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多座古桥,记录茶马<img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clippertool/del.png">交易、古今战事(上)

 i深蓝 2014-04-16

在河上打捞垃圾的船只。

2011年重修的汀泗桥廊道。

长江商报消息 咸宁多桥,连接古镇与世界

■本报记者 钱烨 采写/摄

咸宁为什么这么多桥?高桥、汀泗桥、贺胜桥、刘家桥、官埠桥……资料显示,以桥命名的自然村就有400多个,被认为是古桥的,现存226座,加上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公路桥可能超过1000座。

《千桥之乡》的主编刘明恒说,咸宁地区南高北低,境内从幕阜山发育的河流就超过30多条,水系从南向北注入长江,成为本地水运交通的先肇。而连接河道两岸的桥,也是为方便交通,村民自行筹资建设。

有趣的是,桥的出现并不是一个休止符。码头、街道、打货的商贩、运茶的船,就像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地方一样,一切就等着桥的出现,后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过客,桥是最不陌生的,也是最易忽略的。急着通过是为了到达彼岸。而限定在河两岸日夜固守的桥,却成为一方乡土的代名词。

《长江地理》接下来将跨越时间与空间,去拍摄、记录与寻找这些乡土的代名词,去寻找湖北境内一些村庄的土地庙、祠堂、戏台、牌坊、桥。

■历史

桥既是通道,也记载“地方史”

咸宁素有“千桥之乡”的美誉,因为地处江汉平原和幕阜山脉过渡地带,南高北低,境内河流、湖泊较多,为方便通行的桥也就很多。

著名如汀泗桥,建于南宋淳祐年间,距今有750多年的历史,而万寿桥的建成与一段爱情故事有关。

从桥的功能上看,除了有利交通,类似汀泗桥的码头古镇在咸宁境内也较多。例如107国道边,官埠河上有座廊桥名叫官埠桥,明末修建。古代,桥下官埠河直通长江,行船方便,进出咸安物产在此集散。那时桥头两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不过,大部分的桥只是简单的工程设施,作为村庄连接的通道。

2009年,刘明恒组织了咸宁高中的老师到市郊的乡野间调查咸宁境内到底有多少座桥,并将拍摄的桥结集出版。刘明恒说,每一座桥都可以说出一段故事。

女儿桥,是为纪念明代才女钱六姐而修建的。据《钱氏宗谱》记载:“六姐生有奇才,诗词歌赋无不通晓。”而“桂花桥”“金桂桥”“银桂桥”“翠竹桥”“春茶桥”“濯港麻桥”则是为了纪念此地物产丰富而修建的。

因为鄂南产茶,运茶道路曲折,咸宁境内的茶亭很多,共设有“九路六十二茶亭”。过桥时也设茶亭,如春茶桥、刘家桥,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饮茶之便。

而在咸宁的桥梁中,还有反映咸宁造纸历史的“纸厂桥”,有纪念三国古战场的“马桥”,有记载地形地貌地物的“双溪桥”“白沙桥”和“石桥”。

淦河,是咸宁境内三大水系之一,河床上横跨桥梁50余座,其中古代廊桥就有8座。这里有明代建的桃坪桥、高升桥、白沙桥,有清代建的白泉桥、万寿桥,有民国建的玉凤桥、朱家桥。

咸宁的桥多,结构样式也多。仅古桥的结构来说,有原始的丁步桥和木梁桥;有古老的石梁桥和石拱桥;有简支梁板式桥;有矩形梁板面桥;有工形梁微弯板桥;而在众多的桥梁中,最多的要数石质拱桥了,单拱,或者三拱。这种桥形跨度大,修建的石料也可以就地取材。

■探访

1 汀泗桥

河道拉直了  桥成了孤岛对外的交通要道

从谷歌地图上俯瞰,汀泗桥位于古镇中间的河道上,因为汀泗河在此打了一个大弯,将古镇分为东西两部分,镇中两条最长的街道,东西正街,依靠汀泗桥连接在一起。

上世纪60年代,为了通畅河道,公社组织村民将河道拉直,也就形成了西端这个孤岛。为了方便岛上居民的交通,80年代后,相继出现了两座公路桥,连接古镇与交界处的赤壁孙家岭。

早年,赤壁与咸宁是以汀泗河为界的,而古镇落在桥西端的飞地,成为两地争夺的焦点。围绕西正街,汀泗桥与孙家岭两地发生过不少械斗,直到解放后,政府出面,以行政手段,将西正街划归咸宁,而汀泗桥的火车站却落在了孙家岭。

12月23日,一支宣传圣诞节的促销队伍举着打折的商品广告从桥上经过。桥两边至今聚居着不少人,尽管因为107国道的修建,古镇已经大部分北移,但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汀泗桥还是得到了修缮,而且重新搭建了廊桥。

汀泗桥修建于宋代,确切的年份是公元1247年,距今700多年历史。历史上也因大水多次冲垮,最近的一次可能是1954年,《千桥之乡》的主编刘明恒说,1954年的大水把廊道冲掉了,历史上的廊桥究竟什么模样,没人记得起来。80岁的周为民说,没有现在漂亮。

刘明恒说,汀泗桥可能是湖北省境内保存至今最老的一座古桥了。属三孔石拱桥,最初捐资修建桥梁的据说是一位叫丁四的老人,打了一辈子草鞋,以毕生积蓄修建了这座桥。

此前,因为河水漫涨,两岸村民时有冒险渡河者被淹死,桥修建后,附庸风雅的文人,就以汀泗桥为名。在跨越几百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连接江西至咸宁,北上长江,放簰、茶麻的流散地,也正是因为其水路交通枢纽的位置,北伐战争的拉锯战——汀泗桥战役,在镇东几座高不过50米的丘陵上展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