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之呼唤 ——山东京剧现状之思考

 李兴正图书馆 2014-04-16


不死不活何时了?谈到山东京剧现状,省京剧院副院长院长张连成一脸的无奈。

在局外人看来,类似梅兰芳大奖、电视京剧大奖赛这样的“场面事”上,近几年山东京剧界总是风头不断的,但是,潜在的困境,明摆着的难点,却是愈来愈紧地捆绑着她。

张连成介绍说,山东省京剧院每年只有不足4万的业务经费拨款,而象《桥隆飚》、《奇袭白虎团》这样的戏,排一个最少也得1万元。每年这个院的业务经费缺口近30万!最近,他们为赶排新戏而买了一架合成哭,支出的3万多元钱还是挪用的专项赞助费款。每月,演职员们只发60%的工资,炎炎夏日里练功而不舍得买点冷饮是常有的事!就是按“标准”而定的8角钱的误餐费和1.2元的演出补助,他们也已两年没发了,没钱呀!

出路不就在于改革嘛。

怎么改?张连成忧心忡忡、一语惊人:在政策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的状态下进行的改革,无异于自乱。山东京剧界深受此害。他说,同是“高雅艺术”,中央乐团现在在北京地区演出,一场补助费每人30元,演出收入每人200元左右;到外地演出,他们不仅每人有“火车补助费”100元,而且每场演出收入达300元左右。比起它,我们简直就别干了!目前,京沪的京剧改革可以叫“国家投入改革”,而我们呢?两相反差,造成了京剧界“新四军打八路军”现象的出现:人家拿工资、住房、户口等许多优惠条件硬硬地挖人挖到我们家里来,省京剧院著名青年演员李军“调”往上海即属此例。再比较某些“星”那样有时就拿几个很低级的东西出场,每次收入一二万,我们这些一场戏才10块“补助费”的国家一级演员,就只有哇哇干哭的份儿!

张连成特别提醒记者说,目前京剧舞台上就是些40来岁的人撑着,后继缺人!现在,他们坚持每天考勤、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常的演出工作,纯乎是在“精神疗法”下坚持着。为生存,他们已租出了一半办公楼;去年所贷10万元还款尚无着落……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抽絮拂尘,就在于京剧是一个特殊的精神产品、活着的文物。一舔“市场经济”有甜头,就胡子眉毛一把抓地把京剧推入尚不公平和完善的市场,指望她挣钱糊口,或许,这是个失策吧。

眼观山东这个京剧大省的窘境,耳听聒噪不休的“研究”“摸索”,谁不焦虑难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