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绥梁明元

 湘西皇家图书馆 2014-04-16

花垣故事:梁明元

一,红军小探子

梁明元,字子春,苗族,1910年4月(清宣统二年)出生于永绥县长潭乡(又称下七乡)木沟寨(今花垣县长乐乡那光村木沟寨),家里依靠务农耕春过日子 梁明元自幼在家帮助父亲务农,守牛、打柴,没有读过书。父亲梁发祥,种有屯田二亩半,把屯租一交,一家便不能糊口,只得靠给别人打短工和挑脚维持一家生计。为了防止强人的欺凌,梁家酷爱习武,系下七乡一带有名的武术世家。梁明元从小就跟父亲学得一套过硬功夫,不管是刀叉棍棒,南拳北腿,苗族绝技翻刀梯,踩铧口,样样过得硬。每逢年节,苗族人民举行文体活动,演练拳术、狮子爬桌、翻刀梯,梁明元一家总是大显身手,令观众喝彩不已。梁明元从小疾恶如仇,他没有文化知识,但人很机灵聪慧,颇得乡里乡亲喜欢。

梁明元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不走正路了,暗地里和对门的寡妇勾搭上了,天天鬼混在一起,日子久了梁发祥干脆公开上门抚寡。从此梁明元家里的粮食谷米,用具家什,趁梁明元母亲不在时,早搬晚搬差不多搬到寡妇家去了,梁明元的母亲看到梁发祥喜新厌旧,不顾他们母子死活,屡次阻拦劝告,却遭到梁明元毒打恶骂,夫妻两天天吵架,闹得家不像家。

为此梁明元很是懊恼,由于年幼力弱,惹不起不讲道理的父亲,总想找个机会出门当兵去,离开这个“背时”的家。

恰在这时,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到了保靖县昂洞乡,梁明元得到了消息背着(偷偷的意思,年幼的梁明元可背不起的她母亲从花垣到保靖)母亲到保靖投军去了,他曾经跟随红军开到重庆的莪蓉镇,贺龙见他年纪小才十三岁,便给了些钱粮把他遣送回永绥,到了永绥县老鸭塘(现花垣县团结镇老鸦塘村)时候,就被当地保长给卡住了。

“你是不是红军小探子?”老鸦塘保长凶恶的问。

“我不是”梁明元虽然年幼,但自幼就聪明机灵深知一旦自己承认了是红军的身份,这凶恶的保长肯定就叫人把自己捉去邀功。

“你不认账,老子擂死你。”保长杨起棒子来了,看这架势普通小孩子没准会被吓哭,但梁明元自幼被吓大的在父亲的恶打中成长,保长这套对他没用。硬着脊梁骨望着保长说:“我不是,你说我是红军小探子你有什么证据吗,太阳底下,说话要有证据,你们有我把柄吗?”

保长被他反问这么一说将棒子收起,一时确实也拿不出什么把柄来,但任不放梁明元走,此时幸得他未来爱人的姑父从旁说情,大力营救,这才脱身回家。

二,猛攻龙角洞

梁明元,回到永绥县的家乡木沟寨后,做了阳春,这年他十七岁,生活将他逼得“蹲”不下去了,经人介绍,进永绥县城投奔到驻永绥的湘西屯务军龙治安(字平川)大队长手下当勤务兵。当时任永绥巡防军二营营长的宋子猷,见梁明元人虽小,但很机灵,身体素质好,又有武功,得到龙治安同意,把梁明元调到身边当马弁。宋子猷批准梁明元每天报销二十发子弹,练习实弹射击。时间久了,梁明元把短枪也玩得娴熟。后来民间传言:“袖枪手‘贾辣子’(贾凤昌,花垣保靖一带土匪,强人)五十米能打熄香头;而梁明元能枪击飞鸟,‘炮’打走兽,怪不得后来革屯时,‘贾辣子’还要服从梁明元调遣。”

一次,梁明元跟随宋子猷(宋濂泉族叔)开到卫城围剿麻老维(活动在永绥,乾城,凤凰一带的土匪强人),干了一仗,麻老维不是对手,连夜退进溜蒙和半畜附近深山的龙角洞去了,龙角洞坐落在半崖山上,居高临下,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宋子猷营部连续发动猛攻十余次,始终无法拿下龙角洞,歼灭麻匪。,当兵的部下的心里急,宋营长何尝不是焦头烂耳。

最后,宋营长只好悬榜下命:哪个能打下龙角洞犒赏光洋三十块(一块大洋可以买六十斤大米),人人看了榜都相互点望,龟缩不前,没有一个敢揭榜打洞。此时梁明元挺身而出,揭榜愿去说:“你们都怕他大老麻(麻玉清,外号大老麻,大老维),他大老麻难道有三头六臂刀砍不死枪打不穿的天大本事,你们怕他,我梁明元不怕,我就不相信了,再怎么厉害挨我一颗子弹,就没有不死的人。”

当时有好多人劝告他说:“梁班长,你家里现在大大小小有吃有穿了,何必为了这三十块大洋,白白枉送性命?”

“我是为了争口气,丢个命算什么罗!”

这时屯务军大队长龙治安说:“就算要去,也要饱吃一顿酒肉再去。”

当天梁明元就饱吃一顿酒肉,带了长短枪各一把,带领2个30个人每人配发8枚手雷弹五百发子弹。组成屯务营先锋敢死队向龙角洞发动猛攻,第一仗打下来,兄弟倒下了九个,剩下的人都说梁明元逞能好强,脑壳上包棉絮硬要瞎碰乱撞,除了六个本班兄弟愿意跟他同生死外,其余的都不愿意继续攻打龙角洞,人急计生梁明元叫后面不愿意打的弟兄给他上子弹换枪,他带领肯打的弟兄,两抢交换,边打边冲,终于打到洞口,抢占优势地形,朝洞口里猛扔手雷,直打得洞内土匪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慌忙向深处躲避逃去。

恰在这时,因没有火力压制后援部队,屯务军宋子猷营与卫城乡的挨户团仓兵冲上角口边打边喊:“缴枪不死,若继续顽抗,唯有死路一条,洞内剩下的五十个多个土匪,举起白旗,缴枪投降。可惜的是麻老维和麻老武跑掉了,不知去向。

这一仗,梁明元在屯务军营里扬威立名,人人都认为他能打敢拼是个打仗的狠角色。

三,斗胆会魔王

一九二九年永绥屯阀宋海涛(宋祚永)病逝,湘西有屯七县屯务指挥官由宋廉泉(宋运徴)接任,宋运徴兵权直接被湘西巡防军统领,兼屯物处处长的陈渠珍削弱,宋濂泉实际只掌握永绥和保靖的两县大权。副指挥由原屯勿军及巡防军二营营长宋子猷接任。

一九三〇年,梁明元二十岁,这一年,因为周燮卿在永顺当土匪闹得厉害,陈渠珍一字令下调永绥宋濂泉开往永顺打周燮卿,因宋濂泉得坐镇永绥,只得命副总指挥宋子猷前去,不得不说陈渠珍这一手玩得很漂亮即削弱了永绥宋氏,又取信于民,叫周燮卿和宋濂泉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同年即1930年周燮卿投靠凤凰陈渠珍并被陈渠珍任命为三十四师第三旅旅长)却说周燮卿这人又名燮钦,绰号周矮子、矮子老沙。祖籍重庆市江津人,。兄弟三人,排行老二。少年时喜好舞刀弄棒,练武时极其勤奋用功。练轻功时,他在何家塘大田近300米的训练场两端放两碗饭,放饿狗扑食,他便在后面奋力追狗,追到狗后,他再加大两腿负荷,长期往复训练,到十四五岁时,他已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1921年,綦江的“棒老二”大反政,到处拉山头,结帮棚,盗贼如林,匪患四起。周矮子以十几条火药枪起家,向石龙场大绅粮黄子义强索了7、8千两银钱,后又向东溪陈五老爷(郇卿)索得几千两,大量购置枪支弹药,在綦江、江津、习水一带渝黔边境地区打家劫舍,发展队伍,不到一年时间,便有了上千余众。他在队伍壮大后,施以正规军队一样的旅、团、营、连编制,训练有素。

据县志记载:“民国十一年5月13日夜,邓国璋、周燮卿两个匪,乘防军移防之际攻打县城。因城内有备,周燮卿手膀被打伤,乃于次日拂晓撤销走”。“民国12年夏,匪首周燮卿再次攻城,围城三天三夜,时因城内防守空虚,终被攻进县城。土匪进城后,虽无大的骚扰,但人存畏惧之心,终日悬心吊胆。不久,黔军周西成赶到,匪队始弃城而去”。

1923年,时任讨贼军总司令熊克武麾下第三路军旅长、联军独立第一师师长、27岁的贺龙,带着十多个随从到高青(时为青龙场),代表熊克武总司令招编周燮卿部。几番讨价还价,周燮卿的队伍接受了熊克武的招编,周被任命为旅长,其部下的任命几乎按他原来编制任命,其部属杨怀(抗日将领,牺牲后被列入民国时期的忠烈祠),照旧任命为团长。周部受编后,军纪严明,战斗力很强,屡打胜仗。后来在抗战中多立战功,被晋升为少将师长。名声赫赫。

周与贺龙元帅交往甚深,传说两家人曾打过亲家,指腹为婚。后因双方均产下男婴,没能结为亲家,后来便结成了干亲家。不巧的是,在南昌起义后,二人因革命志向不同,分道扬镳,成为对手。

以上所悉,可见周燮卿这人扎手,宋子猷看出陈渠珍的阴谋为了把周燮卿说服,免动干戈,要差一个亲信专程送信,几经周折,连续叫了七八个人去,人人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吓得发抖,谁嫌命长了敢去会见杀人不眨眼的矮子魔王呢?就是麻着胆子去了,也是有去无回,为此宋子猷脑壳都快想乱了,始终想不出一个合适人选,至幕时,宋子猷突然想起那会儿在卫城打麻老维时,猛攻龙角洞的梁明元,脸上顿时豁然开朗,差人治办宴席,将正在赌坊赌博的梁明元 叫到营部,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宋子猷将前因后果尽数倒给梁明元听“我湘省有湘西二十八县,陈玉蝥(陈渠珍)是湘西巡防军二十一县统领,名义上统领湘西各部,陈氏地盘又集中在有屯七县,凤凰,乾城,泸溪,麻阳,永绥,保靖,古丈,外加永顺,龙山,沅陵诸地。在湘西靠屯租屯务经营自治只手遮天湘省督军前有赵阎锡,后有何健都拿他这位“湘西王”没办法。兄长祚永在时与陈渠珍倒是交好,兄长刚故不足三年,陈统领就准备吞并我们了。看来陈老统领这是明摆着准备拿我们开刀,永顺地大我们永绥数倍,当地自己有自己的正规军驻军,保安团,实在不行可调临近的龙山保靖,古丈大庸四县,何必调动我们最远的永绥,只因我绥主廉泉掌权不久,我侄廉泉接任指挥后,自治永绥又不曾敬重孝敬过他陈渠珍,他如此调令是逼我们表态,出兵则中他圈套,我们明知道是个套也得钻,借此来削弱我们兵力;要是我们不出兵他即可说我们窝里反,陈渠珍的新编三十四师虽说只是师的编制但下辖六旅十八团三万五千人枪分驻湘西,不亚于一个正规军,我们永绥不过一旅编制,如何斗得过他。外有各县保安团,巡防军。我绥县危矣!”

梁明元见宋子猷满脸愁容便哈哈大笑问宋子猷说:“宋老指挥,要我怎么做,直接说便是,我知道责任重大,一定不会辜负你期望的。”

“我叫你来是要你送一封密信,因此事滋事忒大,思来想去,亲信之中非你梁明元莫属。”

“那就多谢长官对我梁明元的信任了子春终于有机会报当年知遇之恩,收留之情,如若不是这样,我家中母亲与我早就饿死深山。”梁明元对宋子猷鞠躬道。

“我当年也是见你有真才实料,武功高强,起了惜才之心才将你从龙队长那里调到我营下。”说着宋子猷脸上的忧愁似乎减少了不少。他想起两年前才十七岁多一点的梁明元还是个稚嫩穷酸的少年,不曾想到当年那个尚未褪去稚气的少年如今在自己面前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敦实刚毅的苗家汉子。并很快从普通士兵升任到班长,龙角洞一战后更是马上当上了排长。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自己终有一天无人可用的时候梁明元能用到钢刃上。真是莫欺少年穷啊。

“好了,峰回路转言归正传,我这有封密信要你安全带到永顺。”宋子猷说。

“永顺?送给谁”梁明元问。

“周燮卿!”

“可是矮子老沙癞子老壳四川的周燮卿”。

“是的周矮子长得矮矮团团,武武敦敦脑壳大像个鲨鱼头,头上全是癞疮疤,为人凶狠手段残忍,任过国军旅长师长,因川军军长汤子模被杀。无奈回到湘西落草为寇,上山为匪。在永顺,龙山一带活动,湘西北人民,士绅联名告到乾城陈老统领那,为了不起干戈,在开拨永顺之前,你务必快马加鞭将密信送到周矮子那儿。”宋子猷说着从身上拿出一封屯务军专用信封。

“是,这个我晓得,我这就去。”梁明元敬礼道,而后从宋子猷手里接过信件,转身欲走。却听宋子猷又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子春一路早日回,你先过去财务处,领张银票到了那边派头要足莫叫周矮子轻看。”

“搞那派头做什么,我梁明元只是过去送封信,又不是过作做。”

“我知道你是有量火的,过去谨慎小心,见机行事。”

“子春晓得,我去永顺不要票子做派头搞排场,一双草鞋就够了。”梁明元哈哈大笑,走出营部。留下忐忑的宋子猷独自一个人叹息。

却说,梁明元到了永顺,几近打听又花了半天行程刚到周燮卿托队伍的山头脚下,就遇上了持枪巡山的土匪小队,阻了梁明元去路。见梁明元穿着军装还是个排长,枪杆子一拿子弹上膛指着梁明元就问:“你是什么人,不知道这是我们土匪的地盘吗,你要是不给老子说出个落头来信不信老子一枪毙了你。”

梁明元哈哈大笑说:“我还真不信,你能一枪把我给蹦死。”说着往前一冲,一脚就踢飞两个土匪,掏出手枪对着每人裤裆处就是一枪,一梭子弹打完后擦了擦枪口这一小队七人組更是吓得目瞪口呆。

“我不相信你一枪能蹦死我但我知道我刚刚如果想要你们命或者你们的子孙根,我相信很容易,我也不是过来闹事找麻烦的,也不为难你们我来这是找周矮子的。”

“找大当家的,你要是骗我们,是军队奸细,到时候在山寨闹出个什么事,我们会死的很惨的。”

“我也不管你们信不信,耽误老子时间,我相信你们死的会更惨,而且我是受命前来找周矮子议事的。军机贻误你们再长十个脑壳也不够陪。”

几个土匪拿不定注意,唧唧歪歪商讨了下,最后土匪小头目说:“要进山可以,但得按我们规矩,暂时保管你枪,而且你必须得让我们搜身。”

“可以”梁明元梁明元把枪交给土匪,在两个土匪引领下上了山进了寨。顺利见到了周燮卿。

“小伙子听说你很有本事啊,在山下把我弟兄修理了顿看你这样子是个练家子有路数”。

“都说你周矮子,是个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杀人魔王,我今日一见也就这么一回事。”

“哦!那些都是人家瞎说的,人言可畏啊!小老弟,听说你找我有事”。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不方便”梁明元眼神示意了左右”

“我不管你有什么事,但现在我得把你和我之间的事解决了再说”周燮卿下令退去左右。

“我和你有能有什么个事喔?”

“你打了我的人,当然我要找回场子”。说着便朝梁明元扑去,拳脚相加,打了约莫半小时,只见两个人,身上都挂了彩。

“小老弟功夫不错,下手狠,准,快我周矮子真他娘的好久没这么打架过,打得这么爽过了。”

“不瞒你说,我也是的”

两个人哈哈大笑,笑声在屋里头回荡。

“老弟贵姓,听你口音向是永绥人。”周燮卿问。

“免贵,姓梁叫明元,字子春永绥长潭人”

“我叫周燮卿,是四川人,人家给个面子喊周矮子”

“哈哈久仰大名,杀人魔王也是人,而且是性情中人,我梁明元今天交你这个朋友了”

“我周矮子也交了你这个朋友,现在说说你大老远从永绥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梁明元从身上取出密信,递给周燮卿,“信中都有,你看看就晓得了”。

信函内容:... ...(做省略毕竟是迷信吗而且年代久远也没原件,也没人记载)

看完信函后,周燮卿眉头稠了稠,说:“辛苦梁老弟了,一路风尘,日夜兼程,我这儿招待不周现在我们就去喝酒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哈哈哈。”

梁明元在永顺和周燮卿呆了三天,带着周燮卿手信去了回了永绥。

宋子猷听说梁明元回来后,喜忧参半,和宋濂泉急忙去接见当头就问:“矮子老沙愿打愿和?”

“请看回信,就会晓得”梁明元将信拿出。

宋子猷拆开回信,看了一阵,突然就笑了,老家伙激动得恰了恰肉,是时我们的七县屯务总指挥宋濂泉“啊呀!”一声惨叫。

宋子猷疑惑的望着宋濂泉问到:“运徴,你为何大叫,而且叫得比西门的猪还难听。”

“叔,你刚恰的是我的肉,我能不叫不疼吗。”宋濂泉无奈道。

“梁明元,矮子老沙,夸你”

“他怎么夸我?”

“听我念罢,永绥吾宋家子猷兄,你部下通信兵梁明元,能以罢兵为民为重,冒死前来,使我太感动了,和则朋友,打则结仇,谁个不愿多个朋友呢?梁明元忠义可嘉,英雄气概。望吾兄照看一二璞玉多磨。”

“矮子老沙,这狗日的,真够朋友,以前国军的少将他娘的都奉承老子了。”

说着三人哈哈大笑,吃酒快活去了。

1930年,周燮卿投靠了湘西军阀陈渠珍,并在陈部任了个新编三十四师第三旅旅长。后来周燮卿在湘西兵强马壮后,周燮卿名为陈渠珍部属,实则自行其是

四,智斗省军

1937年3月,湖南省第三区专员余范传,诬革屯军为暴徒,把梁明元定为九名首犯之一,同时审定三十八名次要犯一并报省,省主席何键下令将所定首、次要犯悬赏缉拿,且令省军六十二师一六八旅旅长刘健文,率该旅兼程直奔永绥,镇压苗民革屯起义。
    梁明元见大军压境,毫不屈服,尽管有些革屯军的领导者、某些支持革屯的地方官绅投敌叛变;而梁明元却坚决革屯到底,率部转战于绥保边境,与敌人周旋于崇山峻岭之中。
    省军刘健文旅有一个朱载生团长,带该团进驻永绥县城,白天下乡搜山,晚上龟缩城内,梁明元过去在军队里学得一点战略战术,他凭着土生土长熟悉地形的先决条件,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搜我避,敌疲我打,敌住我扰。有一次省军在长潭、窝勺一搜剿革屯军,梁明元指挥弟兄在高坡上对准省军兵力集中的地方,扫射了一顿机枪和排枪;然后机动转移到绥保边境的密林中去了。省军冲上山来,革屯军无影无踪,只“缴获”了革屯军战士甩掉的几只烂草鞋。当晚他们疲倦地龟缩进城时,梁明元就派人站在城郊和长潭交界的阎王坡、牛眼睛坡和下寨河一带的高坡上,向县城方向的天空打排枪、打机枪,吓得省军晚上睡不着觉,在黑夜中又不敢出城追击。
    从此,反动政府把剿捕锋芒集中到了梁明元身上。梁明元无所畏惧,串乡走寨,与敌人捉迷藏。省军气急败坏地把梁明元家的房屋拆掉,多次胁迫群众一起搜山,而梁明元每次均化险为夷。有一次,省军命令乡保甲长组织万人大搜山,强迫每户出一人,如不去以“通匪”定罪。梁明元却在这次大搜山时,化装成捡粪农民,挤在拿刀刀叉叉的搜山群众中。到吃中饭时,有三个人坐在寨口边打嗑睡,梁明元走拢去故意问:“你们拿着刀叉做什么? ”
    “捉梁明元;”三个人先后睁开疲劳的眼睛,望着梁明元回答。
    “你们只有刀刀叉叉,梁明元有枪,捉得到吗?”
    “你莫傻罗,我们是应付差事的,他为苗家做好事,那个愿捉他。”
    “你们认识他吗?”
    “不认识,若是认得。还要他跑远些。”
    这说明梁明元及其革屯义士,和广大群众是心连心的。梁明元了解到这三个人没钱吃饭,便送给他们每人一块光洋。并说:“你们吃饱了,还是上山去把梁明元捉到,好得点赏钱度日嘛!”
    “多谢你了大哥,官府的臭赏饯再多,我们也不要。”
    梁明元暗自佩服这些苗胞的骨气,告别他们,从从容容往后山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键为了保卫长沙,将一六八旅撤回。省军在湘西近四个月之中,一个革屯军的领导人都没捉到,只是烧杀淫掳,殃及湘西无辜百姓,还把一些革屯军的家属杀害,房屋拆掉或烧掉,种种暴行,更激起湘西苗民武装革屯的怒火。
    省军撤走以后,梁明元又参与指挥诛杀保屯派吉洞乡乡长陈启先;当家伏击保安团;围攻保靖县城等战斗。在围攻保靖县城时,梁明元把“贾辣子”(贾凤昌)、李安江、龙焕云等一批绿林好汉也邀请参加。这些人各有一百多人枪,纵横湘川黔三省边界,一向不服王法管束。梁明元召得来他们,这当然是梁明元发动的“革屯”是正义的战争,影响了他们所至。
    预定9月27日包围保靖县城,次日拂晓前攻入城内,并确定了进攻路线:贾辣子和李安江带队由城郊的苏家坪攻打喜鹊溪;梁明元的胞弟梁兴成、堂弟梁兴忠带队攻打枞树坡;梁明元亲自带队攻打夕阳桥;石兴顺和龙大砣带队攻打梓童阁;龙焕云的队伍和其他队伍攻打得胜坡。五路队伍由梁明元统一指挥,凌晨五点钟打响。谁知喜鹊溪方向的“贾辣子”四点钟枪就响了,致使城内有了戒备。受到了保安团强有力的阻击,县长姜干和保安团营长朱德轩逃跑了,使革屯军在保靖城边站不住脚,只得往永绥的长潭方向撤退。梁明元对贾辣子提前开火意见很大,严肃地半开玩笑地对贾辣子说:“贾老史你太沉不住气了,是否想先进‘咸阳’为王嘛!”贾自愧地说:“岂敢,岂敢,梁老弟为王,梁老弟为王。我不过是一见朱军手杆就痒了,非要扣他几炮不可。”后来革屯军战士议论说:“贾辣子再厉害,也害怕我们的梁指挥。”革屯军在梁指挥的带领下,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革屯胜利 受编抗日
    何键在湘西苗民“革屯”、“倒何”武装联合斗争的沉重打击下,被迫接受谈判,“废屯升科”。吴恒良、梁明元、洪远润、石兴顺乘机横扫绥、保农村顽固保屯势力,为“废屯升科”彻底清除障碍;再加之隆子雍、向备三等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继任省府主席张治中,承认有屯七县与省府代表达成的《六条协议》(注一),废除了压迫剥削苗民一百三十九年的“屯田制度”。梁明元、吴恒良等人领导的武装革屯,终于取得彻底胜利。接着,革屯义军接受改编,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开上抗日前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梁明元部改编后,梁任湖南新编第一团中校团附兼第一营营长。1938年5月率部离开永绥,担任沅水上游治安防务,1939年5月东下抗日,开赴桃源县整编,归属新六军暂五师第一旅,梁明元仍为第一团团副兼第一营营长;1940年4月,在浏阳整编,新六军番号撤销,列入七十三军建制。
    二次归家 惨遭杀害
    1941年1月,梁明元在中央军校武岗分校学习,结业前夕,听闻师部将调查永绥县政府所报梁明元原指使部下拖抢扰乱地方、骚扰百姓一案。其实这是永绥地方一些反对革屯的区乡长及革屯时被梁所杀或抄家的一些顽固派家属告的状。梁明元直接带队杀屯官、烧屯仓、分屯粮,是顽固派的死对头,他们恨之入骨,多次上诉。梁明元怕遭受冤屈,自行离校回家,仍然务农。此时,驻永绥的国民党“鄂湘川黔四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部”中将总指挥郭思演,施展“剿抚兼施”、“恩威并重”的诱降“招安”诡计,派永绥城郊花园(垣)寨的苗族女政客“石大姐”前去木沟寨请梁明元进城,还假意要委梁为“湘西保安大队长”。
    “石大姐”何许人也?她当时年约五十开外,家里富有,为人能说会道,虽是一般农家妇女,但凭着自己的嘴巴,多年混迹官场,不论是官府、权贵、军界、绿林好汉,无人不信任她。他受郭思演委托,去木沟寨请梁明元,对梁说,郭总指挥请你是因为维持治安;清剿散匪,只有你梁老弟有本事,其他人哪个都不行。梁明元怕上当受骗,再三推辞,“石大姐”只得扫兴而归。
    在永绥驻防的一一八师补充团,有一个中校团长,是保靖县巴科人,名叫向中,郭思演知道向中熟悉本地情况,就把“招安”任务交给了他。向中表示愿意与梁明元换贴结拜把弟兄,要梁进城受委,而且赌咒发誓保证梁明元的安全。这时梁明元才深信不疑,带着家眷进了城,后住城外花园寨。
    不久,向中团长带着几个下属官员办了两桌丰盛酒席,真的和梁明元互换庚辰八字,点香燃烛结拜把弟兄。向中生于1909年8月为兄;梁明元生于1910年4月为弟,二人在院坝当天跪地盟誓:“上有天,下有地,向梁结为好兄弟,谁出卖,谁变心,着雷打,遭火烧,又砍脑壳又挨刀……”盟誓完毕,宾主还大吃大喝一顿,大家祝福向梁兄弟官运亨通,共享荣华。
    不久,国民党重庆军委会和第六战区长官部密令驻永绥的四省边区“剿总”对在押”集训”和在外软禁监视的“骚乱份子”一律处决。“剿总”接令后,任命“剿总”参谋长袁德同少将和一一八师补充团团长向中中校,分别为这次大屠杀行动的正副指挥。向中即将要向“把弟”梁明元开刀了。他找到,“石大姐”,对她面受机宜。随即“石大姐”劝梁明元说:“近来世道不好,城郊常有土匪抢劫民财,你住在城外,很不安全;同时有的土匪打着你的旗号进行抢劫,恐怕你会遭受冤屈和误会,不如在城内租一间房子住合适些。”梁明元听了,认为“石大姐”此话倒还有理,于是同意搬进城住。
    梁明元搬进城住在城内正街邓远发商号(今花垣镇老正街63号)一间宽敞的房间里,为了避免出事,除官府来找外,其余时间概不出门,晚上只是邀集知交,来家里打麻将消遣。梁明元在打牌时,也习惯地将连枪放在膝头上,并把子弹顶上膛,防止过去的仇人对他突然袭击。
    1941年6月17日凌晨1时许,梁明元与牌友打麻将,正准备散场休息,突然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并有人小声喊着:“梁团副!梁团副!总指挥有急事请你。”梁明元把枪拎在手里,开门一看,认得是总指挥部和补充团的副官,他二人没有带枪,梁也就解除了戒备。其中一名副官很恭敬地说:“今晚花园寨被一小股土匪抢了,郭总指挥召集紧急会议,请你也去,商量对策。”梁明元听后,出门随同前往。谁知梁一出得门来,埋伏在邓远发商号下侧柜台脚,和上左侧“童扣”子家墙角的补充团七八名荷枪实弹的打手,一拥而上,梁明元没有思想准备,寡不敌众,束手就擒。他们还怕梁明元施展武功挣脱,在他脚上上了一副旧式带铁链的脚镣。梁明元明白今晚一定了命,后悔莫及,用汉夹苗话边走边大骂不止:“‘挨呐妈’(注二)向中,你这不仁不义的家伙,总有一天‘母里达枷’(注三)”梁明元被押至城东浮桥头,“剿总”驻地文昌阁与天王庙交界处的山谷中杀害,时年三十一岁。
    老天也真有眼,梁明元就义前骂向中“母里达枷”,向中还真的得到报应。第二年(1942年),补充团调防四川黔江。因向中在永绥驻防一年期间,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强夺民女,欺下犯上,避居永绥的国民党元老柏文尉将军向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进言,陈诚下令将向中处决于四川黔江城郊,还把向中的头颅割下来,挂在黔江城楼上示众。
    早在1938年,革屯胜利,梁明元受编东下抗日,永绥长潭乡民众,立“湘西苗民抗日革屯军前敌指挥梁德政”石碑一块于永绥下寨河桥头(注四),碑文中说:“……梁指挥明元,哀民众之痛苦,恨贪污之把持,乃毅然决然挺身而出,联合同志,成立革屯军。于是登高一呼,万山皆应;旌旗所指,屯毒潜消……将见百年之弊政由此除,万事之利益由此兴……然大德难泯,大功难灭,不有以表张(彰)之,其何以劝善!故约集同人叙其情节,略镌之于石碑,令德令誉,永垂不朽,庶后世子孙有记(纪)念云。”字里行间,表明了永绥人民对革屯名将的缅怀和纪念。

关于梁明元的故事到此结束,梁明元系列有杀官举事,三英奇袭屯务军,巧布草人阵,伏击下寨河,鱼目混珠,智夺屯田册,探军情,自办兵工厂,马鞍山争夺战,五岭大战,浴血老卫城,三打弥诺,三打保靖,革屯抗日,天王庙就义等因时间仓促就不一一写出来了,有时间在和大家分享。

春日里,和风絮雨 湘潭笔落,愿诸君安康!我是木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