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谒小镇“神医”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4-16

拜谒小镇“神医”

  •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刘武
  沿着俄勒冈东部有些崎岖的道路,开了6个多小时车,我从波特兰来到一个名叫约翰岱的小镇。说它是小镇,一点都不假,整个镇子在一片山谷间,只有十字交叉的两条道路,路两边稀稀落落有些低矮的餐馆、教堂、加油站,几乎看不到行人。
  从中国到美国观光的游客,没有人会去这个犄角旮旯的地方,这里既没有什么独具特色的风景,也没有吸引人的游乐场或赌场。即使是美国人,也很少会来这里,因为这就是北美西部一个非常普通的小镇。
  但是,一个多世纪前,这里却曾云集着上千名华人,并形成当地小有名气的“唐人街”。而最让人意外的是,迄今为止,这里还保留着一幢当时中国人修建的木结构建筑,并且当地人还出资为当年的一位中国医生建了一家展览馆。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中国人能让美国人如此惦念和纪念呢?那个医生有什么“神”一样的故事?
  我是在翻看了美国人写的《约翰岱的中国医生》这本书后,才不辞辛苦去这个小镇的。书里写了两个人,一个叫Ing Hay,另一个叫Lung On,照英文直译,大概是“尹海”和“龙安”。
  1883年,尹海跟随父亲及村中长辈到美国谋生,先在华盛顿的沃拉沃拉矿场当淘金工,后来转到俄勒冈州东部的约翰岱金矿当合约劳工。当时俄勒冈这一带是山地,环境极其恶劣,各种疾病不断地蔓延开来,最常见的是瘟热、脑炎、风湿、伤寒……特别严重的是1918年那次流行性感冒,每个矿工和当地群众都不能幸免,还有许多矿工、筑路工处在生命危险之中。那时候,这里的西医很少,医疗设备更是简陋不堪,病人除了多喝开水及卧床休息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尹海忧心如焚,由于他原来曾学过中医,他就一面做工,一面抽空替身边的工友治病,没料想中医和草药竟药到回春,使大多数病人绝处逢生,尹海从此弃工从医。
  尹海在这个小镇上得到了好友龙安的帮助,龙安是个精通英语、擅长生意的商人,他帮助尹海垒造了一座两层高的建筑,命名为“金华城”。这里既是住房又是诊所,还是当地华人的活动中心。客居异地的炎黄子孙,特别是广东四邑乡亲常借此聚会,每逢故乡的佳节良辰,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尹海看病认真,医德高尚,妙手回春,对病人实行内外有别、贫富各异。据记载,他潜心治愈了一个农场主儿子的败血症,当时获取诊金达一千多美元之巨,而对那些普通工人或贫苦病人,他往往只酌情收一点药费,甚至分文不收。据传有一次他曾紧急跋涉到120多公里外的一个伐木场,抢救一名身受重伤的伐木工人,竟能使停止呼吸一个多小时的病者起死回生,得以从容留下遗嘱。这一传说使尹海更具传奇色彩,其名声迅速风靡整个美国西部,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神医”。
  1952年秋天,他因不慎跌倒,骨折加上染了肺病,医治无效,终于在波特兰的一家小医院里去世,享年89岁。那座小楼一直封闭保存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才被打开。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床底下还存放着一摞没有兑换的支票,金额总计上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生前,尹海曾说过:“我的钱太多了,我不需要它们,应该把它们留给需要的人们。”
  我在那里找到了他的墓地,才发现他与龙安并排埋在一起。墓碑上刻着他们出生和去世的年份,还有他们的中文名字:伍于念、梁光荣,以及他们家乡的名字:台山。
  1984年6月,当地政府隆重颁布决定,以后每年6月举办一次“中国节”,以纪念伍于念及当年众多华人的伟大贡献,还特别将昔日当地的唐人街易名为“广东街”,而“金华城”也被修建一新,并成为纪念当地华人的展览馆,伍于念与梁光荣的照片和名字就出现在展览馆中。 
  而我大概是第一个远道从中国特意来拜谒这位“神医”的记者。
  (本文作者为央视电影频道导演、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