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峰塔群山环绕 荷塘照影(上)

 i深蓝 2014-04-16

利川野猫水村宜影塔,在风水格局中的意义突出。县志上记载野猫水村一带,环山独缺东隅,意用人力补之 。此塔目前损毁严重。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钱烨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钱烨

大多数文峰塔的修建都有一个世俗的目的,高中及第或镇水压邪。湖北境内的文峰塔分布较分散,几乎沿江而下,县一级的地方都会出现一到多座文峰塔。就数量而言,比不上宗教墓塔,但这些最初寄托“文运昌盛”美好愿景的古塔,显然比墓塔或佛塔更具包容性。

据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德喜编写的《湖北古塔》粗略统计,湖北境内的文峰塔不下30座,其中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占了一半。虽然这些古塔现属于保护单位,却依然面临年久失修的问题。在丢失了寄托科举世俗意义的当下,从现代景观环境学而言,它们就是理想居住环境中的一个自然地标。

地理

沿江而建,多为“灯塔”

“也许面对一座古塔,最让人联想到的是塔下流逝的时间吧。”拍摄宜昌天然塔后,一位坐在公园边上等公交的本地摄友说,与不断泛滥又被填平的长江两岸不同,这座塔从建成至今一直矗立在宜昌南部,每一个乘火车的人穿过宜万铁路大桥时,都会看到。

相比塔身北部的大坝,这座占地半亩,塔身高15米的文峰塔,渺小得像一个点。在自由通航的峡江时代,它可能曾代替大坝,成为沿江而上进入这座城市的第一道风景。

事实上,湖北境内沿江而建的塔,多少都有“灯塔”的角色。沿江而下百公里,就是荆沙市。荆州南城的长江大堤上也有一座万寿塔,但不是文峰塔,而是明代嘉靖年间为皇帝祝寿而建的祝寿塔。《沙市志略》上记载,修建这座塔时,曾得到全国8省17个州、县、府民众的捐助,很多建塔用的青砖都是从其他州治、县属“邮寄”过来的。

上世纪70年代修建荆江大堤,人们并没有把塔挖掉,而是将塔的第一层埋在土下,成为荆沙人民治理水患的见证。生活在塔外不远的徐厚生说,万寿塔是上游重庆、涪陵一带放簰、走货进入荆沙的航向标,“天气好的时候,5华里之外都能看到。”当然,徐厚生不知道,据此而上100里还有一座同样性质的塔。有趣的是,它的建造却实实在在是为了提防人们,上游的风水会流泻到荆沙去。

记载宜昌城南天然塔修建目的的《夷陵县志》中,就认为长江出夷陵,百转弯曲而陡直,江水而一泻千里,风水都流到荆沙的意思。而“城南平地,地脉不胜,加之对面名曰五龙山,高低起伏,更显夷陵城,城泻东南,其中又有长江东注,风水为之不胜也”。所以在长江北岸平地,夷陵城南建天然塔,人为修补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的差异。

天然塔在修建过程中曾经几次倒塌,煞费时间和人力,前后修了2年,倒塌3次。捐钱修建塔的人是几位地绅,后来夷陵的县令在此题字,希望培兴文风,多中及第,塔成后,又有两位僧人提出随之建庙的意见。研究湖北古塔,曾在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担任研究员的李德喜说,宜昌天然塔底下曾经有一座不大的寺庙,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一直都有,后来有说被日本人炸毁的,有说在文革时期拆毁的,但塔还完整保留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