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股价的13种最愚蠢的认识

 培根阅读 2014-04-18

彼得林奇曾提到对股价的12种最愚蠢(最危险)的错误认识:


1、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

2、抄底买入,你总能知道什么时候一只股票跌到底了;

3、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

4、股价只有3美元,我能亏多少呢;

5、最终股价会涨回来的;

6、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7、等股价反弹到10美元时我才会卖出;

8、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保守型股票不会波动太大;

9、等的时间太长了,不可能上涨了;

10、看看我损失了多少钱,我竟然没买这只大牛股;

11、我已经错过了一只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只;

12、股市上涨,所以我一定是对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错的。


我认为还有第13种错误更为致命也更为隐蔽:价格已反映预期。


有的投资被腰斩再腰斩,但很多人一直呆在里面不出来;而有的投资翻倍再翻倍,很多人一直准备但从未买入。我一直很好奇其中的原因。这并不能用研究不够来解释,因为很多老手也未能幸免。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大家“误认为”价格已反映预期,从而犯了允手指的不作为错误。


“价 格已反映预期”其实是有效市场理论,但很多价值投资者却从未察觉。因为这和我们观察到的很多现象很吻合。比如重大政策或公司定期报告公布前的几个小时,股 价就有反映,我们不得不承认“消息人士”其实比我们有优势;再比如利好或利空消息公布后,股价却常常反向运动,即所谓的“利空出尽/利好出尽”。


“价 格已反映预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让人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进而丧失信心,而信心对投资者是极重要的。久而久之就变得非常在意市场(短期涨跌)的反应,即 使研究再深入也要寻求市场和其他投资者的认同,这从每个股吧或论坛里都充满了焦虑的投资者中可见一斑。很多人能做到不为股价短期的涨跌所动,但却常常关注 某一时点(比如定期报告公布)的价格和市场观点,就是这个原因。


“价格已反映预期”导致的最可能的结果就是鸵鸟政策,即什么都不做。对任何事件,市场上总是能找到正反两种声音,而且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各种名人大V也指天发誓自己决不可能错。于是我们就一等再等,看着持有的股票一跌再跌,看着计划买入的股票一涨再涨。


要避免其实也很简单,明确它是有效市场理论的东西并加以抛弃。买入和卖出都依据自己的研究来做决定(不要关注短期股价,尤其不要在意论坛里的各种观点),并用一个稍长的时间来验证操作正确与否。


来源:雪球 作者:一念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