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占魁形意八卦系列谈之三体式

 人之养 2014-04-19
张占魁形意八卦系列谈之三体式                                    编者:
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形意、八卦、太极是流传最广泛的三大内家拳术,并且也的确涌现了很多名家名师,他们对内家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三大传统内家拳在现代中国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师徒隐蔽传承的自身缺点以及十年浩劫的巨大冲击,虽有政府有心发掘拯救,但现代竞技武术又根本上曲解了传统内家拳术,而社会上杂志上各种培训函授班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笔者有感于传统武术现状,不敢再敝帚自珍,希望将自己学习传统形意八卦拳三十余年所体会的内家拳特点、要点和练习方法、注意点公之于众,希望能还得传统武术些许本来面目,而为后学拂尘。
引子:
我们这支形意八卦传承自张兆东先生(张占魁),张兆东先生师从刘奇兰先生学形意,从董海川先生习八卦,是近现代武术届公认的形意八卦集大成者,并完成了形意与八卦的综合,融形意拳之劲,八卦掌之变而派生出以凶悍的劲力著称的“形意八卦”体系。我外祖父竺德和先生便是从张公所学,我自幼便是随外祖父学习形意拳和八卦掌,后又有缘得遇张公一脉内家拳学大师孙振松先生指授。今能借得武魂贵角,自是有幸,不敢造次,希望能将我所学的形意拳和八卦掌作一个认真而系统的介绍。内家拳拳理精深,短短的篇幅,未必能讲的透彻,虽然几易此文,但还不如意,难免有理解体认不深之处,所以也欢迎与同修同好交流学习,并一起为传统形意八卦拳正本清源。

由我自身的练习体会,我觉得对于初学,形意拳相对于八卦拳大概更简单朴实,容易掌握些,所以本系列文章,先从形意拳讲起,分别是:桩功(三体式)、拳架(五行十二形)和形意拳打法。这次就先说说形意拳最基本的桩功--三体式。

正文:大道至简的形意桩功――三体式:
形意拳非常重视三体式桩功的训练,有“万法源自三体式”之说。现在杂志上,网上关于三体式的文章很多,三体式的练法,要领,规矩也被挖掘和描述的越来越细,但对初学形意者,这些条条框框反倒成了阻碍他们入门和进步的障碍。笔者通过自己近三十年习武和近年来教学的经验,三体式桩功的训练应该是大道至简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体式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点,说法很多,有讲撑筋拔骨的,有讲练下盘功夫的,有讲练气血运行的,诸如此类。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强求的,大家都知道形意拳有明暗化三个次第的修炼,在明劲层,三体式就是培养出整劲,形成合理的间架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而保持不散架。所以,在我所学这一支,三体式练的对错有个很简单实用的判断准则,正确的三体式,应该是满足“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这四项基本原则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训练目的,做到“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那?暗劲和化劲层的形意拳,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讲。但在初学形意的明劲层,我们就是要打破那些以玄解玄的东西,用现代的力学来解释和指导我们正确的站三体式。所以我以为,只要调整身形,形成一种非常合理的受力结构――拱形,就能达到“推不动,拉不动,扯不散,打不烂”的效果。大家都知道,拱形是力学结构里面最合理和稳固的一种结构,所以很多要承载重物和巨大外力的建筑,例如桥梁,体育馆,都经常使用这种结构。我们在站三体式的时 候,就是要让自己的两腿形成拱桥一样稳定的结构,而上身,就必须彻底放松,做到含胸拔背,虚胸实腹,命门要做到后凸,小腹则要充实,臀要收,档要兜,这样丹田才能充实起来,上身受到的力量也才能传导到脚上去,那么怎样做到这些要求那?首先,两腿脚要形成一个拱形,就必须收臀兜档拧胯跟,如图一的箭头所示,膝盖不能太过弯曲,应该顺着拧胯跟的劲微微外掰,这样,大腿和小腿由于拧力,就合成了一个支撑整体,加上上身的重力一压,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圆拱的结构,是非常稳定的,拳论上说要“如坐高凳”,就是这个理,在练的时候,只要收臀拧胯根,找到“拱”的感觉,就可以了。至于上身,八卦讲背如背锅,太极讲含胸拔背,一身备五弓,都指出后背一定要圆起来,才适合对抗和发力。具体步骤是先放松上身至有点象罗锅一样,深呼一口气,将气沉到并充实到丹田,再微微调整保持身形中正,就可以了。至于头,颈,手,肘,肩等都是末节,关键是大的身形站对了,其他方面的要求慢慢体会,也就自然能“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否则,一开始练习三体式,就是九要十要六忌八忌N法的,只怕是顾前忘后不得法要。但如果站成耸肩仰头,缩颈抬肘,也是不合规矩。本支的三体式入门时要求前手尽量外撑,食指尽力回挑,做到鼻尖角尖食指尖三尖相照,也即在一个垂直面上,后手放在小腹那里,拧裹下压,就可以了。因为手外撑而食指回挑,前后的劲就都有了,肘也自然会有下坠之力,并有撑筋拔骨之效,三尖相照,也就保证了头、颈的正确姿势,并合住了整劲,外力就很容易通过身体传导到腿脚形成的拱结构上,这样就站对了。我曾常听人说站桩是个系统工程,殊不知很多前辈出身朴实,哪里懂什么系统工程,只是简简单单一站,就出了后人门不能企及的功夫,为什么?就是因为大道至简,只要用心专一,抓了主要矛盾,自然能成功,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随着桩功的练习和进步,三体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支三体式,刚开始要求开展,所以两脚距离要迈大,两手要尽力撑起,练的是整劲加撑筋拔骨,如图一所示。然后将两脚距离逐渐缩小,重心也微有提高,但间架结构和整劲还是不能丢,如图二所示,最后要将膝盖内拧,形成顶门杠结构,这是为了在后面的打拳和技击中能快速地直打直进作准备,而上身上肢,也开始回收,因为这个阶段要求紧缩,学会把劲含住。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前面拱结构形成的整劲之上的,所以即使外形起了变化,整劲一样不会丢。其实,不论在某个阶段,三体式也不是死桩。有很多人将三体式说成是技击的预备式,但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桩功练习,是为了保证高强度的对抗中做到身形不散,同时也是保证自己不受伤或少受伤。打个比方,一条凳子,如果螺丝梢钉拧紧了,自然牢固,摔打一下,也不容易受损,否则,不用说摔打,就是受点重压,立马散架不说,还容易折断了梢钉螺丝。对人而言,倘若没有整劲,在击打受力中很容易散架受伤,尤其是腰部颈部等关节。所以本支形意在站三体式时,需要旁人不时施加不同方向的外力,而练习者要学会微微调整身形,尤其是腰胯,将对方来力传到脚底,“力由足底生”,我们要在受力时维持自己的身形,就只有向大地寻求平衡力。

那对自己是否已经有整劲是否有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那?拳论说“被人跌出如雀跃”就是讲的这个方法,大家可以看麻雀在地上的时候,若要移动身体必是整个身子平动着双脚蹦出去的,而不是踉跄着脚步出去的,这就是有整劲在里面了。练习者在站桩时,可请人猛击你前手,或者猛推你的身体子,若是能保持三体式的架子不散,就是有挨打的整劲了,当然,此时身体应该是放松的,如果细致去体认,练习者应该感觉到丹田处有如同充气了的皮球一样,受压膨胀。若是做的好,别人打你的力量比较脆,整个人会向皮球一样蹦起,此时,整劲就可以算基本合格了。

分享到:
   阅读(70)评论(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