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树
别名 臭梧桐、黄金树、豇豆树、水桐 来源 紫葳科梓属植物梓树Catalpa ovata G. Don.,以果实、树白皮、根白皮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冠扩张,嫩枝无毛或具长直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广卵形或近圆形,长10-25厘米,宽7-25厘米,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心形至近圆形,全缘有波齿或3-5浅裂,上面有灰白色柔毛,叶脉尤多,下面疏生柔毛。初夏开淡黄色花,花多数呈顶生圆锥花序,花冠钟形,长约2厘米,内有桔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发育雄蕊2,内藏,子房2室。蒴果细长,长20-30厘米,径5-9毫米,深褐色,幼时疏生长白毛。种子扁平长椭圆形,两端各有一束白色丝光长毛。 生境与分布 湿润地区均可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各地多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果,阴干或晒干。冬、春季采剥树皮和根皮,刮去外层粗皮。晒干。 药理作用 梓树内钾离子较多,钾有排钠的作用,能促使体内多余钠离子排出,而有利尿作用。并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性味功能 果实(梓实):甘、平。利尿,消肿。皮(梓白皮):苦、寒。去热毒,疗目中疾,利湿热,治一切疥疮,皮肤搔痒,杀虫。 主治用法 果实: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用量10-15克。皮:外用治湿疹,皮肤瘙痒,小儿头疮。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 1.慢性肾炎,浮肿,蛋白尿:梓实15克,水煎服。 2.时气温病,头痛壮热:生梓木屑去黑皮,取里白者切一升,水2.5升煎汁,每服8合。 3.风癣疙瘩:梓叶、木绵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烧取汁涂之。
注:梓叶饲猪,肥大3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