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连珠塔底部的佛像。 长江商报消息 溯源 原为“治水患”,后搬进了“孔子像” 3月9日,钟祥文峰路的尽头,两位法师被请到一间红砖墙的庵房为香客念消灾咒。红砖顶的庵房上是白色的文峰塔。 在一路可以寻访到的文峰塔中,钟祥文峰塔可以说是最食人间烟火的一座。它坐落在城市中间一座不高不矮的土丘上,走在街上的人大都可以看到它。 事实上,它的前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佛塔,因山脚下的大报恩寺被毁,在清代时为培兴本地文风,改为文峰塔。而近来佛事兴盛,又让它的身份多少有些尴尬。与它地理位置比较相似的是位于赤壁西关陆水西岸的峨石宝塔,同样位于城关差不多中心位置的一座山丘上,因为早年有寺庙开坛念经,取名和尚岭。 峨石宝塔的身份也很混杂,《蒲圻县志》(1998年改赤壁市)记载,它最初是为镇压水患而建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风水塔。清末塔下曾有书院,又被人们赋予了文峰塔的意味,宝塔底部的汉白玉孔子像显然是后来“搬迁”进去的,当年的“教育部门”甚至在塔顶部供奉了一个“长生位”,这似乎是住在附近的熊大为甘愿冒雨也要带着儿子来此地烧香,祈求高中的原因。 相对于前述两个宝塔,尚有断续的烟火或者信仰支撑,大部分耸立在田间山头的文峰塔,就像从地表钻出的大树,静立,无闻,或者回首自己的往事。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的五峰县兴文塔,耸立在距离五峰县城南端5公里之外的宝塔坡上,塔内文字砖烙印着“同治八年修”的字样。修塔的目的有个奇怪的说法,根据《五峰县志》记载,深处武陵山区的五峰县,境内“地脉轻浮,毗邻长阳城及其周围睇埋凝重,地气外溢,难出栋梁之才,故特建此塔以镇之”。 “风水学”上所谓的地脉轻浮,应该是麻木司机周康成嘴里的地质滑坡,也正因为本地山体陡峭,县城难以继续拓展空间,两年前政府与其他机关单位已经开始陆续搬离五峰镇。前人修塔“镇地脉”、“兴文风”的想法算是落空了。 利川团堡的宜影塔、培风塔也面临同样的境遇。 李德喜说,利川野猫水村宜影塔有申报“国保”的资格,可惜目前塔体毁坏太严重,地方文物局又筹集不到钱,塔的价值也无人问津。 野猫水村宜影塔位于连接恩施与利川的318国道边,距离团堡2公里,即使住在塔西池塘一角的蔡美英也不知道前人为什么建这座塔,只说塔上有碑文。前些年,塔顶的树被砍掉后,才停止了倾斜。宜影塔建造的特殊含义在碑文中被记载得很清楚,称此地“岗峦四合,独缺其东一面,建塔以定之”,而宜影塔下为荷塘,日出东方,影子照在水里,也可以不缺东面的漏洞。 无论是实物还是倒影,宜影塔都可以满足前人对“束风水”的要求,而抛开这些不谈,即使以现代景观学的眼光,群山环绕,山势延伸至此减缓,宜影塔可以作为人为的高层建筑,与群山相呼应,构成自然与人力的和谐景观。 历史 身世显赫者出资修建,以表功名 距离县城10里,每天都要徒步走出山村的邱大伟,住在兴文塔下。这位年逾70的老人,在塔下种了一片竹子,开垦3亩多的山地,因为喀斯特地貌缺水,石头疯长,收成一年比不上一年。 3月6日下着雨,距离兴文塔十几米远仍然没发现它。在邱大伟的指引下,迈过他的竹林,才从面前的雾气中,勉强辨认出这座古塔的轮廓。 老邱坚持此塔修建于唐代,称此地以前有座寺庙,塔下原无人居住,他们这一批人都是开荒搬迁过来的。问起塔的建设目的,他摇头,谁建的,他也摇头。指着塔顶说,维修前,宝顶曾被盗过,到了夏天,蜂子在里面做窝,他年轻时曾上去掏过鸟蛋。 同样在荒郊野外,住在赤壁毕家畈宝塔附近的张大进也不晓得村东宝塔的来历。他有半分地被这座宝塔覆盖,说起每年耕地种田之事,还少有不快,“占了地,又不遮风挡雨的”。 毕家畈宝塔几乎与边上的杨树同高,为什么会出现在张大进的地里,李德喜认为是上世纪50年代改山造田运动造成的。“一般文峰塔的位置都是按照风水学说确立的,而忽视了塔的本身意义”。村民对它们熟视无睹,更别说当年谁出钱建了这座塔。 一般而言,塔的修建者大多为表功名,将捐钱的大户刻在塔壁或者石碑上,利川团堡镇中学东面的培风塔即为一例。 从碑刻上,捐钱修建培风塔的不仅有利川本地州县治所在的衙门公署、本地士绅,也有家业相对清贫的学生,捐钱最多的竟然是一位法号自然的和尚。他在当时捐了2万文钱,一位姓朱的不仅捐钱,还为塔身提供了塔基一处。 从各县修建文峰塔的记载来看,修建一处超过7层的文峰塔,动辄万余辆白银,很耗废钱财。捐得起钱的大部分都是本地有声望的乡绅,也是地区谋取功名最活跃的一些人。例如与培风塔相隔4公里的宜影塔,就是本地财主谢焕亭等人修建的,而令邱大伟不明其意的兴文塔则主要是当年的县令邓师韩主持修建。每一座文峰塔的背后都有一群在本地身世显赫的男人。 现状 塔顶歪了,塔内木材拿去劈柴火了 赤壁境内的另一座塔,柳山湖镇的龙坑宝塔塔顶是歪的,住在山下的田为国也看到了。他说是前几年开山取石震塌的,上世纪60年代修建陆水水库,库区移民把龙坑宝塔内部的木材都拆了,劈开作为干柴。 田为国甚至因为偷木材的事与移民打过架。在本地人眼里,龙坑宝塔是镇水患,培文风的风水建筑。虽然长江治理后这里再也没被淹过,作为本土一个地标,田为国还是很为龙坑宝塔担心。“看着没几年就要塌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文峰塔都面临倒塌或者无人问津的困境。2002年,五峰县城南部5公里之外的兴文塔维修时,人口不足20万的县城,大部分的居民、甚至是曾经在五峰工作、经商的非本地人都捐了款。新修葺的文峰塔重新添置了宝顶,并修建了每层拾级而上的木质楼梯。 谈到湖北境内古塔的现状,李德喜很无奈,除了保护意识不够,维修费用是阻碍对古塔抢救性维修的主要因素。每年用于古建保护维修的费用捉襟见肘,并出现减少之势。 被认为具有“国保”价值的利川野猫水村宜影塔,塔面立体有土家族信仰的图腾——白虎浮雕。从科学的建筑景观学来说,李德喜认为,宜影塔的设计可谓浑然天成,真正达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处。 不过,古人的苦心设计,并不一定可以得到当代人的关心。位于恩施老城东南清江岸边断崖上的连珠塔,在民国时代被认为目标过于凸显,很容易作为日本人轰炸恩施城的目标,险些被政府拆除。而荆门东胜宝塔,是一座与钟祥文峰塔有类似身世的文峰塔,前后因为东胜马路的修建,阻碍交通,在上世纪90年代,被从马路中间整体拆除,“可惜的是,搬迁后落成的东胜宝塔竟然没有用一块老砖,塔基被填了马路。”
湖北境内文峰塔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