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EO:以常识立身,用数据说话 | 简书

 lxm360do 2014-04-15

网络大数据研究是趋势和潮流,研究之后如何变现?SEO是必经一步。作为一个内容运营人员,我也被CTO要求去观摩一场关于SEO的讲座,讲者是张国平。如果你还不了解他,那就去看他的SEM一家之言 吧。以下观点来自张国平老师讲座内容整理。

市场混乱,恶人获利

SEO对我们行外人来看,似乎充满了神秘感,动辄成千上万的UV,如果转化成功,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所以,意识到seo重要性的公司是不惜花费血本去做的,据传言,当时某业内大佬公司愿意花费10万提高一个uv(我忘了是RMB还是$);同时,市场的巨大,也不可避免造就了一批浑水摸鱼的所谓seo培训公司及讲师,据说曾经有一家大型生活类服务网站的seo负责人竟然连html代码都不懂,导致各种花狸狐哨、错误百出的seo理论层出不穷,最可恶的是,扰乱了整个市场的秩序,造就了一个没有秩序毫无规则而言的市场。某国产搜索引擎大佬则是最爱看到这种混乱现象,这样他们的关键词才能不断刷新价格卖出好价,如果市场规范了,每家网站都采取seo并获得了合适的排名和点击,谁还鸟他们的关键词呢。

流量就在那里

互联网上从来都不缺流量,超过80%的流量是被人们忽略的,且新的流量总在源源不断的产生,24%的搜索词是过去一年中从未被搜素过的。如果你的内容已经准备就绪,那剩下的事情就是吸引spider来收录了。但让人震惊的是,能“毛遂自荐”让google看到的页面占不到所有页面的5%(有seo相关),而这其中能被google看好并抓取收录的页面又不到其中的20%(与质量相关),二者相乘,也就是google仅收录了互联网上所有页面的不到1%!!!所以,先做做工作让搜索引擎看到你收录你再做其他锦上添花的事情吧。

流量的来源无非与三个元素相关:网站的整体收录、整体排名和整体点击,收录是基础。如果你的内容确实丰富且质量不错,可以根据搜索热词将站内搜索结果页面静态化再推送给搜索引擎,这是可以妙手回春的手法,流量会蹭蹭蹭戏剧性上窜;但关键是不能上瘾,不能埋头只顾建页面,而不顾页面质量的把控,否则,万一被搜索引擎惩罚,一切归零,那就没地方哭了。

没常识真可怕

其实,做seo,最关键的是用常识判断,并不是一件很高深的事情,比如监控排名、注重分析日志。

“科学的SEO,基本的思维就是一切从常识出发,从一些不需要证明的“公理”开始。用数据来一步步细化每个步骤,把影响SEO流量的因素发掘出来,再把这些因素用数据监控起来,然后通过大量的实践,来观察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引自张国平老师访谈)

当然,seo是越做到深处越复杂的东西,比如nofollow就是一种很好的seo技巧,可以提高爬虫抓取的效率,让更多优质的内容有机会被抓取到。

但是,有很多人夸大了这个行业的复杂程度,为了做而做,或者忽视用户的真实行为、拍脑袋做决策,甚至被关键词拖着鼻子走,花高价购买,而不管性价比如何,实在是让人捉急的事情。

又是一家生活服务类网站,分析师发现北方的用户竟然没法登录他们的网站,原来他们因为不看好北方市场,所以只铺了10M的带宽,这可是一家生活服务类网站啊,这是自卑还是自负呢?

还有一家公司,分析发现流量陡降,工程师们起初坚称近期没做任何改动,排查了一圈还是说没有,只有一个运维最后想起说将一些网站图片分开存放在另一个虚拟机上,而这台机子上还存了好多其他东东,访问速度肯定因此减慢,导致流量下降。

也有正面例子。一家涉及酒店预订的网站,分析用户搜索日志后发现,用户其实就是根据地图上的各个地点联合“酒店预订”去查询的,比如某景点、车站、机场、餐馆等,这些联合搜索比单纯“酒店预订”搜索频次高出数十倍,seo专家出招将各个景点周围的酒店按照距离远近排序生成页面,流量立马到手。

如何学习seo?

对于适合seo新手的学习资料,张国平老师只推荐一本书、一个网站。书是《搜索引擎营销:网站流量大提速》,完整讲述了搜索引擎营销的过程和方法,文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理论深刻,此书的作者之一是研究搜索引擎技术20多年的Mike Moran,精读几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网站是《google网站质量指南》,内容很基础,但也很实用,其中包含了很多seo技巧,并且定期更新,是值得seo新手甚至专家去细细揣摩的。按照张国平老师的话,Google之所以把这些方法公布出来,是想和这些为他提供内容的网站达成双赢的局面:一方获得优质内容,一方获得更多流量。

======

题外话:

张国平老师现在已经离开seo研究培训领域,也许是看到了太多通过流量轻易变现的案例,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简单的事情,所以也转身投奔商海。另一方面,他植根seo研究领域多年,希望能建立规范促进科学seo的推广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达成心愿,不免有点心灰意冷吧。虽说少了一位seo大师,却也可能多了一位用知识实现商业价值的跨界学者,也算好事一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