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易定天下 2014-04-15

作者:毛晓沪

第五节      第一次仿古高潮

纵观古陶瓷赝品的发展历史,在经过初创期后,又经历了近二百年的缓慢发展阶段,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化时代的作伪高潮。这一时期,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西方人涌入中国“淘宝”,古董必然成为世界列强豪夺的焦点,古玩市场空前活跃,作伪之风也随之甚嚣尘上。此风一直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嘎然而止。这一时期也是古陶瓷鉴定学的发展期,标形学的研究也在逐步走向成熟。这时期的古陶瓷研究专著有两部影响最广,一部是《陶雅》,一部是《说瓷》。

《陶雅》原名《古瓷汇考》。寂园叟著。分上下二卷,共八百八十九条。刊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一物一条,文字简炼,以谈清代瓷器为主,涉及到器物名称、釉色、款识、特征等各个方面,对研究清代瓷器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便于初学者获得鉴定要领。但前后重复较多,眉目不清,翻检不便。

《说瓷》全名《饮流宅说瓷》。作者许之衡,字守白,室号“饮流斋”,原籍广东,曾在北京大学任教,约殁于20世纪初。全书分概说、说窑、说胎釉、说彩色、说花绘、说款识、说瓶罐、说杯盘、说杂具和说疵伪,共十章。他在总结前人知识和个人见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科学的分类、排比方法,博览约取,叙述有条。特别是第十章说疵伪,多年来更是初学鉴定者的入门教材。

这一时期的古陶瓷仿制和作伪基本上多限于江西景德镇地区,品种也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第一,当时购买力最强的西方收藏者,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他们对外观绚丽多彩的明清官窑器的兴趣,远胜于对朴拙无华的老窑器的兴趣,致使哪些能够左右中国艺术品收藏潮流的官僚资本,跟在洋人屁股后面推波助澜,这一点在外国资本汇集的上海,表现的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以地方窑口为特色的一些仿品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如:宜兴紫砂器、石湾仿钧窑器等等。第二,老窑器的生产年代久远,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多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仅凭文化水平很低的陶工经验,要想仿制,尚属奢望。明清瓷器的生产工艺,在景德镇延续了数百年从未间断,尽管后期有所改进和变化,但总体仍在延续和使用,仿制起来更为得心应手。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图1-61  民国仿明代万历青花五彩花觚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图1-62明代万历青花五彩花觚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图1-63民国仿清代康熙色地画珐琅牡丹“万寿无疆”纹碗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图1-64清代康熙色地画珐琅牡丹“万寿无疆”纹碗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图1-65民国仿清代雍正色地粉彩九桃灯笼瓶

 

《古陶瓷鉴定学》节选九

图1-66清代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局部

正因如此,那时鉴定和辨伪的重点也是在明清官窑瓷器上,并造就出一批以北京古董经营者为代表的古陶瓷鉴定家。他们中最负盛名者有孙瀛洲、赵家章、耿宝昌、孙会元和程常新等等。特别是孙瀛洲的关门弟子耿宝昌先生,集师傅和自己的毕生之经验,并在陈华莎、邱晓君等弟子们的协助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撰写出《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它标志着以标形学为主的鉴定方法的日趋成熟,是古陶瓷鉴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