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牌坊之处,曾经是码头或集市(上)

 i深蓝 2014-04-16

长江商报消息 从钟祥到通山,寻访贞节牌坊

■ 本报记者 钱烨

湖北境内,清末《通山县志》(同治年版)记载的贞节牌坊数量有27座,而现在能找到的不到20座。沉没于大冶大箕铺镇东石家埦水库中的吴氏节孝坊到现在也不在文保单位之列。

对于这些盛起于明清,记载了家族荣耀、个人复杂情感的石头,文物部门的保护起了到一定作用。但大部分家族反对迁地保护、又没钱修复,坐看它们倒下。以自然的方式回归土地,是大部分乡土文物保护者所持有的观念。

但在这之前,大部分的贞节牌坊成为文物贩子眼中的“肥肉”。两年前被盗的通山县石门村蔡氏节孝坊,夏立生跑了几趟公安局,也没有下落。

分布

沿着山走,就可以找到牌坊

沿着山走就可能找到牌坊,是这趟起点钟祥、终点通山,寻找湖北境内贞节牌坊之行中取得的经验。例如位置偏远、深处幕埠山区的通山县,我们找到了两座贞节牌坊。钟祥境内贴近河南伏牛山系的张集镇、中山镇、洋梓镇分别保存有3座贞节牌坊。

在一周的寻访中,我们能够找到的不超过20座贞节牌坊。在对于提倡守节,礼教尤重的明清之际,数量之少是惊人的。

幸存下来的牌坊,一方面是文物部门的努力,一方面是村民自身的自发而为。例如现保存在荆门博物馆内的刘氏节孝坊,30年前因为团结街扩展马路而被整体搬迁到博物馆,而保护较好的荆门城北仙居老街蔡氏节孝坊,因为仙居镇旅游业的兴起,本地村民集资与当地文物部门合作,在2006年进行了维修,得以完整保存。

大部分幸存下来的贞节牌坊虽然有幸躲过了“文革”和作为城镇建设的“垫脚料”,但面对日久天长,无人看管,任由风雨侵蚀,大多坍塌大半。

钟祥城北40公里之外的花山村汪氏贞节牌坊,位于花山村3组一个土包上,其门前被上世纪70年代新建的土坯房子遮挡,四柱三间,原高5米的石构建筑,塌了一半,碑刻文字被侵蚀得难以辨认。

而泡在大冶大箕铺镇东石家埦水库里50年之久的吴氏节孝坊,石雕表面,被侵蚀非常明显,搬到山下居住的刘姓村民并不打算再出钱搬迁这座牌坊,而文物部门也表示牌坊会按照村民意愿,留在原地。

跟何馆长一样,很多乡土文物调查者认为,相较于把这些牌坊迁地保护,他们更希望让这些记载了家族荣耀、个人复杂情感的石头,以自然的方式回归土地。

现状

趁水位与牌坊齐高  文物贩子乘船偷走“圣旨”

探访的8座贞节牌坊中,大冶大箕铺镇东石家埦水库中的吴氏节孝坊可谓最特殊的一座。它位于早已遗弃的村落原址上,原来的村落已经被1958年修建的水库淹没。

3月23日,小雨,驱车来至距离大箕铺镇5公里之外的龙角山下,这里的水位线已降至谷底。牌坊耸立在东北角,其上是胡家埦村,抱孩子的女人说,清明之后涨水,可以淹掉整座牌坊。但50多年了,水涨水落,牌坊始终都在。

5年前,两个文物贩子乘着船,趁水位与牌坊齐高,顺势偷走牌坊顶部前后“圣旨”“恩荣”石碑,被留守在胡家埦村的刘姓人发现,半夜截了下来。第二天给搬到山下的刘会斌打电话,带人取走石碑,村民集资在山下刘胜塆盖了一座祠堂,两块石碑被镶嵌在门楣上。

位于通山县南岭桥镇石门村蔡氏节孝坊在2006年亦被盗,门前两个石狮子半夜被铲车挖走,夏立生前后跑了3趟局子,村里年轻人在网上发帖,引起重视,但至今尚未找到。今年81岁的夏立生,气得“一天吃不下饭”。

大部分的石牌坊在被盗后,仍然无法受到重视,如钟祥城西中山口一座建于清朝宣统元年的常氏节孝可风坊,门前一座白象被挖,一座石狮子被挪到村北70年代所建水渠堤闸边上,当时的目的是为了美观好看。

而距离钟祥县城40公里之外的洋梓镇花山村汪氏节孝坊,据村民说,其上“文武姥爷”早在十几年前就没了。

通山县出了名的两个文物贩子,在盗取县东岭下村塘下垄的一座贞节牌坊后,不久就死了,当地人说是不积阴德,遭了报应。不过,自从他们死后,塘下垄的成氏贞节牌坊就再也没有发生被盗事件。

式样

通山县仅存“牌坊屋”

2007年对外开放的黄陂木兰山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中的牌坊屋是从通山县杨芳林镇搬迁过去的,类似的牌坊屋还有此次探访途中,位于县城以东15公里的岭下村塘下垄成氏贞节牌坊。

这至少说明散落在湖北境内各处的贞节牌坊并非一个面孔,大部分的贞节牌坊,我们看到的,复杂的有如钟祥花山村残存的汪氏牌坊曾为四柱三间五楼坊,蕲春孙冲乡孙冲村双节流芳坊为四柱三间华表式。钟祥城北50公里之外的张集镇牌坊塆的陈氏贞节牌坊则简单得多,四根柱子,两段横梁,上立贞节碑刻,右侧石柱之间是碑文。

其样式发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衡门及华表柱。华表,也叫桓表。据《汉书·尹赏传》“……便舆出瘗寺门桓东, 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而所谓衡门,就是在左右两根立柱上架一根或两根横梁,在立柱内侧再安门扇,是一种很原始的做法。

不过,通山县黄氏、成氏贞节牌坊并不是独立的个体的“衡门”或者“华表柱”,而是牌坊之后建一屋,有时候牌坊与居室混为一体。例如,距离通山县城东50公里之外的宝石村贞节牌坊,与背后老屋一起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3月24日,岭下村塘下垄村民许先龙说,村口贞节牌坊屋会为村内孤寡老人提供居住场所,也会收留外地的乞讨者留宿。但大部分时间,牌坊屋锁着,防止发生偷窃。

通山县文物局范局长说,这种贞节牌坊屋,可能在阳新县也存在过,但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在湖北省境内,似乎只在通山县才能够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