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别名 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来源 为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var.major(Nees)C.E.Hubb.,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根状茎白色,横走于地下,密集,节部生有鳞片,先端尖,有甜味。秆丛生,直立,节具有长4-10毫米的白色柔毛。单叶互生,集于基部,老时基部常有破碎呈纤维状的叶鞘。叶舌干膜质,钝头,叶片扁平,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60厘米,宽2-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边缘及背面较粗糙,主脉明显。夏季开花,圆锥花序圆柱状,长5-20厘米,分枝密集,小穗长3-4毫米,有柄,基部的白色丝状柔毛长于小穗3-5倍,两颖片相等或第一颖片稍短,第一颖较窄,第二颖较宽,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与内稃等长。 生境与分布 喜阳耐旱,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中。全国各地均产。 采集季节 冬、春季挖采。 药理作用 1.本品水煎剂对家兔有利尿作用。2.白茅花水浸剂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凝血和出血时间的作用。白茅根粉撒于狗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 性味功能 甘、寒。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急性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衄血,咯血,吐血,尿血,高血压病,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 1.麻疹口渴:白茅根30克,水煎频服。 2.鼻出血:白茅根30克,水煎,冷后服,也可加藕节15克同煎。 3.胃出血:白茅根、生荷叶各30克,侧柏叶、藕节各10克,黑豆少许,水煎服。 4.急性肾炎:鲜白茅根60-120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一剂。 5.白茅花有止血作用,可用于衄血、咯血、吐血等症。 6.热淋、血淋:白茅根60-120克,水煎,冷后代茶饮。 7.跌打内伤吐血:白茅根60克,马兰30克,水煎加白糖少许服。 8.胃热呕吐、酒醉呕吐、夏日口渴少津:白茅根60克,芦根60克,水煎服。 9.吐血、衄血:白茅根60克,芭蕉树蔸60克,水煎服。 10.劳伤吐血:白茅根120-240克,捣烂绞汁,开水冲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