆域图》,战国中山王修建陵园的规划图,于公元前323~315年制作,1977年在河北平山出土,该图方向为上南下北;……三.是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等3幅帛地图,经考古鉴定,该图是西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地图的方向为上南下北。上述二种古地图中的方向是上南下北的,而后世制作的古地图的方向大多也是上南下北的,如南宋程大昌《雍录十卷》有地图32幅,其中29幅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元代李好文绘制的《长安志图》有地图22幅,其中上南下北的有6幅仅占27%,上北下南的有16幅占73%。但也有许多古地图的方向上西下东的。可见,古地图方向上南下北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模式。

    有趣的是,14世纪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在地图上总是把非洲的尖端指向东方;但是有证据表明,元朝的地理学家朱思本已经知道非洲的形状象个三角形,而且尖端指向南方(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10]。

    中世纪欧洲所绘的世界地图被称为Mappamudi(译作“世界地图”,现代英语中表示地图的词汇map就是由此词缩略而来的)。在拉丁语中,mappa意为餐巾或台布,munddus意为世界,显然,此种地图最初曾是画在布上的。现存的中世纪“世界地图”共有1000幅左右,其中90%都是附在手稿著作中,独立的地图很少。在这些“世界地图”中,最为常见、最著名的就是T-O地图。在所谓的T-O地图上,一般是东方朝上,西方朝下,右边为南,左边为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盘子一样(或者说像字母O一样),四周被大海洋所包围;世界中间的大地被三大水系分为亚、非、欧三大洲,其中顿河(古人称之为Tanais河)把欧洲与亚洲分开,尼罗河把非洲与亚洲分开,地中海把欧洲与非洲分开;顿河、尼罗河在地图上成一条横线,而地中海则呈一条竖线,这一横一竖两条线组合起来就像字母T一样。所以现代学者把这样的地图称为T-O地图。T-O地图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是图表式的,上面只有简单的几根线条及一些文字,没有什么图案。另一类是非图表式的,上面用各种图案表示出城市、历史、传说以及基督教故事等[11]。

    神州旅游信息港网站上,2003年10月7日佚名作者的《土耳其古地图之谜》一文中提及,在一本西藏古书《鲍因塞克特书》中也有一幅奇妙的航海图,这幅图用许许多多标志着一些未知国家名字的工方形和矩形拼制而成。由于图表标出了四个基本方向点上东、下西、右南、左北。因此,前苏联语言学家博隆尼斯洛夫"科兹尼索维特断定这实际上是一幅地图。他找到了一个解释它的方法,并辨认出了这些地方,诸如,帕撤格迪(公元前4-5世纪的波斯城)、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古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大夏(巴克特里王国)等。

    中国古代的地图定向是上南下北的,埃及的制图工作中的定向也是上南下北的,中国的古籍《周易》的定向仍然是上南下北的,《山海经》的定向还是上南下北的。这种定向方式与现代的地图定向是相左的。但是那么统一的定向习惯,肯定存在着一种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的思维结晶。笔者尝试着解析一下:古人们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斗转星移的现象,而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不动的星星,就象人世间人们围绕着大王一样,这种不动的星星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于是面向不动的星星而依次确定其他方向的定向问题就出现了。而当时的地球自转轴的方位并不是现在这样的,而是现在的北极正处于南极地区的位置。在那时候,地球是以与现在自转方向相反的状态运转的,所以在印度的古诗文中,保留有许多的太阳异常运转的描述。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记录的,太阳两次从现在落下的地方升起的现象,也应该是那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啊!由于地球翻转运动的发生,文明一次又一次的被自然摧毁,而人类一次又一次的从灾难中爬起来。古老的定向习惯依照一定的惰性传承下来,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新的修改和补充,从而出现了在古老地图上,定向习惯的逐渐演变过程。如果笔者的解析能够站得住脚,那么就从一个方面证实,《周易》、《山海经》等中国古籍确实应该是前一期史前文明的科技文献。史前文明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成果啊!

    地图本来就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成果。地图上的定向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是制图当时社会科技知识的一种结晶。从上述的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的古老地图上,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标注的。那些地图上,“总是把非洲的尖端指向东方”的时候,北方在哪儿?北方在左手边。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地球自转轴的北极确实在左手边,而且是处于接近赤道的北纬低纬度位置。从上南下北的地图定向,经过上东下西的地图定向的中间过渡状态,到现在的上北下南的地图定向。那不是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从南极翻转到赤道、再翻转到现在的北极的完整过程的人类记录吗?

 

6.中国的古老文献的定向习惯

    看看中国古籍《周易》中的八卦方位放置:乾为天置于西北,在图上位于右下;兑为泽置于西方,在图上位于右边;离为火置于南方,在图上位于上方;震为雷置于东方,在图上位于左边;巽为风置于东南,在图上位于左上;坎为水置于北方,在图上位于下方;艮为山置于东北,在图上位于左下;坤为地置于西南,在图上位于右上。如果嫌麻烦,就只记住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就可以了。

    中国古籍《山海经》这本古老文献的定向习惯是南、西、北、东,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看,它的起点是南,即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山海经》与《周易》一样也是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其源头的古老文献,当本次文明的开头才有新的文字出现时,它已经是系统论述全世界地理资料的百科全书了。

    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说道:……你现在所看到的是埃及的几何作图方位。和现代地图非常不同的是,古代地图将南方画在上面(现代人则固定将北方画在上方)。懂得将南方放在上面描绘地图的太古地图作者们,似乎已经对地球的大小及形状,有了非常科学的理解。

    三种奇特的定向资料,在地球翻转论的反向推演中,把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推到了南极区域,也就是说,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古老文明在大约12000年前或者更古老的时间段,曾经处在南半球。这是最近发生过的第二次地球翻转前的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确实处在南极区域的证据之一,虽然显得渺茫,但是却是合理的。

 

7.古老文献和史诗中的文字记录

    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的第2册中,他不带任何评论地记录海里欧波里斯一位僧侣告诉他的资料:(142)埃及人和他们的祭司所告诉我的事情就是这些了。他们跟我说,从第一个国王到最后的那个海帕伊司托斯的祭司,中间总计是三百四十一世,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也就有相同数目的国王和祭司长。三百世是一万年,三世等于一百年。不把三百世计算在内,剩下的四十一世则是一千三百四十年。这样算来,全部时间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年;他们说,在这全部时期当中,他们没有一个国王是人形的神,而在这段时期之前或之后的其他埃及国王当中,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因此他们告诉我说,在这一段时期里,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12];

    在其他人看来这肯定是胡说八道,完全是无稽之谈!可是用地球翻转论的观点看,那是多次地球翻转的结果。是浩瀚的古老文献中被沙砾掩埋的极品“钻石”。大约每两次地球翻转,地球自转轴的极性会出现一次南北更迭。当地球自转轴发生倒向以后,太阳就会从西边升起,而从东边落下。很显然,无论在当时或者在阅读本文之前,这些历史记录尽管显得极其荒诞和完全不可理解,但是应该承认,希罗多德真实地记录了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的地球翻转。

    在印度伟大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在梅鲁,太阳和月亮每天从左走到右,星星们也一样……[13]” 认真比划一下看,按照现在的定向,上北下南,太阳东升西落。用古代印度叙事诗的方式说,太阳和月亮每天是从右(东)走到左(西)。而“……太阳和月亮每天从左走到右,星星们也一样……”显然与现在的运行方向是相反的,究其原因是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正处在南极地区的现象,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地球象现在的金星一样运转着,那时候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些文献资料印证了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真的曾经在南极地区停留过。

    祆教经典记载,古代伊朗人的祖先居住在地球上名为“亚利安纳乐土”(Airyana Vaejo)的人间福地。那个时候,亚利安纳乐土气候温和,物产富饶,每年七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季。这个草木茂盛、流水潺潺、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五谷年年丰收的人间福地,一夕之间转变成不见人烟的荒野,每年有十个月覆盖在冰雪下,只有两个月是夏天[14]。这种一夕之间的变化和变化前后的状态,正应该是地球翻转前后的真实状态记录。

    在印度的古经文苏雅西德汉塔中,有这么一段:“一年只升起一次的太阳,落下后神明保管半年[15]。”按现在的地球自转轴的方位,这种现象实在难以正确解释。可是把地球自转轴推回到北纬20度左右的位置上,地球的自转方向没有改变,但是两极靠向了赤道,因而出现明显的极昼和极夜转换现象。

多么难得的文字记录啊!简直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